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東吳名氣最大的文臣張昭爲什麼卻終生當不上丞相?

東吳名氣最大的文臣張昭爲什麼卻終生當不上丞相?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孫權爲什麼堅決不讓張昭當東吳的丞相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元壽二年(前1年),漢哀帝改丞相爲大司徒,延續了三百餘年的丞相制結束。不過在漢末三國時代,丞相制度一度恢復。曹操、蜀漢、東吳都設立了丞相,其中東吳丞相持續的時間最長,直到東吳滅亡。

但東吳丞相的歷史影響和知名度卻是三國裏最低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出任東吳丞相的大臣多數不知名,比如東吳首任丞相孫邵在《三國志》裏都沒有列傳。而東吳名氣最大的文臣張昭卻終生當不上丞相。

東吳名氣最大的文臣張昭爲什麼卻終生當不上丞相?

說起來張昭在孫策時代就是東吳集團掌管全面政務的首席文臣,《三國演義》更是總結爲“內事不決問張昭”。孫權稱帝后,東吳羣臣多次推舉張昭出任東吳丞相,但孫權就是不同意。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張昭在孫策和孫權剛繼位的時候確實是風頭正盛,孫策臨終前甚至對張昭說:“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但在影響深遠的赤壁大戰前,張昭犯下了一生中最大的錯誤:極力勸說孫權主動投降曹操。

赤壁之戰後,張昭表面上的權勢地位看似沒有變化,但孫權對他的信任卻大打折扣,以至於稱帝時都拿赤壁戰前主降諷刺張昭。單從個人感情上講,“性多嫌忌,果於殺戮”的孫權就不太想讓張昭出任丞相。

更重要的是,丞相在漢末三國恢復屬於偶然現象,曹魏、蜀漢、東吳都對丞相的權力加以限制。曹丕當皇帝后就把父親曹操恢復的丞相給廢除了,蜀漢的丞相與武侯諸葛亮緊密相連,諸葛亮薨逝後就沒了。

孫權則把丞相改造成類似東漢大司徒的名譽官位,這點從設丞相而不廢大將軍就能看出來。孫權心中最佳的丞相人選是資歷能力相對平庸或者性格老實的士族代表,當丞相既可以拉攏士族又不會威脅皇權。

東吳名氣最大的文臣張昭爲什麼卻終生當不上丞相? 第2張

然而張昭的資歷和能力都太強,性格更是剛烈到孫權放火燒家都不能讓他改變想法。另外,張昭是北方流亡士族的代表,而孫權一直推動孫家與江南本土士族融合的路線,讓張昭當丞相也不符合這個路線。

綜合來講,張昭在赤壁之戰前的表現讓孫權大失所望,張昭的資歷、能力、性格和政治身份也不符合孫權對東吳丞相的要求。因此無論羣臣怎樣舉薦,孫權就是不同意張昭出任東吳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