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從“乾隆盛世”到“鴉片戰爭”,清朝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從“乾隆盛世”到“鴉片戰爭”,清朝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乾隆盛世”到“鴉片戰爭”,清朝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清朝從“乾隆盛世”到“鴉片戰爭”(1840年-1842年)後迅速衰落,期間只間隔了不到半個世紀。因此許多人將“鴉片戰爭”看成了是清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早在鴉片戰爭發生之前,清朝已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真正壓垮大清王朝的並非是西方列強的入侵,而是清朝內部出現了嚴重問題。

從“乾隆盛世”到“鴉片戰爭”,清朝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十六世紀中期,從美洲移植過來的甜薯、玉米、花生開始在中國大面積種植,中國糧食作物產量大幅提高。這爲之後的人口增長提供了物質基礎,而人口增長又使得更多土地得到開墾,產生了更多糧食。在這種雙輪驅動效應下,從明末到清朝中後期近二百年時間裏,清朝人口數量呈爆發式增長,直至1850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前夕,清朝人口達到了4.36億。

從“乾隆盛世”到“鴉片戰爭”,清朝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在農耕社會中,人口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資源。無論是農業生產還是行軍打仗,人多往往總是佔有優勢。而且人口增長還能爲整個社會帶來巨大的消費能力,從而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可是,所有人多的好處都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社會要有足夠的生產力能供應日益增長的人口,一旦社會生產力跟不上人口增長速度,尤其是糧食生產方面出現不足,那麼人多就不再是一種優勢,反而會成爲負擔和嚴重的社會隱患。

清朝人口達到了4.36億,相當於我們今天人口的三分之一。可當時的社會生產能力比今天落後了何止千百倍,光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當時清朝面臨的問題有多嚴重。

從“乾隆盛世”到“鴉片戰爭”,清朝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第3張

許多人都聽說過清朝乾隆皇帝拒絕英國馬戈爾尼使團請求開展貿易的事情,並因此得出結論認爲乾隆皇帝是個頑固不化的蠢貨,害中國失去一次與世界最先進國家同步發展的機會。那麼真是乾隆皇帝晚年太過愚昧了嗎?其實不然。當時英國工業化產品最大優勢就是可以利用少量人員就能生產出大量物資,大大解放了勞動力。可問題在於英國人少,而中國人多。如果貿然開始工業化,勢必會造成大量人口失業,從而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危及大清帝國的統治。如果你是皇帝,你會願意承擔這種工業化帶來的風險嗎?答案想必也會是否定的。

擔心出現勞動力過剩而拒絕變革也是當時人口數量帶來的負面效應之一。如果當時清朝面臨的問題是勞動力不足,那麼即便是傻瓜也不會拒絕工業化帶來生產力提高的好處。

從“乾隆盛世”到“鴉片戰爭”,清朝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第4張

人口激增導致沒有土地的貧民越來越多,大量失地農民背井離鄉外出謀生成爲流民,流民的擴散又給其他地方治安帶來了嚴重影響,從而導致情況進一步惡化。

在富庶的江南地區,由於物產豐富,所以形勢相對穩定。可是在人多地少,交通不便的川楚、廣西等地,如何解決吃飯問題卻成了頭等大事。許多百姓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清朝統治者看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但又找不出解決問題的答案。於是隨着社會矛盾的不斷累積,一些對朝廷心懷不滿的人開始煽動羣衆情緒,因此清朝中後期纔會頻頻爆發農民起義。

因此,導致清朝衰落的根本原因並非是“鴉片戰爭”,而是清朝統治者無法解決社會生產力跟不上人口增長速度的矛盾,結果導致貧困人口成倍增長,一直以“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自居的大清王朝最終還是被物產不足這根“稻草”給壓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