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長平之戰中趙國死了那麼多人,爲什麼2年之後就恢復了?

長平之戰中趙國死了那麼多人,爲什麼2年之後就恢復了?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平之戰趙國死了那麼多人,爲什麼2年之後就恢復了?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名將護航,趙國有驚無險

公元前262元,秦國國君是“秦昭襄王”,就是羋月的兒子。

在丞相范雎的輔佐之下,定下了“遠交近攻”的發展策略,按照這個策略,秦國把目標首先鎖定在了實力弱小,且處於四戰之地的韓國

秦王派大將白起,奪取了韓國的“野王”之地,這個地方,位於今天的焦作沁陽市。

因爲當時韓國的地形,就是一個“葫蘆形”,而野王就是葫蘆中間的部分,秦國佔據了野王,也就把韓國給切成了兩半,葫蘆的上半截孤懸在外,這個地方就是“上黨郡”。

長平之戰中趙國死了那麼多人,爲什麼2年之後就恢復了?

韓惠王被秦國的大軍嚇破了膽,趕緊派人去求和,並且表示願意把上黨郡送給秦國。但是,上黨郡的郡守馮亭不願意了:“這個老闆太不靠譜了,這麼隨意的就把我們給割讓出去了,要知道,上黨郡,可是有17座城池呀”。

而且,當時秦國是以法律嚴苛聞名的,早在秦軍攻破野王的時候,上黨郡的百姓們,就開始扶老攜幼的向趙國跑去,畢竟,三晉是一家嘛。

馮亭和手下們一商量:“乾脆,我們帶着17座城池,投靠趙國得了,反正我們是死活不會當秦國人的,他們那裏是高壓統治,沒有任何幸福感可言”。

面對天上掉下來的17座城池,趙國內部產生了不同的意見。

以平陽君趙豹爲首的,主張不能接受,趙豹對趙王說:“秦國起早貪黑的攻打韓國,圖的什麼?難道就是圖一個小小的野王嗎?錯了,他們的目標就是上黨郡,現在眼看着一塊大肥肉就要到嘴了,我們趙國一把奪過,秦國能放過我們嗎?”

以平原君趙勝爲首的,主張接受這17座城池,趙勝對趙王說:“我們這麼多年,和韓,魏打了不少仗,出動了不下於100萬人,也不曾獲得過一座城池,現在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得到17座城池,幹嘛不要,傻子纔不要”。

最終,趙孝成王決定,接受上黨郡的17座城池。

趙王爲什麼會下這樣的決定?是他貪圖小利嗎?是他不願意當傻子嗎?當然都不是,趙王畢竟是一國之君,他考慮的是整個趙國的安全問題。

上黨這個地方,原本屬於晉國的一個戰略要地,三家分晉以後,上黨地區也被韓趙魏三家給瓜分了,但是,韓國所佔據的上黨郡,位於太行山脈,是秦國西出攻打趙國的必經之路,有了上黨郡,就相當於有了一個天然的屏障。

趙國這種“虎口奪食”的行爲,果然激怒了秦國,公元前260年,秦王派左庶長王齕帶領大軍攻佔了上黨,並向長平進發,2000年前最著名的一場打戰役“長平之戰”即將爆發。

對於秦國的進攻,趙國一開始是沒當回事兒的,一方面趙國經過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之後,戰鬥力是槓槓的,是絕對有實力和秦國掰掰腕子的;另一方面,趙奢剛剛在閼與之戰中大敗秦軍,也給了趙國足夠的自信。

雖然趙國不怕秦國,但是面臨戰爭的到來,也是不能有任何輕敵思想的,因此,趙王派出本國名將廉頗,去長平坐鎮,進行積極防禦。

廉頗是個老將,以沉穩著名,善於打防禦戰,可以說,趙王派廉頗來長平進行防禦,是非常正確的決定。

廉頗到長平後,仔細研究了敵我雙方的態勢,他判斷,秦國是長途遠征,勢必要打閃電戰,否則他的後勤補給是一個大問題,而趙國是主場作戰,有充足的主場優勢,只要堅持防禦,拖的時間長了,秦國自然會退兵的。

於是,廉頗發動長平地區的百姓,一部分負責後勤運輸,一部分投入到工事的修築,無論秦國怎樣叫陣,就是堅守不出,這一守就是3年。

秦昭襄王着急了,原本是想速戰速決,沒想到一仗打了3年,如果再拿不下長平,秦國只能灰溜溜的回去,以後也別再提什麼滅六國了。

這個時候,范雎提了一個建議,使用反間計。他們派人到趙國去散佈謠言,說:“廉頗老了,秦國並不害怕他,你看,打了3年,他都不敢主動出擊一次,秦國真正害怕的是趙括,如果趙括來當主將,那秦國早就班師回國去了”。

趙括是誰?就是“紙上談兵”那個大兄弟,別笑,人家也是將門虎子,打敗秦軍的趙奢,就是他老爹。

長平之戰中趙國死了那麼多人,爲什麼2年之後就恢復了? 第2張

對於自己這個兒子,趙奢是再瞭解不過了,他臨死的時候特意交代他老婆,千萬不能讓兒子去掌趙國的兵權,那樣會害了趙國的。

秦國當然知道趙括是個“紙上談兵”的主,他們是故意讓趙括來,好找機會突破廉頗建立的防禦陣地。

這趙成王也是腦子抽風了,居然相信了這種鬼話,真的就有任命趙括爲主將,去替代廉頗,這下趙括可揚眉吐氣了:“哈哈,誰說紙上談兵沒用,別聽我老爹瞎說,他老了,不懂我們這高科技,我們這叫沙盤推演,知道不”。

趙括的母親聽說了,趕緊跑到王宮裏,聲淚俱下的對趙王說:“我這兒子只會紙上談兵,沒有實際打仗經驗,他爹交代了,千萬不能讓他掌軍權,您要三思啊”。

趙王不聽,堅持要用趙括。結果,廉頗被從長平前線給換了下來,由趙括當了長平主將。

趙括到了以後,全盤推翻廉頗的戰略計劃,改防守爲全面進攻。

秦國這邊,也偷偷換了主將,他們用了自己的“大殺器”白起。白起的人生,那可是彪悍的人生,南征北戰一生無敗績,死在他手裏的人,高達百萬。

面對趙括的主動進攻,白起嘿嘿一笑:“小子,來的正好,看我這麼把你給包了餃子”。

白起兵分三路,一路佯攻,吸引趙軍進入包圍圈,一路擔任主攻,在包圍圈等待包餃子,一路切斷趙軍的後路,讓他不能回去。

結果,沒有實際作戰經驗的趙括,果然進了白起的包圍圈,被整整圍困了46天,打的是天昏地暗,最後實在沒東西吃了,趙括決定帶人進行突圍,突圍了五次都沒有成功,最後一次突圍中,趙括被一箭射死。

就這樣,趙國大軍全軍覆沒,有45萬人被白起俘虜,這裏面,有大量的人都是長平地區的百姓,他們是被廉頗給徵用過來幫忙的。

帶着45萬俘虜行軍,是一個巨大的負擔,不說別的,就是每天的食物消耗,都是驚人的,正巧,俘虜中有人計劃集體反抗,被白起知道了,白起一怒之下,當天晚上就把這45萬人全部給坑殺了。

說到這裏,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這45萬人,並不全部是趙國士兵,有相當大一部分都是被廉頗徵用過來的普通百姓,真正趙國士兵可能只有10萬左右。

因此,長平之戰雖然是慘敗,但是趙國的主力並沒有受到損失,要知道,但是李牧還帶領着十幾萬人在雁門關駐防,長平之戰輸的這麼慘,趙國愣是沒有動用這支主力。

可見,在趙王眼裏,長平一戰,只不過是一次普通的戰敗而已,完全沒有後人想象的那麼嚴重。

按照白起的計劃,他要挾勝利之勢,直接進攻趙國都城邯鄲。這個時候,趙國還沒有害怕,韓國先坐不住了,如果秦國拿下了趙國,那轉過身來,一口就能把韓國吃到,三晉脣亡齒寒,這個道理,韓國還是懂的。

於是,韓國聯合趙國找到了一個人,蘇代。這個人,你可能不熟悉,但是他的哥哥你一定認識,那就是佩六國相印的蘇秦。

蘇代原本只是東周洛陽城的一個農民,蘇秦當了六國丞相之後,風風光光的回到老家,把蘇代羨慕的不行,於是,他也向哥哥一樣,開始學習縱橫之術,學成之後周遊列國,是當時一個很著名的縱橫家。

蘇代到秦國,找到了當紅丞相范雎,對他說:“老兄啊,你危險了呀,知道不?”,范雎說:“我有啥危險的,我是大秦丞相,國君面前的紅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會有啥危險”。

蘇代說:“你看,白起已經攻下長平,下一步就是攻邯鄲了,一旦趙國被滅,那白起就是有了天大的功勞,到時候封侯拜相,風頭絕對蓋過你,到時候,你還紅嗎?秦王還會重用你嗎?”。

這句話,說中了范雎的軟肋。

想當年,范雎只是魏國中大夫須賈的一個小小門客,因爲被人誣陷通敵賣國,差點被折磨死,九死一生的逃到秦國,獲得了秦王的重用,成爲了大秦的丞相,過上了好日子。

長平之戰中趙國死了那麼多人,爲什麼2年之後就恢復了? 第3張

那種寄人籬下的苦日子,對范雎來說,是深入骨髓的痛,因此,他絕對不能丟失現在在大秦的地位。

范雎找到了秦王,勸他見好就收,與趙國議和,然後撤兵。

別看秦國贏了長平之戰,坑殺了45萬人,秦國自己的消耗也是驚人的,一方面是糧食物資的消耗,一方面是戰鬥減員厲害,兵源缺少,另外,白起一路向東進攻,長長的補給線,對秦國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因此,即便范雎不說,秦王也不準備再打下去了。

經過談判,趙國答應割讓6座城池給秦國,換取秦國的退兵,秦國也是強弩之末了,因此見好就收,下令收兵了。

對於這個命令,白起是非常不能理解:“怎麼就退兵了呢?我馬上就能拿下邯鄲了,滅六國,這第一步眼看着就要邁出去了,爲什麼收兵,why?”。

這個其實可以理解,你不站到一定的高度,有些事情是不能理解的,白起作爲三軍主將,他考慮的就是打仗,沒人我就要人,沒糧我就要糧,真的是不當家就不知道柴米貴。

雖然很不服氣,但是白起又不得不執行命令,不過,回來以後,白起就稱病在家不出來了。

奸臣昏君,趙國亡的不冤

秦國退兵了,但是趙國卻違約了。

是的,趙王反悔了,他覺得不能就這麼便宜了秦國,否則,以後他的胃口會更大,更加貪得無厭。

這邊,秦昭襄王其實也後悔了,他覺得應該聽白起的,一鼓作氣拿下邯鄲。於是,他派人去請白起,讓他再次帶兵攻打邯鄲。

這回白起開始拿架子了,說什麼都不同意出山,不但不出山,還到處說風涼話:“我說什麼來着,當初就應該聽我的,直接打邯鄲,現在怎麼樣,還不是乖乖回來請我,但是,老子不去”。

秦王也生氣了:“給你臉了是不是,真以爲我大秦沒有能打仗的人了嗎?離了你白起,我照樣滅六國”。

於是,秦王派王陵帶領大軍去攻打邯鄲。

其實,白起不出山,固然有他清高的一面,更多的原因是,白起從不打無把握之仗。當時趙國戰敗,士氣低落,正是攻打的好時機,現在趙國早就緩過來勁兒了,白起沒有絕對的把握能夠打勝,因此,他纔不答應出山。

可惜一代名將,因爲這件事得罪了秦王,最後被迫自殺了。

王陵把邯鄲給圍住了,但是,這可不是一般的城池,那是趙國的都城,可不是三兩天能攻下來的。

此時,趙國的國相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趙勝,他一方面在邯鄲城內組織羣衆進行抵抗,甚至把自己家的妻妾,都編入了戰鬥隊伍;另一方面,他也在積極尋求外援。

趙勝第一個想到的是魏國,因爲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是趙勝的小舅子。當趙勝的求救信達到魏國的時候,魏王卻不願意發兵相救。

正在信陵君愁眉不展的時候,他的門客給他出了一個主意:“魏王的寵妾如姬,父親被人給殺了,但是兇手卻逍遙法外,如果你能替她報了殺父之仇,她一定會幫你偷盜魏王的兵符,這樣就可以去救趙國了”。

這個事兒,對於信陵君來說,簡直就是不是個事兒,他手下門客如雲,很快就把殺害如姬父親的兇手給“辦”了。

如姬非常感激信陵君,就趁着晚上侍寢的時候,偷走了魏王的兵符,信陵君拿着兵符去找晉鄙,要求接管軍權。

晉鄙是個老將軍,他見信陵君只有兵符,卻沒有魏王的信,這很不正常,於是,就故意拖延,被信陵君的手下一錘子砸死了。

信陵君帶領着晉鄙的大軍,浩浩蕩蕩就去救趙國了,這個就是“竊符救趙”的故事。

除了魏國,趙勝還想到了楚國。

去楚國,趙勝要帶20個隨從,可是挑了一圈,只找到19個合適的,就差一個人,這個時候,有一個人主動站了出來說:“主人,你看我合適嗎”

趙勝一看,這個人個子低低的,感覺從來沒見過,就問他:“你叫什麼名字,我怎麼對你沒印象”。

這個人說:“我叫毛遂,在您門下已經三年了”。趙勝說:“你都來了三年了,我都不認識你,看來,你也沒什麼本事吧”。

毛遂說:“主人出使楚國,目前就差一個人,不如就讓我試一試吧”。

因爲時間緊急,趙勝就同意了毛遂的自檢,帶着20個人去了楚國。到了楚國,楚王倒是很客氣,好酒好飯的招待,但是就是不提出兵相救的事,毛遂着急了,打着膽子走到殿上,一把抓住楚王:“救是不救,你給個痛快話,別磨磨唧唧,信不信我一刀宰了你”。

楚王說:“你是誰,誰同意你上殿的”,趙勝說:“這是我帶來的人,叫毛遂,是他魯莽了,衝撞了大王”。

楚王笑了:“你這個手下,蠻有意思的嘛,好吧,我同意救趙,讓春申君帶兵過去吧”。

就這樣,在魏,楚兩國的幫助下,趙國打敗了秦國,贏得了邯鄲保衛戰的勝利。

按照趙國的實力,如果國君英明,臣下忠誠,與山東六國配合得當,完全可以阻擋秦國統一的步伐,戰國局面可能會再延續幾百年。

可惜,趙國頻出昏君奸臣,即便是有名將加持,也難逃被秦滅的命運。

邯鄲保衛戰之後,老將廉頗再次被啓用,因爲燕國不老實,趁着趙國被秦國攻打了幾次,偷摸的在趙國背後捅刀子。

打秦國費勁兒,打燕國還是綽綽有餘的,廉頗帶着人馬對着燕國就是一頓痛打,最後燕國被迫割讓了5座城池。

長平之戰,趙國損耗嚴重,但是,卻意外的在燕國這裏得到了補充,這也是趙國能很快滿血復活的原因。

趙孝成王去世後,他兒子趙偃繼位,他不喜歡年老的廉頗,一上臺就奪了廉頗的軍權,啓用樂乘爲主將。廉頗一生氣,帶着人馬和樂乘幹了起來,幹完以後,廉頗跑到了魏國。

長平之戰中趙國死了那麼多人,爲什麼2年之後就恢復了? 第4張

廉頗走了以後,趙王把李牧給叫了回來。

李牧,戰國四大名將之一,與白起,廉頗,王翦齊名。當時他正在“代地”駐防,即便是國內發生了長平之戰,邯鄲保衛戰等大型戰役,李牧的大軍,始終都沒有動。

趙國,從地理位置上看,與北方的遊牧民族接壤,因此,對於戎狄的入侵壓力也最大,這也是李牧長期駐守邊關的原因。

在駐守“代地”期間,李牧避免與狄戎部落短兵相接,而是主打“戰地站”,因爲狄戎部落最厲害的就是騎兵,特點是行動迅速,靈活,可以快速的進攻,也可以快速的撤退。

李牧的打法,和廉頗有點類似,堅守陣地,不主動出擊,等待狄戎大軍過來以後,和他們打陣地戰,一次性斬殺了匈奴10萬大軍,佔領了東胡,林胡等地,讓匈奴人10多年都不敢來犯。

李牧掌握軍權後,不斷出擊燕國,魏國,爲趙國的復甦做出了重要貢獻。

嬴政繼位秦王后,再次開啓滅六國之戰,李牧帶領大軍出去和趙國交戰,他再次採用廉頗的打法,以逸待勞,讓秦軍佔不到便宜。

嬴政又派王翦帶兵攻打趙國,這次,王翦再次啓用“反間計”,他讓人帶着大量的金子去賄賂趙國的丞相郭開。

見錢眼開的郭開,果然在趙王造謠,說李牧不主動出擊,那是因爲他私下裏投降了秦國,趙王不分青紅皁白,直接撤了李牧的職,並找了個藉口處死了李牧,把軍權交給了趙蔥。

事實證明,趙蔥果然是一個根蔥,王翦三下五除二就把他給收拾了,並俘虜了趙王遷。趙國公子嘉跑到代地,堅持對秦國進行抵抗,不過,趙國已經名存實亡了。

最後說一下那個大奸臣“郭開”,可以說,這個人才是滅趙的“功臣”,他以一己之力,毀了趙國兩位名將。

當初,廉頗跑到魏國後,趙王有意再次啓用他,就派人去魏國找廉頗,廉頗當時已經70多歲了,但是,一聽說國家需要,老將軍還是披掛上馬,耍了一番刀槍,吃飯的時候也故意吃的很多,顯示自己還能爲國效力。

但是,趙王派去的這個人,是郭開的人,他回來以後故意對趙王說:“廉頗老了,刀都拿不動了,不能打仗了”。

廉頗在魏國等了很長時間,也沒有等到趙王的召見,最後跑到了楚國,一直不得重用,最後以82歲高齡死在了楚國。

趙國被滅了以後,郭開本來跟着秦國大軍,準備去秦國享福,突然想到他的家裏還藏了很多金子,於是就回家去取,裝了幾大車,歡天喜地的往秦國方向去。

郭開滿以爲,自己這次又押對寶了,有了秦國的保護,有在趙國撈到的財富,以後就是活神仙的生活了。沒想到,他這幾大車金子太招搖了,路上遇到了土匪,直接把他咔嚓了,金子也被搶走了。

作惡之人,終不得善終啊。

其實按照實力來講,當時能和秦國較量的,只有趙國和楚國,而這兩個國家,也是讓秦國付出代價最大,可惜,趙國最後幾任國君,利令智昏,朝廷中奸臣當道,一手王炸的派,楞是讓他們給打的稀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