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蘇軾的銅劍與矛盾的凌煙閣心態

蘇軾的銅劍與矛盾的凌煙閣心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蘇軾,一位文藝復興式的傑出文學家,不僅以詩詞、散文著稱於世,還對書法繪畫有着深厚造詣。然而,除了這些文化成就之外,蘇軾還有一段鮮爲人知的歷程,那便是對銅劍的癡迷和對凌煙閣的矛盾心態。

蘇軾的銅劍與矛盾的凌煙閣心態

蘇軾的銅劍,是他人生歷程中的一個重要符號。這把銅劍是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得到的,劍身古樸,銘文清晰,透露出一種歷史的厚重感。蘇軾被這種古老的氣息所吸引,從此與銅劍結緣。他常將這把銅劍佩戴在身,視爲至寶。在蘇軾的詩文中,也多次出現過這把銅劍的身影,如《銅劍歌》中:“金塗滅盡真不滅,劍客雖亡劍猶神。”

蘇軾的銅劍與矛盾的凌煙閣心態 第2張

銅劍在蘇軾心中,不僅是一種文藝的寄託,更是一種歷史的見證。他通過這把銅劍,試圖尋找古人的智慧和勇氣,體驗那種鐵馬冰河的壯志豪情。這種癡迷,使他在文學創作中更加深入地研究歷史,探尋人性的真諦。

然而,與這種對歷史的崇敬相對立的,是蘇軾對凌煙閣的矛盾心態。凌煙閣是唐代一座著名的樓閣,爲衆多文人墨客所推崇。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曾寫道:“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裏的“金戈鐵馬”,便是指凌煙閣中的一系列戰爭畫像

蘇軾對凌煙閣的矛盾心態,源自於他對歷史的敬畏和對戰爭的厭惡。他欣賞凌煙閣中那些英勇善戰的將領們,但又感嘆於歷史的殘酷和無情。這種矛盾心理使他在面對銅劍和凌煙閣時,產生了深刻的思考。

蘇軾試圖通過銅劍來尋找歷史的答案,通過凌煙閣來反思歷史的殘酷。然而,真正的答案並非可以輕易尋找到的。蘇軾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對銅劍和凌煙閣的心態也在不斷變化。

早期的蘇軾,充滿着對歷史的敬畏和對英雄的崇拜。他從銅劍中看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勇氣,從凌煙閣中感受到了歷史的殘酷和無情。然而,隨着他對歷史和人性的深入研究,他開始意識到歷史的複雜性和多元性。

中期的蘇軾,開始反思歷史的真相和價值。他在《赤壁懷古》中寫道:“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蘇軾在這裏反思了周瑜的英雄形象,認爲這種形象背後隱藏了更爲複雜的歷史真相

晚期的蘇軾,開始更加關注人性的本質和價值。他在《前赤壁賦》中寫道:“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他認爲歷史和英雄都是過眼雲煙,真正重要的是人性的本質和價值。

蘇軾的銅劍與矛盾的凌煙閣心態,展現了一位偉大文學家對歷史的思考和對人性的探索。他的這種思考和探索,不僅爲我們提供了一種理解歷史的視角,更爲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提供了深刻的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