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鄭國渠”是什麼?“鄭國渠”是拖累了秦國還是幫了秦國?

“鄭國渠”是什麼?“鄭國渠”是拖累了秦國還是幫了秦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3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鄭國渠”是什麼?“鄭國渠”是拖累了秦國還是幫了秦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說到鄭國渠在歷史上也還是非常著名的,感覺這樣的都是比較好的利國利民的東西,但是這些很多時候也只是表面現象啊,話說這個鄭國渠只是鄭國拿來拖累這個秦國的,而且主要是最後這個秦國還發現了,那麼有的人要問了,這個秦國是怎麼發現的呢?下面就着這些問題我們繼續分析揭祕看看吧!

“鄭國渠”是什麼?“鄭國渠”是拖累了秦國還是幫了秦國?

在戰國晚期秦國一家獨大,山東六國再也沒有任何能力與秦國抗衡,尤其是緊鄰秦地的韓國,此時的韓國在秦國連年的軍事打擊下僅僅有不過十萬甲士,大小城池十餘座,面對秦國的咄咄攻勢一邊聯合其餘國家對抗秦國,一旦戰敗卻又要割地求和。長此以往韓國君臣一面向秦國卑躬屈膝,另一方面象一些歪點子來削弱秦國,其中就有大臣想到派遣水工入秦,爲秦國修建一條貫穿全國的水渠,只要故意多繞一些道路,多在一些難度較大的地方施工,必然可以削弱秦國的國力,這就是“疲秦計”通過消耗秦國的國力來達到保全韓國的目的。

於是就在公元前246年韓國水工鄭國入秦,向秦王提出了在秦國的涇水和洛水之間打通一條大水渠,工程一旦完成就可以灌溉關中的萬畝良田,使得當地許多低窪鹽鹼地得以灌溉和排泄,已完成秦國數代人的願望。此時的秦國秦王政剛剛親政,主政相國正是呂不韋,秦國君臣正是想要藉此大幹一場完成對秦國國力的積累,從而有能力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

“鄭國渠”是什麼?“鄭國渠”是拖累了秦國還是幫了秦國? 第2張

秦國軍民在商君變法之後,人人以勤勞苦幹爲榮,以逃避徭役兵役爲恥,國王一聲令下全國百姓皆奮勇向前,這條水渠是自西引涇水向東注入洛水之中,前後長達300裏之長,這涇河之水乃是從陝北的羣山地帶中沖刷出來,至禮泉縣而轉入關中地帶,鄭國巧妙地利用關中地區西北高而東南低的地理特點。故此在禮泉縣東北角的谷口修建乾渠從而使水流從北面向東面延伸,從而將乾渠分佈在灌溉徒弟的最高位置上,自上而下形成了自動灌溉的供水系統,由此可灌溉良田四萬傾之多。

“鄭國渠”是什麼?“鄭國渠”是拖累了秦國還是幫了秦國? 第3張

但是就在這宏偉工程進行到了一半的時候,突然間有秦國義商從韓國傳來消息,稱水工鄭國實乃韓國奸細,是韓國君臣施行疲秦之計,以避免秦國攻打韓國。秦國君臣震驚之餘再度派遣細作前往韓國查探消息,當消息被告知證實之後。秦王政勃然大怒,再加上不久前發生的嫪毐與趙太后的醜事曝光,其中就有呂不韋參與其中結果被罷相逐回封地。秦王政年輕氣盛一怒之下,認爲所有的山東六國人士都不可靠,將鄭國關押又下大“逐客令”限三天之內所有六國人士離開秦國。

後來李斯著名的《諫逐客書》便是發生在這個時期,隨後李斯又勸服秦王,鄭國此舉雖爲韓國君臣本意是疲秦,但事實則是此渠是秦國灌溉四萬傾土地,秦國國力再上一新的臺階,鄭國此舉並非疲秦而是助秦一臂之力,故此打消了秦王政的疑慮將這條水渠修建完畢,並以鄭國之名來爲此渠命名,正是如此才使得秦國進一步積蓄國力,一舉蕩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