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爲何說李靖辭官歸隱是大勢所趨,而不是什麼皇帝排擠?

爲何說李靖辭官歸隱是大勢所趨,而不是什麼皇帝排擠?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後便締造了全盛的開元盛世,使唐朝達到全盛。天寶末年,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安史之亂後接連出現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現象,國力漸衰。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大唐軍神”李靖真的是因爲遭到政治排擠而辭官回家的嗎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唐朝衆多的名將之中,最完美的一個就當屬“大唐軍神”李靖。論戰功、論兵法理論、論後世影響,論人生圓滿、李靖都是唐朝名將中的佼佼者,以至於在後世被徹底神化。

貞觀九年(635年),討伐吐谷渾得勝歸來的李靖被部下高甑生誣陷“謀反”。幸虧明察秋毫的唐太宗證明了李靖的清白,高甑生則因爲誣陷反坐而被流放三千里。此事之後,李靖便主動辭官回家、隱居長安,直到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九歲。

爲何說李靖辭官歸隱是大勢所趨,而不是什麼皇帝排擠?

隨着這些年所謂的“反思歷史”、“全新解讀歷史”的興起,出現這樣一種觀點:李靖的人生其實一點都不圓滿,他是因爲遭到了政治排擠而被迫辭官回家的,從而得出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其實是“忘恩負義”。但歷史真的如此嗎?

首先,高甑生誣陷李靖是因爲他在討伐吐谷渾的戰爭中貽誤軍期而遭到李靖的處罰,純粹是個人恩怨。隋朝大將虞慶則因爲個人恩怨被小舅子的誣陷“謀反”,結果被隋文帝冤殺。而英明大度的唐太宗卻證明了李靖的清白,何談政治排擠!

其次,高甑生是唐太宗李世民做秦王的時候就跟隨在身邊的部將,之前在洛陽戰場上立過大功。要論個人關係,高甑生與唐太宗的關係其實比李靖要親密得多。可是在誣陷問題上,唐太宗秉公執法處置了高甑生,這對李靖來說是很大的支持。

第三,李靖在貞觀時期一直在是核心重臣,只是由於擅長的能力和之前的經歷導致李靖在治國方面的表現並不突出,但在軍事問題上李靖一直擁有很大的影響力。滅亡東突厥之後,李靖出任尚書省右僕射,地位甚至在魏徵等人之上。

爲何說李靖辭官歸隱是大勢所趨,而不是什麼皇帝排擠? 第2張

第四,貞觀九年(635年)的時候,“天可汗”的威名已遠播四方,大部分強大外敵都已經消滅或者歸順,李靖算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了。而且一批相對年輕的將星也在此時出現,侯君集、李道宗等人在征伐吐谷渾的時候的表現就很突出,也確實到了大唐名將更新換代的時候了。

第五,貞觀九年(635年)的時候,李靖已經六十四歲了。這個年齡就是放到今天也是快退休的年紀了,更何況在人均壽命只有二十幾歲的唐朝。所以說李靖辭官回家、隱居長安,從個人身體的角度講也是應該的。

綜合來說,李靖的辭官歸隱是大勢所趨,而不是什麼皇帝排擠、政治打壓。那些整天宣稱李靖是被排擠出朝廷的人,要麼是不懂知足者常樂的道理,要麼就是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