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古代戰役 > 古代中國對外戰爭中除了衛青外還有哪些名將呢?

古代中國對外戰爭中除了衛青外還有哪些名將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李牧

古代中國對外戰爭中除了衛青外還有哪些名將呢?

或許是因爲《史記》是漢朝人寫的,所以對於春秋戰國時代的諸多名將的記錄就顯得淡化了。事實上,在春秋戰國時代,李牧是一個絕不能被忽視的人物。戰國時代他是趙國對秦作戰最具戰功的將軍,廉頗趙奢皆不及他。不過今天講的是對外戰爭。對秦的作戰就不必贅述了。

古代中國對外戰爭中除了衛青外還有哪些名將呢? 第2張

李牧的赫赫功業是對匈奴的戰績上,此前的趙國一直受匈奴威脅。趙軍屢敗於匈奴,以至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知恥而後勇。趙軍從裝備和作戰方式上高度學習匈奴,建立了讓六國震驚的騎兵部隊。但騎射終非漢人所長。任趙國騎兵如何在中原縱橫馳騁,對匈奴戰爭依然是屢戰屢敗。畢竟,以騎兵對抗匈奴,對於當時騎兵戰法還相對幼稚的漢人來說,無疑是以己之短擊彼之長。這種情況直到李牧戍守長城後才得以改變。本來李牧被髮配北疆,是趙王中了秦國反間計的結果。但感謝秦國的反間計,因爲李牧的到來,從此中國有了農業民族戰勝遊牧民族的第一個成功戰例。

李牧真正意義上的與匈奴一戰只有一次,但僅僅是這一次,就打的匈奴幾乎十年不敢南下。此戰中李牧將孫子兵法的智慧發揮到及至,先是連敗五陣,丟棄牛羊輜重無數,將匈奴主力從他們擅長的草原引誘到漢人所擅長的長城外圍來進行決戰,並以示弱於敵的手段麻痹對手。接着火速出擊,深夜集合人馬,夜襲匈奴大營,把那些在馬上縱橫的匈奴騎士在睡夢中殺死。同時重裝戰車包圍匈奴營地出口,以密如蝗蟲的箭矢射殺匈奴逃亡者。此戰打的匈奴主力幾乎全軍覆沒,幾年難以恢復元氣。更重要的是,此戰是漢族軍隊步騎車兵協同作戰的經典戰例,爲日後漢政權與匈奴作戰提供了可借鑑的範本。

2,蒙恬

秦朝戰將如雲,蒙恬則是其中閃亮的將星。秦始皇掃六合時,蒙恬只是秦軍裏的小字輩。只是到後期纔在滅燕國和齊國時建立功業,但當時他也只是副將。然而,面對與匈奴的一戰,秦始皇卻選擇了他領兵出征。我想原因大概有二,其一,青年時代的蒙恬長年在北方邊境守衛,對匈奴的戰法極其熟悉,這是那些長年征戰中原的老將們所不能比的。其二,蒙恬是秦軍裏最富有進攻精神和野戰能力的將領,秦朝其他將領打的多時中原地區的攻堅戰,對於塞北草原上與匈奴的野戰並無多少經驗。而蒙恬也不負衆望,一戰定河套。打的匈奴魂飛魄散。賈誼也曾稱讚說"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正是對河套戰役功業的稱讚。後來中原大亂,匈奴卻不敢深入漢境,不能不說與此戰有很大關係。

歷史上對蒙恬收河套的戰鬥記載非常簡略,但我們相信那一定是與漢朝反擊匈奴不同的一種戰法。因爲秦朝並沒有漢朝那樣多的戰馬,騎兵的數量遠遠少於漢朝。這就註定了秦國的攻擊還是以步騎和戰車相結合的戰法爲主的。《史記》中曾記載,秦以戰車開路,箭矢如蝗,步騎大軍隨後掩殺,匈奴大潰。可見這是一種以重裝戰車爲主的戰法。秦的重裝戰車體型高大,上載各式努箭,發射起來密集如雨。電影《英雄》已清楚的再現了這一過程。其效果就如今天的坦克,單一兵種的匈奴又怎能不大潰。漢朝反擊匈奴打了二十年,經過傾國之力的漠北會戰才解除了匈奴威脅。而秦國只經此一戰,就將匈奴重創。當然兩者也不可同等而論,秦時的匈奴控制區域只有漢朝時三分之一大,實力也比伊稚邪時代弱小的多。

3,衛青

衛青並不是殲滅匈奴最多的將領,但是他確實漢匈戰爭裏貢獻最大的將領。漢朝反擊匈奴的第一個勝仗就是衛青打的,龍城戰役雖然只消滅敵人七百人,但卻粉碎了許多漢朝主和大臣卻宣揚的"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使漢朝將士樹立了必勝匈奴的堅定信念。

可以說,衛青是一位人品與才華具佳的將領,他性格謙和,禮賢下士,從不居功自傲,體恤士卒,因此很得部下的擁戴。這樣的將領在中國歷史上可謂稀少。也許這與他自小貧苦的出身有很大的關係。他去世後,漢武帝爲他修築的林木茂密的陵墓,也許正象徵了他謙謙君子的品格。

衛青最被人熟悉的戰例是漠北大決戰,可以說這是一場把他的智慧與勇氣發揮到極至的戰鬥,他在戰鬥中體現了他謹慎小心的作風,和關鍵時刻超乎尋常的果敢。當時的一切作戰條件都於他不利。漢軍遠征作戰,鞍馬勞頓,匈奴以逸待勞,且背水一戰,士氣高昂。並集中了所有精銳部隊。爲出奇制勝,衛青令李廣從側翼出擊,誰想李广部兵馬又迷失方向,失去聯絡。這等於是漢軍大戰未開先自損三千鐵騎。面對種種不利條件,衛青制定了固守的戰略,以堅固的戰車防禦抵擋匈奴騎兵的衝擊。在苦苦支撐一天一夜後,急噪的單于終於拿出了其所有精銳。而當黃沙突起的時候,衛青卻展現了他少有的果斷一面,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命令主力部隊迅速進攻,在匈奴陣腳已亂的情況下發動突襲,終使得匈奴完敗。單于只帶三百衛隊逃逸。漠北決戰殲滅匈奴軍三萬多人,俘獲匈奴數萬,堪稱是漢匈戰爭的決定性勝利。從此,漢朝取得了對匈奴戰爭的主動權,匈奴則退縮在大沙漠以北,再也無力發動南侵。儘管這一戰績不及霍去病的狼居山戰役戰果輝煌。但它對漢朝匈奴的戰爭卻是決定性的。

4,霍去病

霍去病將軍可以說是當代許多青年人崇拜的偶像,他少年得志,平步青雲,22歲就指揮了決定漢匈戰爭命運的狼居山戰役,將匈奴左賢王部隊幾乎趕盡殺絕。18歲從軍,與匈奴共經六次大戰,殲滅俘虜敵人累計達十五萬,幾乎是他的舅舅衛青的一倍,而他的英年早逝,又使得多少人扼腕長嘆。電視劇《大漢天子》裏,漢武帝一聲長嘯"還我冠軍侯",聞者多少人仰天長嘆,淚如雨下。

史書上對霍去病的作戰過程記錄的十分簡略,但是僅僅從這隻語片言裏,我們也足以想象戰鬥的艱苦和霍去病用兵的巧妙,第一次河西戰役,南路軍張騫行動緩慢,李廣隻身被圍,霍去病毅然改變原有作戰計劃,冒險從渾邪王的地區直插過去。當時霍去病只有一萬兵馬,而渾邪王與休屠王兵馬合計不下六萬人。霍去病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搶在敵人主力部隊集結以前迅速突進,各個擊破。使得匈奴人雖然不斷調兵遣將,其兵馬卻只能象羊羔入虎口一樣被漢軍一隻一隻吃掉。更爲重要的是,此戰從精神上徹底摧毀了匈奴兵的抵抗力,使其畏懼漢軍如虎,後來第二次河西戰役,匈奴軍幾乎失去抵抗,被霍去病一路追殲屠殺,損失高達三萬兩千人,是第一次河西戰役的整整四倍。後來渾邪王歸漢,所部四萬兵馬中有親匈勢力發動叛亂,霍去病僅用一萬兵馬就將其收服,斬首叛亂者八千人,使渾邪王徹底歸降。此事件在漢匈戰爭史上具有重大意義,此後,匈奴投降漢朝者日益增多,大批匈奴牧民也南遷長城請求內附,匈奴勢力日益土崩瓦解。後來漠北會戰,霍去病一路急行軍,在深夜時分鑽到左賢王眼皮底下,拂曉發動攻擊,一日之內消滅匈奴七萬人,將匈奴左賢王部隊幾乎滅族。至此,匈奴左右賢王兩隻臂膀被徹底斬斷,只剩下匈奴單于懸孤漠北。勢力江河日下。

今天人們對霍去病還有衆多的詬病,如指責他對士兵疾苦置若罔聞,指責他性情狂傲,奢侈腐化,冷血無情,事實上,很多的評價都是過分的。說到對士兵的體恤和爲人,假如霍去病真的不通情理,那他的部下又怎會誓死爲他效力,酒泉慶功的一幕,他將御賜美酒分與全軍痛飲,其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情懷令人感佩。而所謂的奢侈腐化,則是生活上的小節和習慣,又何必強求呢!重要的是,他是漢匈戰爭裏殲滅敵人數量最多的將領,只此一項,他就無愧於民族英雄的稱號。

5,李靖

中國自漢朝以來,到唐朝又迎來了一個盛世,一羣名將爲帝國建立了一連串的豐功偉績,裴行檢,李績,侯君集等,無不戰功赫赫,名垂青史。然而其中最負盛名的,還屬李靖將軍,他幾乎是唐朝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的故事被編成了神話和傳說,在一代一代人心中廣爲傳誦。他與紅線女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

與傳說中的遊俠李靖相同的是,歷史上的李靖年輕時也曾是一位除暴安良的俠士,後來結識李世民,隨他太原起兵,從此效忠一生。所不同的是,與傳說中李靖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的性格相比,歷史上的李靖是位極其謹慎的人,《唐史》中記載,李靖平日寡言少語,性格內向,每與其他將領發生爭執,往往謙讓再三。但他一開口就可抓住事情的要點,言簡意賅陳述要義,因此很得唐太宗的賞識。其作戰風格也與氣魄狂放的李績侯君集不同,其用兵極爲低調,卻每每出其不意,一戰而搗中敵人的要害。因此其每次出征前,雖態度謹慎,戰果卻爲最大。

李靖最爲經典的戰役有兩次,一次爲徵東突厥戰役,一次爲徵吐谷渾戰役,兩次戰役都盡顯其謹慎的用兵態度和不戰則已戰則必勝的作戰風格。徵東突厥戰役,突厥三十萬大軍壓境北線,與唐軍相持,李靖卻完成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最偉大的迂迴穿插戰。3000鐵騎夜襲陰山,迂迴穿插千里,直導突厥老窩,要知道,此戰是在風雪連天的臘月進行的,以漢人組成的唐軍戰士,要完成這一壯觀的長征,所要面對的不止是突厥精銳騎兵,還有中原人所難以想象的嚴寒,但唐軍將士爬兵臥雪,硬是完成了這一不可想象的奇蹟,此戰殺敵萬人,突厥軍與唐軍傷亡比例高達10:1,更重要的是,突厥幾十萬大軍就此全線崩潰,突厥可汗也遭俘虜。此戰基本解除了突厥對唐朝的威脅,一戰定乾坤,可謂蓋世奇功。而征討吐谷渾戰役則有所不同,吐谷渾盤踞青海,地勢險要,唐朝三次征討均無功而返。後李靖掛帥,一改先前正面進攻的策略,幾十萬唐軍硬是從青海甘肅交界的狹窄小路穿越過去,從吐谷渾身後發起攻擊,一舉殲滅吐谷渾。盛唐詩人王昌齡曾讚頌此戰"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鏖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此戰基本打通了中國進軍西域的道路,從此,自五胡亂華以來,200年後,中國軍隊再次進入西域地帶。

6,裴行儉

或許是因爲武則天存在的原因,或許是出於美化唐太宗的需要,後人對唐高宗統治時代的這段歷史往往有所淡化,事實上,儘管唐高宗懦弱一些,但唐太宗留下的國力基礎仍在,唐朝的政治文明在這一年代都有所發展,而文治武功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平西突厥,滅高麗,戰功遠超越唐太宗時期。一羣名將繼續開疆拓土,奠定了今天中華的版圖。而裴行儉將軍,就是其中最着名的一位。

裴行儉出身士族家庭,其裴家自兩晉時代就爲名門望族。自晉至唐,裴家人中擔任過將軍職務的就有237人,堪稱是軍事世家。出身於這樣一個家庭,揹負家族的榮譽,裴將軍不辱門庭,以其赫赫戰功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富有戲劇性的是,裴行儉的赫赫戰功是因爲一場冤案成就的。高宗年代,因反對立武則天爲皇后,他遭武氏人誣陷,本該入獄,但唐高宗惜才,於是將其貶爲西州(今新疆吐魯番)都督府長史。也正是這一判決改寫了裴將軍一生的命運,使他由碌碌無爲的京官成長爲叱吒中外的戰將。

裴將軍第一次獨立指揮的重大戰役就是破西突厥之戰,此前唐朝雖多有徵討,但吐蕃此時也將觸角伸向西域。西突厥開始轉投吐蕃,與唐朝分庭抗禮。而此時唐朝屬國波斯被大食所滅,更使得唐朝外交雪上加霜。裴行儉卻抓住此機會,假意護送波斯王子歸國,卻在半路殺一個回馬槍,率重兵痛擊西突厥,一舉殲滅西突厥反叛勢力。並俘虜其可汗。此戰功業堪比李靖夜襲陰山之功。自此,西突厥被迫西遷中亞,基本放棄了與唐朝爭奪西域的企圖。

此後,裴將軍就將畢生的心血投入到與突厥的戰鬥中,鎮壓東突厥反叛,打擊突厥殘餘勢力,其所到之處,突厥盡數平定。有力的鞏衛了大唐的邊疆。使突厥幾十年不敢騷擾,直到武則天后期,才又侵擾中華。裴將軍本人也病死於征討西突厥的行軍路上,享年64歲。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