首頁 > 經典文史 > 鄭國爲何要修建鄭國渠?有何目的

鄭國爲何要修建鄭國渠?有何目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鄭國,周朝姬姓諸侯國。本站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鄭國渠是戰國末期秦國在關中平原修築的一條水渠,溝通渭河流域的涇河與洛河,全長300多裏,灌溉農田4萬多頃,使得關中平原變成沃野,極大提升了秦國的實力,加速了秦滅六國的進程。但鄭國渠原來是韓國疲秦的計謀,想要阻止秦國統一天下的進程,沒想到適得其反,那麼這具體是怎麼回事

一,戰國末期局勢

鄭國爲何要修建鄭國渠?有何目的

公元前4世紀中葉,秦國實行商鞅變法,實力大增,不斷東出討伐六國,蠶食六國疆土,逐漸成爲戰國後期最爲強大的諸侯。韓國則處於魏國、秦國、楚國三個大國之間,實力弱小,發展空間有限,成爲戰國七雄中最爲弱小的諸侯,不得不在秦、楚、魏之間左右搖擺,以求生存。韓國爲了在七國之中立足,一會服從秦國的連橫之策對付其他五國,一會又與五國合縱,共同對抗秦國。

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國大舉伐韓,韓國畏懼,向秦國獻出上黨郡求和。上黨郡守馮亭拒絕降秦,投靠趙國,以使韓趙聯合,共同抗秦。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國在長平之戰大敗趙國,使得六國再也無力阻止秦國東出,奠定了秦國一統天下的格局。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秦軍攻佔洛陽,俘虜周赧王,自此秦昭襄王取代周天子,成爲事實上的天下共主。

二,韓國阻秦妙計

韓聞秦之好興事,欲罷之,毋令東伐,乃使水工鄭國閒說秦,令鑿涇水自中山西邸瓠口爲渠,並北山東注洛三百餘裏,欲以溉田。中作而覺,秦欲殺鄭國。鄭國曰:“始臣爲閒,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爲然,卒使就渠。渠就,用注填閼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收皆畝一鍾。於是關中爲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因命曰鄭國渠。(史記·河渠書)

韓桓惠王在長平之戰時作壁上觀,以希望秦趙兩敗俱傷,趙國能阻止秦國東出,沒想到趙國慘敗,無力再對抗秦國,使得秦國不僅沒有停止東出,反而繼續蠶食六國。韓桓惠王面對秦國的巨大威脅,寢食不安,日日思索對付秦國的妙計。秦莊襄王三年(前247年),秦莊襄王病逝,子嬴政即位,相國呂不韋輔政。韓桓惠王聽聞呂不韋權傾朝野,爲了鞏固權勢,必然要做出一番政績,於是決定派水工鄭國出使秦國,讓秦國大力修建水利工程,無力東出。

鄭國到達秦國,獲得呂不韋信任,趁機勸他修築一條連接涇水與洛水的水渠,以灌溉農田,促進農業發展。呂不韋聽了以後,覺得鄭國的建議合理,可以使涇水與洛水之間數萬頃鹽鹼地變成良田,爲秦國儲備大量的糧食,以利於秦國東出的後勤補給,於是命令鄭國勘察涇水與洛水之間的水文地理,負責修建水渠。

三,秦國修建鄭國渠

鄭國爲何要修建鄭國渠?有何目的 第2張

秦王政元年(前246年),呂不韋調集大量人力物力給鄭國,修建水渠。鄭國命人挖通涇水與洛水之間的山谷,將涇水引往洛水,以灌溉沿岸的四萬頃田地。秦王政十年(前237年),嬴政發覺鄭國修建水渠是爲了耗費秦國的人力物力財力,無暇東出,使韓國得以苟延殘喘,於是大怒,下令處死鄭國。驅逐六國人士。

鄭國在嬴政面前辯解,稱修渠固然耗費了秦國的大量資源,但從長遠來看,關中平原的數萬頃鹽鹼地變成良田,對秦國的長遠發展有巨大好處。嬴政聽了鄭國的建議,於是下令赦免鄭國,命他繼續修建水渠。李斯也上書稱六國人才對秦國發展貢獻巨大,於是嬴政停止驅逐六國人士,繼續吸納六國人才。

四,適得其反

嬴政赦免鄭國後不久,水渠修建完成,命名爲“鄭國渠”。鄭國渠東起涇水的中山,西到洛水的瓠口,長300多裏,灌溉土地四萬多頃,使鄭國渠兩岸的鹽鹼土地變成良田,年年豐收,不再受旱澇災害的巨大影響,更使秦國的實力大爲增強,爲秦滅六國打下了良好的經濟基礎。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王政派內史騰攻韓,韓王安投降,韓國滅亡,成爲六國中第一個滅亡的諸侯。

總的來說鄭國渠本是韓國延緩秦國東擴的妙計,短其內耗費秦國的大量國力,無暇東顧,使得韓國多延續了十餘年。但鄭國渠建成後極大提升秦國的實力,弱小的韓國成爲秦國最先滅亡的目標,加速了韓國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