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兒時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之後是個怎樣的人?

兒時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之後是個怎樣的人?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匡衡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鑿壁偷光、囊螢映雪,頭懸梁錐刺股。匡衡、孫康、車胤、孫敬和蘇秦,是歷代學子逆境中求學的典範。

其中匡衡從一名寒門學子,“學而優則仕”,經歷西漢三朝,官至天子師,拜丞相,封樂安侯,實現了“魚龍之變”。他所取得的成就,不但擡升了自己的社會階層,更興旺了匡氏整個宗族。自他以後,匡氏一門在漢代以“經學興家”、博士人才輩出聞名。

但是沒有人知道,匡衡曾經九次參加“博士科”,屢試不中,最後勉強得了一個“丙等”。因爲受到當時還是太子的漢元帝賞識,也得益於權臣內鬥,才當上了“給事中”。

匡衡在中年以前,是一個爲人的學術大家。但是中年以後官當大了,卻爲了明哲自保,不惜與奸臣石顯沆瀣一氣,打擊陳湯等有功之臣,導致在百官中聲望嚴重下降。最後,在漢成帝時被人揭發:兒子當街殺人,自己假公濟私,侵佔良田。最終,被免爲了庶民。

史書上對於匡衡一生的學術成就,評價極高,但是對於他在政治活動上的評價卻極低。他以儒學治國,擅長寫文章,也擅長諂媚逢迎。他本身家教不嚴,導致他的兒子醉酒殺人,最後自己也被貶爲平民,死在家中,這又讓人不禁想起明朝的嚴嵩。

一、讀《詩》能使人解頤的匡衡

匡衡是漢代東海郡承縣人士,這個承縣,有可能是今天山東棗莊附近。根據最早的史料記載:匡衡從小就愛讀書,曾經跟博士學過《詩經》。但是家中十分貧寒,只有給人幫傭,換取生活物資。

兒時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之後是個怎樣的人?

匡衡才學一般,參加漢代國家考試九次,最後一次得到了一個“丙等”(第三等)。勉強得到了一個叫“平原文學卒”的小官當。不過在當時,大部分的青年學者都認爲匡衡十分有才華,只當這個小官可惜了。

這是因爲匡衡經常與別人講解《詩經》,並且總是能讓人開懷大笑。根據推測,匡衡應該是個口才很好,並且風趣幽默的人。他可以把枯燥的古文用比較通俗的語言講出來,替人答疑解惑。

有些人向漢宣帝推薦他,但是宣帝對儒學興趣不大,沒有重用他。這個時候,太子劉奭,也就是後來的漢元帝,發現了匡衡。劉奭非常欣賞匡衡,並和他成爲朋友。

劉奭即位之後,朝中有兩位權臣,一個叫史高,一個叫蕭進之,兩個人都想拉攏他。於是,他就當上了“給事中”,可以自由進入朝堂,和漢元帝討論國家大事

最初匡衡的官當得小,他還能堅持自己的理想,勸諫皇帝,以經學來治國。充分利用一切時機,進言漢元帝,從社會倫理教化入手,解決國家的困難。並且主張帝王與百官帶頭,做臣民的榜樣,糾風正俗。

於是漢元帝拜他爲光祿大夫,加太子少傅。當時也沒有人對他不服氣。他一邊埋頭工作,一邊研究學術,撰寫理論文章,對漢朝的國家制度由法轉儒作出了重大貢獻。到了漢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的時候,丞相韋玄成病故,元帝就讓他當上了丞相。

二、譭譽參半的經學大家

當上丞相之後的匡衡,公務變得十分繁忙。除了要繼續經學研究,他還要負責處理朝中政事,對百官和黎民負責。但是政務不同於學術,一旦捲入了政治鬥爭的漩渦,一個人爲了保住自己得之不易的地位,就很難做到潔身自好。

兒時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之後是個怎樣的人? 第2張

那個時候,朝中有一個大宦官叫石顯,深得漢元帝寵信。他在朝中胡作非爲,把過去曾提拔過匡衡的權臣蕭望之都害死了。匡衡懼怕石顯,不敢和他正面抗衡,於是選擇對石顯的惡行眨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久之後,發生了鎮守西域的陳湯、甘延壽二人“矯詔搬兵”的事件。匡衡又和石顯一起上書彈劾他們,所以他後來被人認爲是石顯的同黨。

西漢時期,匈奴對漢朝的威脅並非徹底消除。陳湯,就是我們熟知的那個,說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陳湯,他負責和甘延壽守西域。好不容易逮到一個機會可以消滅北匈奴郅支單于,但是他們手下的兵將人數不足。

這時候,正規的做法是向皇帝上奏請兵,但是時間來不及。於是事急從權,陳、甘二人就僞造了一份聖旨,調兵把郅支單于消滅了。這本來是奇功一件,沒想到傳回朝庭,就被匡衡和石顯攻擊。

匡衡上書說:這兩個人僞造聖旨,給天下樹立了不好的榜樣。不殺他們都很不錯了,怎麼能給封賞呢?假如賞賜了他們,後來的將士也爲了立功,草率地對異族興兵,這樣對國家是不利的。但是儘管如此,元帝最後還是給了陳湯、甘延壽封賞。

匡衡前半生除了最初“應試”時比較曲折,九次才考中之外,官途一直比較順。但是自從陳湯事件後,他在百官中聲望就下降了。後來元帝去世,漢成帝並不喜歡石顯,匡衡趁機彈劾了石顯。

有一個叫王尊的大臣上書彈劾匡衡,說他貪生怕死。漢元帝在的時候眼看着石顯胡作非爲,匡衡自己無所作爲。現在漢元帝死了,他把責任推到漢元帝頭上,建議處罰他。

兒時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之後是個怎樣的人? 第3張

匡衡知道後,馬上主動要求辭官。但是漢成帝剛剛登基,擔心自己的地位不穩,不想馬上對匡衡下手,反而將王尊貶官。結果,更加激起朝臣對匡衡的不滿。後來匡衡的兒子醉酒殺人,他自己的貪污良田的事陸續被揭發出來,他才被貶爲平民。

結語

一切文章,只會有選擇性地告訴你部分“真相”。想要知道事情的全部,就必須多聽多看。王尊在彈劾匡衡的奏摺中,雖然指出了他的一些不法行爲,但是同時也認同了他在治理國家政務、教化人民、扭轉社會風氣上的建樹。

《漢書》的作者在批評他政治上一塌糊塗時,也肯定了他在經學上的重大貢獻,與他少年時代鑿壁偷光,刻苦讀書的精神。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語文課本讓我們見識到了匡衡的“賢”,歷史書籍讓我們見識到了他的“不賢”,各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