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明朝有着內宦不得識字的祖訓,爲何宦官還能走上政治舞臺?

明朝有着內宦不得識字的祖訓,爲何宦官還能走上政治舞臺?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朝代,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跟着本站小編一起探尋。

明太祖朱元璋是個很特別的皇帝,他精力無窮,似乎什麼都想管,和累死在五丈原的諸葛亮比起來,朱元璋纔是真正的事必躬親。他在位時期廢掉了宰相,改革各項制度,收所有大權於一身,完成了自有皇帝以來的真正集權。爲避免後代子孫擅自改動他制定的規則,還絞盡腦汁專門寫出一部《皇明祖訓》,用來約束後世子孫按照他的想法來治國。可朱家的後代皇帝大部分全是長於深宮之中,養於婦人之手的宅男,五穀不分,沒有那個能耐和精力按照朱元璋的例子來,於是所謂的祖訓也就成了擺設。

明朝有着內宦不得識字的祖訓,爲何宦官還能走上政治舞臺?

朱元璋曾在皇宮內豎立一塊鐵牌,上書“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還特別定下了規矩“內宦不得識字”。這是朱皇帝有感於漢、唐的宦官專權而制定的祖訓。可這套規矩在他死後也就建文朝堅持執行了四年,到燕王朱棣奪位後就基本被無視。朱棣在靖難之役中得到了包括南京皇宮中的裏裏外外衆多太監們的支持,相當一部分太監在朱棣的上位過程中立有大功,比如七下西洋的鄭和在靖難之役中就立有軍功。這讓朱棣意識到太監這個羣體不可忽視,如果過於苛責太監,他們今天可以反建文帝,明天也可以反朱棣自己,可皇宮中又無法離開太監,怎麼辦?朱棣採取給予太監集團一定的權力來收攏太監之心的辦法。從朱棣朝開始,太監可以出外監軍,還出現了像鄭和一樣的掌握着數萬水師縱橫南洋的太監。也是在朱棣時期,出現了東廠這樣的由太監掌管的特務機構。太監集團從此走向大明朝的政治舞臺。

朱棣還算比較像朱元璋,大事小事基本上都能自己解決。到了他的孫子明宣宗開始,皇帝已經無法獨立處理龐大的事務,除更多的依靠內閣處理政務外,還公然打破朱元璋制定的“內宦不得識字”的祖訓,在皇宮中設立“內書堂”,收容十歲以下小太監數百人,讓飽學的翰林院學士當這些小太監們的老師,教他們學習儒家經典,對太監進行文化教育。等這些小太監們學成後就可以幫助皇帝處理政務。相比較內閣的文官們來說,明朝皇帝更信任這些身爲皇帝家奴的太監們。有皇帝的大力培養,此後明朝的太監大多都通文墨,曉古今,文化水平不是一般的高。而明宣宗設立的“內書堂”也成爲定製延續下來,直到明亡。朱家後代皇帝們爲了不用事必躬親,輕易的就敲碎了朱元璋嚴厲禁止的太監不得干政的祖訓,自己定了一套更方便的規則。

明朝有着內宦不得識字的祖訓,爲何宦官還能走上政治舞臺? 第2張

太監集團得到了皇權的支持並走上政治舞臺後,隨着朱家皇帝一個比一個怠政,太監們可謂是如魚得水,他們掌握着幫助皇帝批奏摺的權力,掌握着京城內御林軍的統轄權,還掌握着高於錦衣衛的特務機構。因此終明一朝,太監的權力和對皇帝的影響力遠遠大於內閣輔臣,先後出現了王振、劉瑾、馮保、魏忠賢等一批能影響到天下大勢的權監,成爲皇權的得力助手。他們對於明朝政治局勢的影響深入到方方面面。朱元璋苦心制衡的太監羣體昂首大步的邁向前臺,如朱皇帝地下有知,不知道是應該哭還是應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