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儒道釋大融合 歷史上的“儒”家來源以及變革!

儒道釋大融合 歷史上的“儒”家來源以及變革!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指點江山談“儒釋道”第三十九期)

何謂儒?在說文解字說給出瞭如下的註解:“儒即術士。”

但我們現在所說的儒與這個字最原始的註解已經發生了演變。現在所說的“儒”,大要是指以孔孟爲代表的儒家學派。時代演變到今天,“儒”,在很多人眼中已經是迂闊守古,冥頑不靈的代表。

那麼,追本溯源,我們既然要談“儒”,那就從儒家的來源開始說。

儒道釋大融合 歷史上的“儒”家來源以及變革!

“春秋亂世無義戰”,在那個高岸爲谷的年代裏,卻是中國古代思想井噴的大時代 !諸子百家爭鳴,都希冀用自己的學術去改變君主,改變天下亂象。儒家也是應運而生的其中一種學派。

魯國的孔子一生述而不作,留給他的弟子們將他的言行撰著成書,並且形成了一大學派——“儒”。歷史的車輪走入戰國之後,齊國首先尊崇人才,在稷門建造了稷下學宮,延攬天下各派人才,百種學派都在其中自由的研究。法家的慎到、儒家的荀卿、甚至於陰陽家星象家都有。

這些大才一時盤踞,在各派學術爭鳴辯論的同時直接促進了我們古代哲學思想的大繁榮。那是一個思想飛速成熟的黃金時代。

既然要說儒家,我們也對孔子孟子非常熟悉,那麼就從這個在稷下學宮中講學的荀子說起。荀子其人名卿,他是戰國時代最後一位儒家大師,他的思想直接包容了前代各家的思想,但卻始終以儒家居中,各派抽取補充,成爲一時鉅子。秦國著名的將軍蒙恬、秦國丞相李斯、法家大才韓非都是荀子的弟子。荀子教人不拘一格,因材施教,故而他的弟子大多不是儒生,但卻都是赫赫大才。荀子生活的年代,秦國日漸強盛,已經有了吞吐天下的氣魄和實力,故而年老的荀子並未在能夠一逞抱負。少年時期的荀子,十五歲就能負笈遊學,在儒風盛行的齊國荀子接受到了舊有魯國的儒家學派的薰陶,並且在蘭陵寫成了天下奇文《非十二子》,這篇文章一方面點評百家學術,又在另一方面針對儒家學派不講求現實,不看重實際的缺點進行了獨到大膽的批評。雖然,因爲荀子幾乎得罪了百家學術,但是卻因爲這一篇雄文而使得爭論紛紜的百家學術有了統一的跡象。

荀子之後,商人出身的秦國丞相呂不韋又在秦國廣收門客,編撰《呂氏春秋》,將春秋戰國以來的百家學術進行了整理,大概是天下分久必合的時運到了,所以連學術也終於開始由鼎沸的爭論走向統一之路。

秦國一統之後,注重法家,還沒有儒家的一展風采的時機,而大漢建國之後,又因爲天下民生凋敝而採用黃老之術,休養生息。直到漢武帝時期,因爲國力日漸強盛,黃老學派無爲而治的思想已經不適合亂象滋生的帝國,原本已經沒落的卜算之道漸漸在民間興起,甚至於在高高的皇宮之中也有了這種不合時宜的東西。雄韜偉略的漢武帝劉徹心急如焚,他亟需一種新的統治思想,在這種政治需要之後,纔有了大儒董仲舒順時應世的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觀點,並在接下來的幾千年被奉爲圭臬。

儒道釋大融合 歷史上的“儒”家來源以及變革! 第2張

於是,在武帝的倡導下,帝國開始將儒家放置到了神壇之上,大漢帝國從此有了新的思想約束。於是,東漢末年,一大派儒家經學之士涌現而出,例如我們熟知的天才孔融、還有王充等人。他們將前代的各種思想之中自己認爲的閃光點開始吸納進入儒家學派之中,甚至於不拘一格的重新選用黃老之術中的思想。沒有了門戶之間的這些新儒生將儒家學派的思想推向更加充實,更加穩固,更加成熟的地步。這就是儒家在漢王朝時期的第二次大變革。

接下來的三國亂世又起,道教改頭換面再一次又興起,此時天下被司馬懿的子孫統一,新生的晉朝有着獨特而思想內核,魏晉時代的士大夫沉迷於五石散這種煉丹產物,葛洪等道家學子重新擡頭,儒家也被打壓到了極點。唯一可見的也就是那些竹林七賢的放浪形骸了,可就算是他們也已經不再是之前翩翩守禮的君子形象了,他們追求自我的解放,於是,歷史到了這裏形式再一次不明朗起來。

難道,傳承了四百餘年的儒家也終於到了新城代謝的地步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