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古代戰役 > 薩爾滸大戰之前,明朝爲何遲遲不肯出兵女真?

薩爾滸大戰之前,明朝爲何遲遲不肯出兵女真?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薩爾滸大戰之前,明朝爲何遲遲不肯出兵女真?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那麼在薩爾滸大戰之前,明帝國的正規軍是什麼情況呢?以至於將領遲遲不敢出兵,大致可以從徐光啓戰後的檢討和總結中得知一二。

薩爾滸大戰之前,明朝爲何遲遲不肯出兵女真?

他將遼東現有的部隊分爲四種:第一種叫殘兵敗將,甲敗兵後歸乙,身無片甲,手無寸械,魚目混珠,不肯出戰。第二種是衛所職業軍人,這些人或死於征戰,或貪餉後逃亡。第三種是朝廷爲補充兵源招募的士兵,這種兵油子也非常油滑,點名的時候都在喊到,等到派出任務時大部分人都玩失蹤;領餉時個個都在,到了上現場時候半數以上都不見了。第四種是援兵,也就是外調而來的軍隊,徐光啓說這些援兵“弱軍羸馬,朽甲鈍戈,而事急需人,不暇發還”。

薩爾滸大戰之前,明朝爲何遲遲不肯出兵女真? 第2張

朝廷出兵圍剿建州女真時,考慮到李成樑家族在遼東的威望,起用了李成樑次子李如柏爲遼東總兵。此時的李家軍早已不復李成樑、李如鬆當年之勇,李如柏由於長期縱情酒色,早已磨平了少年英氣,而當年跟隨他父兄的舊部,多已衰老解散。

這些問題,兵部也有人覺察到,但又不可能讓皇帝收回成命,另選他人。於是兵部又向萬曆皇帝推薦兵部侍郎楊鎬,任職爲遼東經略,萬曆皇帝准許,並賜予尚方寶劍,可斬總兵以下諸官,行先斬後奏之權。

兵部之所以推薦楊鎬,雖然是文官,但有過作戰經驗,曾在遼東與李家軍一起討伐蒙古,又在朝鮮並肩抗日,儘管蔚山之戰中有過一次戰敗經歷,但只被罷官了事。後來楊鎬東山再起擔任遼東巡撫,力薦李如梅爲遼東總兵,朝廷不允,楊鎬竟負氣隱退。

薩爾滸大戰之前,明朝爲何遲遲不肯出兵女真? 第3張

由於楊鎬與李家將關係非常親密,不少人都相信他這次定能與李如梅的哥哥李如柏珠聯璧合,一舉蕩平建州女真,完成平遼大業。但實際上李如柏早已空有名將之名,早已不復父兄風采,明軍備戰工作更是一塌糊塗。

楊鎬也有他的難處,明軍雖號稱47萬,但大家都清楚實際遠沒有這麼多人,《清實錄》中記載爲20萬人,顯然是有些誇大的。王在晉的《三朝遼事實錄》中記載爲“主客出塞官兵共八萬八千五百五十餘員名”。這個數據雖也是一家之言,但綜合《明實錄》中的楊鎬奏報和明人程開祜編撰《籌遼碩畫》等史料對比來看,薩爾滸參戰的明軍人數應在8萬以上10萬以下。

薩爾滸大戰之前,明朝爲何遲遲不肯出兵女真? 第4張

即便如此,人數也在後金兵力之上。但明軍的這些部隊問題重重。徵兵詔已經下達七八個月,各鎮應徵兵馬除了宣化、大同、山西三鎮報有起程,其餘各地均未如期行動。軍士衣甲兵器庫存過久,多已腐朽不堪使用。當時奉詔征討的劉綎檢驗士兵,發現這些人連武器都拿不穩,祭軍旗時,刀換了三次才把牛頭砍下來。

朝廷爲什麼着急出兵呢?因爲此前萬曆三大徵消耗太大,帝國的財政狀況一直不太好,對於建州女真的實力又無深刻認知,希望能夠速戰速決的人不在少數,他們尤其懼怕打消耗人力財力物力的持久戰。

薩爾滸大戰之前,明朝爲何遲遲不肯出兵女真? 第5張

兵部原計劃是用兵20萬,以壓倒性優勢蕩平建州女真,但實際情況如上述所言,兵多而強兵少,各地懶軍濫竽充數,無法如期集結出發,在遼招募之兵又都是領錢時有人,打仗時玩失蹤的兵油子,這種情況下,即使實數有9-10萬人,但實際戰力還要大打折扣。

不幸的是,朝中官員們認爲號稱的47萬雖是虛數,但20萬應不虛,楊鎬等人報的7萬之數在他們看來是故意減半,以免戰時多擔負任務。大學士方從哲、兵部尚書黃嘉善、兵部給事中趙興邦這幾位老兄主管軍餉,生怕師久餉匱,於是日發紅旗,用盡各種方式催促楊鎬出戰。楊鎬被逼無奈,只得於萬曆四十七年出兵。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