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章邯爲什麼投靠項羽而不是劉邦?他有何考量?

章邯爲什麼投靠項羽而不是劉邦?他有何考量?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章邯,秦朝末年著名將領,秦二世時期任職九卿中的少府。本站小編知道讀者都對此很感興趣,接下來就和各位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章邯之所以選擇了項羽,而不是劉邦,主要是因爲當時他根本沒得選!

選劉邦,他基本上會就地被殲滅;選項羽,他還有一線生機,而且可能得到榮華富貴。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把誰換到章邯的位置上,最後的選擇肯定都是和章邯一樣的。

想要更好的理解章邯當時的處境,我們得從秦末歷史的大背景開始說起,看看在那幾年當中,章邯到底都面對了怎樣的複雜局面。

章邯爲什麼投靠項羽而不是劉邦?他有何考量?

秦朝末年,自從秦始皇去世之後,秦朝高層開始首先混亂了起來。以胡亥李斯趙高等人爲首的小團體,直接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擁立胡亥做了皇帝,同時以秦始皇的名義,賜死了皇長子扶蘇

等到胡亥正式登基之後,爲了穩固自己的皇位,胡亥又指使趙高等人,幫他大肆清除異己。在這個過程當中,趙高從一個原本沒多少實權的宦官,逐漸成了胡亥的代言人,在朝堂上一言九鼎。

在這個過程當中,作爲秦國高層將領的章邯,顯然感受極深。

史書沒有記載章邯的早年經歷,但是在秦朝末年的時候,章邯當時的官職是少府。按照秦朝官職,少府是九卿之一,掌山海池澤之稅,以給供養。很多人都知道,秦朝執行的是三公九卿制。也就是說,章邯是九卿之一,在秦朝中央的地位,大概只在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這三個官職之下。

章邯爲什麼投靠項羽而不是劉邦?他有何考量? 第2張

類比現代的話,章邯的官職,大概就相當於今天的自然資源部部長,再加上工業部部長。

所以,對於當時胡亥和趙高組織的這場大清洗活動,章邯應該是感觸極深的。而章邯當時既然躲過了清洗,那麼顯然,章邯應該是懂得明哲保身這個道理的。甚至有可能正是因爲胡亥和趙高的清洗,他才當上了九卿之一,原來可能地位還真沒有那麼高。

而接下來,因爲胡亥和趙高的胡作非爲,再加上底層百姓積怨已久。所以,就在秦始皇去世一年多以後,陳勝吳廣就在大澤鄉起義了。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因爲當時的秦朝高層正忙着內鬥,所以在起義最初爆發的時候,並沒有太在意,只是當成了一場普通的地方反叛時間而已。

但是再之後,短短一個多月以後,各地的六國舊貴族就開始迅速響應,大家開始集體起兵反秦。直到這個時候,秦朝高層才終於意識到問題有點大了,開始集結重兵,想要去鎮壓起義軍。

而起義軍這邊,當時陳勝已經坐擁十多萬軍隊,實力已經很強了。這時候的陳勝,也打算指揮軍隊,直接殺向關中地區,徹底滅了秦朝。所以後來,陳勝派出吳廣,率領麾下的主力精銳,向關中地區進攻。而秦朝這邊,也從各地集結重兵,抵擋吳廣率領的這支軍隊。

於是,雙方最終在今天的鄭州地區遭遇,而後展開了長時間的對峙。因爲秦朝有強大的國家機器支撐,所以這種對峙戰展開之後,顯然更有利於秦朝這邊。而當時率領軍隊,在這裏和吳廣進行對峙的,就是當時秦朝丞相李斯的長子,李由。

而這場對峙展開之後,起義軍這邊因爲補給問題,很快落了下風。所以在這個時候,陳勝就再次把自己身邊最後的一些精銳,全都調了出來,由他麾下的大將周文統領。周文領兵之後,直接帶領這支精銳,繞過了鄭州地區,走其他路線進攻關中。

因爲當時秦朝大部分能調動的軍隊,都調到了鄭州這邊。所以當週文進攻的時候,秦朝瞬間就被打得措手不及,根本就擋不住周文的進攻。就這樣,周文很快就逼近了秦朝首都咸陽,一路上更是收攏了不少底層百姓,聚攏了十多萬人。

到了這個時候,咸陽這邊的秦二世,總算是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當時秦國國內的所有主力,基本上都被牽制在滎陽地區。北方的長城兵團,負責抵禦匈奴,由王離統領。此時就算讓王離帶兵回來,王離也沒法及時趕到。至於南方征討百越的幾十萬人,那就更不可能及時回來了。

就是在這樣一個時候,章邯站了出來,他告訴胡亥,說他有擊退周文的妙計。而章邯的這條妙計,就是把驪山那邊給秦始皇修造皇陵的幾十萬人,全都組織起來,帶着他們去擊退周文。

章邯爲什麼投靠項羽而不是劉邦?他有何考量? 第3張

因爲當時秦二世也沒辦法可想了,所以只能同意了章邯的這條妙計。對於這些驪山徒的身份,後世始終存在爭議。有人說,他們是六國的亡國士兵,被抓到驪山來給秦始皇做苦力;也有人說,他們只是普通的百姓,只是被徵調來做苦工而已。

不管這些人身份如何,總之,後來章邯用這些人,組成了一支軍隊。然後,靠着這支驪山徒軍隊,章邯很快戰勝了周文。此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裏,章邯更是把周文打得節節敗退。最後不但解除了咸陽的危險,同時還徹底擊潰了周文率領的這支武裝,逼得周文自盡了。

而周文死後,章邯又迅速率領這支驪山徒軍隊,增援鄭州方向。當時起義軍這邊,和李由進行對峙,已經需要全力以赴了。如今再加上章邯這支力量,自然就更擋不住了。所以當章邯抵達鄭州這邊之後,起義軍很快就全線崩盤了。而起義軍崩盤之後,章邯則是進一步帶着麾下主力,持續追擊起義軍,一直追到了起義軍的老巢陳縣,最後更是暗中聯繫了陳勝的車伕,幹掉了陳勝。

隨着陳勝被殺,章邯瞬間就成了整個秦朝最耀眼的那顆明星。要知道,當時如果沒有章邯的話,在周文的那波進攻當中,秦朝說不定就已經亡了。可是因爲章邯的出現,秦朝卻反過來把起義軍給推平了。這種功勞,稱之爲再造秦朝,也絲毫不爲過。

但就在章邯拼命鎮壓農民軍,準備徹底清理掉所有起義軍餘部的時候,秦朝高層那邊,卻再次開始內鬥了。當時趙高直接給丞相李斯,扣上了一頂謀反的帽子,最後更是直接殺了李斯全家,徹底清理掉了所有反對他的官員。

要知道,就在李斯被殺之前,不到一年,他的長子李由,剛剛在鄭州這邊,拼命擋住了吳廣的進攻,這纔給秦朝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而且,李斯還是秦朝政府內部,權力最大的丞相。即便這樣,李斯都能被輕易殺了全家,那麼如果換上自己,是不是也會被輕易處死呢?

章邯爲什麼投靠項羽而不是劉邦?他有何考量? 第4張

這個問題,幾乎同時出現在所有秦朝高層官員心裏,也包括章邯。

所以,接下來的半年裏,基本上就是章邯帶着兵,在前線不斷鎮壓農民軍。北方的王離,也逐漸帶着長城兵團,回援國內,在北方清剿起義軍。而章邯這邊,則是負責清理南方的起義軍,這期間就幹掉了項羽的叔叔項梁。

等到章邯把南方的起義軍,圍剿了一圈之後,覺得南方已經被清理的差不多了,這才帶着麾下精銳北上,和王離匯合,準備去清理北方剛剛復國的那幾個諸侯國。

在這個過程當中,前方的工作,全都是章邯和王離等人做的。但是最後的好處,卻落到了趙高手裏。非但如此,章邯等人還隨時有可能重蹈李由的覆轍,說不定什麼時候,只要被趙高盯上,就會直接被趙高幹掉。

如此一來,章邯當時有多糾結,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髒活累活,都是我乾的,好處最後自己卻半點撈不着,憑什麼啊?

此時支撐章邯繼續和起義軍戰鬥下去的理由,或許就只剩下他對秦朝的忠誠了。所以接下來,章邯帶兵北上,和王離的長城軍團匯合,逐漸清理掉其他反秦勢力之後,最後兩支大軍合圍,準備清理掉剛剛復國的趙國。

二十多年以前,秦始皇橫掃天下的時候,趙國就曾經是秦國最難啃的一塊骨頭。此時的趙國,依然很不好打。儘管此時章邯和王離已經匯合,但剛剛復國的趙國,卻依然表現出了強大的韌性,直接把所有精銳,都龜縮起來,並且向其他復國勢力求救。

而接到趙國的求救之後,其他幾個剛剛復國的諸侯國,也不願作壁上觀。他們很清楚,一旦趙國被消滅了,他們也沒有任何好處。所以在這之後,各國開始瘋狂支援趙國。這其中,尤以南方的楚國,派來的援兵最多。

雖然之前章邯在南方掃蕩了一圈,給楚國的復國勢力,造成了重創。但是楚國畢竟在南方根深蒂固,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之後,很快又死灰復燃,再次募集到不少軍隊。於是在這個時候,楚國的援軍,就由楚國令尹宋義,以及項羽,一起帶着北上,去增援趙國了。

這就是歷史上那場鉅鹿之戰,開始之前的前置劇情。

而當項羽抵達鉅鹿戰場之後,項羽先是幹掉了宋義,獨自控制了楚國派出來的這支援軍。然後,項羽又破釜沉舟,和王離率領的長城兵團,大戰了一場,最後直接幹掉了王離。

章邯爲什麼投靠項羽而不是劉邦?他有何考量? 第5張

請注意,鉅鹿之戰當中,和項羽正面對抗的,是王離統領的長城兵團。至於章邯,當時則是負責其他方向,沒參加這場鉅鹿之戰。所以,等到王離被幹掉之後,長城兵團基本上全軍覆沒了,但是章邯這邊,建制其實依然完好。

所以,鉅鹿之戰以後,項羽靠着擊敗王離的戰績,被各國公推爲盟主。與此同時,章邯則是率領他麾下的精銳,繼續擋在項羽面前,繼續和項羽對峙。

就在這個時候,又有兩個新的變化出現了。首先,當時在咸陽那邊,趙高幹掉了秦二世胡亥,想要自己獨掌大權。但是後來,趙高發現大家都不支持他,這才把子嬰推出來做了秦王。

其次,在各國聯軍在鉅鹿地區大戰期間,南方的楚國,再次派出以劉邦爲首的一股小軍隊,趁機走另外一條路,再次進攻關中。當時劉邦的存在意義,其實就像之前的周文一樣。但問題是,之前這條路,已經被周文給打通了,而此時的關中地區,也不可能再找出幾十萬驪山徒組成軍隊了,更沒有章邯這種可以力挽狂瀾的角色。

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章邯開始面對自己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個選擇。

到底要不要繼續和項羽戰鬥下去呢?

如果秦始皇還活着,甚至哪怕秦二世還活着,我們有理由相信,章邯大概率都會選擇繼續戰鬥下去。因爲章邯對秦朝這個政權,還是很忠誠的。但是趙高把秦二世殺了之後,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我章邯可以忠於大秦,但我爲什麼要忠於你趙高呢?你趙高只不過是一個宦官,有什麼資格讓我爲你而死戰呢?

因爲趙高幹掉了秦二世,所以此時的章邯,已經沒有理由繼續戰鬥下去了。

而如果章邯不想戰鬥的話,章邯此時的選擇,其實也只有對項羽投降這一條路。如果他選擇直接和項羽說明,放項羽過去進攻咸陽,自己按兵不動,聯軍也不可能答應,因爲他們怕章邯以後反悔,抄他們的後路。

如果章邯選擇退一步,先和聯軍握手言和,然後自己帶着麾下的精銳,回去先對付趙高,做所謂的‘清君側’之舉。那麼聯軍這邊,絕對會在第一時間,尾隨而來,幹掉章邯。因爲對聯軍而言,滅秦纔是最主要的目的,他們不可能眼睜睜看着章邯回去平定叛亂。

至於說繼續和項羽戰鬥,然後轉投劉邦……不好意思,當時在章邯眼裏,這根本就不能算是一個選擇!因爲此時的劉邦,還在進攻咸陽的路上,沒人知道他一定能打下咸陽。以秦朝消息傳遞的速度來看,此時章邯是否知道劉邦逼近咸陽,可能都是一個未知數。

章邯爲什麼投靠項羽而不是劉邦?他有何考量? 第6張

退一萬步來講,就算章邯知道,以章邯的經歷,章邯又怎麼可能對一個之前只是秦朝底層亭長的人,俯首稱臣呢?章邯又不能未卜先知,他也想不到後來子嬰能夠找機會除掉趙高,更想不到後來劉邦能統一天下。

所以,此時擺在章邯面前,最好的選擇,其實就是向項羽投降。因爲項羽那邊的情況,比他還複雜。一旦他投降,項羽爲了維護自己的地位,肯定不會殺了他,甚至還得重用他。至於說這樣做算不算背叛秦朝,在章邯心裏,應該是不算。因爲在章邯看來,此時咸陽那邊,已經是趙高說了算了。

說到底,章邯可以對秦朝忠誠,但是他不可能忠於趙高。

如此一來,章邯最終對項羽投降,自然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