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十三將士歸玉門”指的是什麼事件?詳解其過程

“十三將士歸玉門”指的是什麼事件?詳解其過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想知道著名的“十三將士歸玉門”指的是什麼事件嗎?要講述這場戰爭,那就不得不提起一個人,他就是東漢帝國著名將領耿恭,因爲他正是這場戰爭的指揮者。

耿恭是著名的將門世家耿氏家族之人,他爺爺乃是對光武帝有過扶君之功的上谷太守耿況,父親爲耿廣,叔叔是堪稱“東漢帝國的兵仙”的建威大將軍耿弇

作爲名將之後的耿恭,從小便展現出了過人的天賦,他爲人慷慨多謀略,有將帥之才。

公元74年,爲了實現“斷匈奴右臂”的戰略目標,消除北匈奴對東漢帝國的威脅,漢明帝派遣騎都尉劉張、奉車都尉竇固及駙馬都尉耿秉進攻西域車師國,而耿恭就在騎都尉劉張手下擔任司馬一職。

不久,東漢大軍擊敗了車師,車師投降並歸附大漢,重新打通了自王莽亂政以來與中原斷絕聯繫的西域,東漢帝國開始在西域重設西域都護,耿恭被任命爲戊己校尉,屯兵車師國后王部金蒲城,卡住戰略要道,防備匈奴入侵。

公元75年,感覺利益受損的北匈奴派出兩萬軍隊進攻背叛了他們的車師國,而這時的東漢大軍早已班師回朝,留在西域的漢軍僅有他的數百人和駐紮在車師前王部柳中城同爲戊己校尉的關寵的數百人,兵力懸殊。

“十三將士歸玉門”指的是什麼事件?詳解其過程

敵人窮兇極惡,城中可用之兵又實在太少,形勢十分危急,但耿恭卻臨危不亂,他親自登上城頭,與北匈奴大軍交戰。

面對着城下黑壓壓的北匈奴大軍,耿恭將一支箭傳給匈奴,大聲喊道:“這可是我們大漢的神箭,誰要是捱上一箭就會出現怪事。”

可匈奴哪會吃這一套,迅速開始了攻城,但剛進入射程之內,就被漢軍的箭射得鬼哭狼嚎,原來耿恭讓人在箭頭上塗抹了劇毒,只要中箭,不僅劇痛無比,而且傷口還會潰爛,匈奴軍隊指揮者看到傷兵傷口血水沸騰,非常驚恐。

而當天夜裏正好下起了暴風雨,耿恭趁機組織士兵冒雨攻打北匈奴,殺傷甚衆,匈奴人完全想不到自己百倍兵力於漢軍,漢軍竟然還敢主動發起攻擊,全都感覺非常震怖,哀嘆道:“漢兵神,真可畏也!”意思是:漢軍有神力啊,這真是太可怕了!於是潰敗而去。

雖然此次匈奴敗退,己方大勝,但耿恭心裏很明白,匈奴絕不會善罷甘休,很快就會再次殺到,以自己這區區幾百人勢必無法抵擋數萬大軍,於是他決定放棄金蒲城,全軍轉移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疏勒城。

果不其然,此戰的失利讓北匈奴大爲光火,匈奴軍隊素以悍勇著稱,雖然身居草原不擅長攻城戰,但也不至於幾萬人輸給幾百人吧?哪怕是當初匈奴被大漢揍得最慘的漢武帝時期,在衛青霍去病橫空出世之前,大漢面對匈奴都一直是負戰績呢!

於是氣急敗壞的匈奴再次組織幾萬大軍,氣勢洶洶的向着漢軍進發,誓要踏平疏勒城!

殘酷的攻城戰爆發了,儘管北匈奴有百倍於漢軍的絕對兵力優勢,但漢軍在耿恭的鎮定指揮下,讓北匈奴軍隊死傷無數,北匈奴見強攻不成,便改強攻爲圍困,並將上游河流截斷,切斷漢軍水源。

這狠辣的手段無疑給漢軍帶來了天大的麻煩,城內很快開始缺水,將士們面對着百倍於己的敵人,還得乾裂着嘴脣浴血奮戰,似乎真的沒有了希望,爲了活下去,全軍甚至一度“笮馬糞汁而飲之”。

爲了解決缺水問題,耿恭下令在城中打井取水,但當地環境惡劣,井打到十五丈深,仍不見出水,耿恭下拜祈禱,竟真的出現了神蹟,飛泉狂奔而出,其實這是因爲北匈奴截斷了上游水流,水滲透到了地下,從而容易出水。

補充了水源的漢軍將士們士氣大盛,而耿恭也跟北匈奴玩起了心理戰:爬上城頭,向匈奴人潑水玩兒!你不是想渴死我們嗎?看,老子有的是水!

匈奴人見狀又懵了,以爲真有神明在幫助漢軍,否則解釋不通啊,於是再次領兵撤退。

公元75年6月,北匈奴令其在西域的爪牙焉耆、龜茲兩國合力攻打大漢西域都護陳睦部,陳睦因寡不敵衆,全軍覆沒。同時,北匈奴的軍隊也在柳中城包圍了另一位戊己校尉關寵,耿恭瞬間成爲了一支孤軍。

公元75年8月,派出去向中央政府求援的人歸來,可不僅沒有帶來救兵,反而帶來了一條噩耗,原來漢明帝劉莊駕崩了,朝廷正在大喪,無暇支援西域,救兵不至。

“十三將士歸玉門”指的是什麼事件?詳解其過程 第2張

而得知大漢皇帝去世,不安分的車師國再度反水,跟北匈奴合力攻打耿恭,形勢更加危急。

好在車師后王部的王后王夫人是漢人後裔,她心繫大漢,掛念漢軍將士安危,便偷偷暗中給漢軍提供糧食軍餉,並將自己所知的敵情告訴耿恭,使得漢軍堅持了下來。

但繞是如此,幾個月後,漢軍糧草還是耗盡了,耿恭就帶領衆人用水煮鎧甲弓弩,吃上面的獸筋皮革維持生存,他與衆將士以誠相待,同生共死,所以全軍上下全無二心,但敵人窮兇極惡,不斷有人死去,而今只剩數十人。

得知耿恭已陷入絕境,又見己方軍隊也早已精疲力竭,北匈奴單于就想趁機引誘耿恭投降,許諾如果他投降,就封他爲匈奴白屋王,並將匈奴美女給他做老婆。

耿恭假裝答應,引誘使者登城,把他抓到城頭一刀殺死,並當着所有人的面烤其肉,顯現出了自己寧死不降的決心,後世岳飛《滿江紅》中那句慷慨激昂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就是典出於此。

但耿恭此舉徹底激怒了北匈奴,他們知道誘降無望,便開始更加瘋狂的攻城,誓要殺光城內的漢軍,可儘管只剩數十人,但漢軍悍不畏死浴血奮戰,使得匈奴仍然沒能攻破城門,不過漢軍所有的希望都寄在求援的範羌身上。

此時,遙遠的京都洛陽城中,新繼位的漢章帝劉炟正率領羣臣就是否出兵營救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

反對派大司空第五倫認爲,當朝廷收到求援信息時,耿恭等人已被圍困多時,等援軍長途跋涉到達西域,只怕耿恭他們早已身死,這根本就是毫無意義的徒勞之功。

但大司徒鮑昱卻站出來對漢章帝說了一段蕩氣迴腸的話:現在我們遠征的將士正處於危難之中,如果我們放棄他們,對外是縱容了匈奴的囂張氣焰,對內是寒了忠臣良將們的心,倘若有朝一日匈奴再次犯境,敢問陛下還有誰願意去爲大漢效命?

新繼位的漢章帝雖然生性寬厚,但也是一代明君,此時年輕的他正血性滿滿,當即大手一拍,下令:不管耿恭等人是死是活,出兵救援!

於是,漢章帝發張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國軍隊共計七千人,前往西域,而援軍中,赫然就有耿恭部將範羌在內。

公元76年正月,東漢救援大軍會師柳中城,向北匈奴與車師聯軍發動進攻,神勇無敵的漢軍大敗敵軍,斬首三千八百餘級,得牲畜三萬七千多頭,使得匈奴敗逃,車師復降,戊己校尉關寵部獲救。

但此時援軍距耿恭所在的疏勒城還有數百公里,而且中間隔着連綿不絕的天山,如今又是大雪封山的季節,救援難度實在太大,所以有人主張放棄救援耿恭,可耿恭部將範羌斷然拒絕:不行!耿將軍必須要救!

見範羌態度如此強硬,衆人只得分出兩千軍隊交給他,讓他前去救援,其餘人就此返回。

於是,範羌率領這兩千勇士,歷盡千難萬險,翻越天山,勝利到達疏勒城,而城中從屍山血海中倖存下來的鐵骨錚錚的漢子們,見到這一幕也不禁潸然淚下,“開門,共相持涕泣。”

“十三將士歸玉門”指的是什麼事件?詳解其過程 第3張

接下來,城中僅存的二十六名英雄,隨援軍一同踏上了返鄉之路,但危機並沒有解除,一路上到處都有匈奴的追兵,飢餓已久再加上惡劣的天氣,使得他們中不斷有人倒下,最後,他們終於踏進了玉門關,安全了,但出發時的那二十六位英雄,只剩下了十三位。

這十三位衣衫襤褸的大漢,傷痕累累,疲憊不堪,“衣屨穿決,形容枯槁”,但卻仍然目光如炬,手中緊緊握着自己的武器,駐守玉門關的中郎將鄭衆見此情形,感動的熱淚盈眶,親自爲十三名勇士沐浴更衣,並上書漢章帝爲諸位英雄請功。

他在書中說道:“恭以單兵守孤城,擋匈奴數萬之衆,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爲井,煮弩爲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百千計,卒全忠勇,不爲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宜蒙顯爵,以厲將帥。”

從此,十三將士歸玉門,誓死不爲大漢恥,成爲歷史中的一段佳話,是的,他們是偉大的勝利者,他們是偉大的英雄!

輕塵認爲,當僅僅數百軍隊面對上百倍於己的敵人而救兵不至時,他們明知必死,卻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誓死不降,這纔有了感天動地的“十三將士歸玉門”,這正是漢朝民族氣節的一個縮影,大漢作爲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朝代,不僅僅是他們有強烈的國家意識,同時也有強烈的國家認同感與國家責任感,正是這些熱血忠魂,鑄就了中華民族那永遠壓不垮的民族脊樑,他們,值得我們後世人永遠的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