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西漢經學家匡衡是怎樣的人 歷史如何評價匡衡

西漢經學家匡衡是怎樣的人 歷史如何評價匡衡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匡衡,字稚圭,西漢後期人,生卒年不詳,西漢經學家,官至丞相,曾以“鑿壁偷光”的苦讀事蹟名世,祖籍東海郡丞邑(今山東臨沂市蘭陵縣魯城鎮匡王村),“早年求學中遷居鄒邑(今鄒城市)羊下村”(據朱承命修《鄒縣誌》)。

其“父世農夫,至衡好學,家貧,庸作以供資用”,“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西京雜記》)。這就是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兩千年來盛傳不衰。匡衡青少年時期除了“庸作以供資用”,把得到的報酬買書買筆等學習用具外,史籍還記載,他還經常到書簡收藏者那裏去勞作而不取報酬,只是將借書作爲交換條件。正因匡衡孜孜以讀,因而成爲一代經學大師。

元帝后期時,宦官石顯爲中書令,他結黨營私,把持朝政,慫恿元帝加重賦役,剝削人民,但因有皇帝的寵幸,沒人敢觸犯他。成帝即位後,匡衡便上疏彈劾石顯,列舉其以前所犯罪惡,並糾舉他的黨羽,這是匡衡所做的最後一件剷除奸佞,爲漢朝廷盡忠的事情。不久,匡衡與同僚間漸有離隙,被人彈劾,貶爲庶民,返回故里,不幾年,病死於家鄉。

元帝封其爲安樂侯,其侯國食封土地本爲三十一萬畝,匡衡利用郡圖之誤,非法擴大食封土地四萬多畝。成帝時,司隸校尉駿等告其“專地盜土”(指擴大國界),被免爲庶人。

西漢經學家匡衡是怎樣的人 歷史如何評價匡衡

  歷史如何評價匡衡

民間評價:“即說詩,匡衡來,匡說詩,解人頤。”

唐代杜甫:“匡衡抗疏功名薄, 劉向傳經心事違。”

後世評價:匡衡勤奮無比、通古博今,經學絕倫,直言進諫,剛直不阿,受人敬重,是漢代著名經濟學家和政治家。匡衡被《漢書》列爲一代名相而世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