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古代戰役 > 長平之戰趙括爲什麼會輕易上當 趙國如果換人會怎麼樣

長平之戰趙括爲什麼會輕易上當 趙國如果換人會怎麼樣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長平之戰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受成王敗寇觀念的影響,對待歷史上的人物,咱們很容易把勝利者視爲聰明絕頂、將失敗者看成愚蠢至極。被貼上“紙上談兵”標籤、兩千年來淪爲笑柄的趙括,就是這一邏輯下的標準受害者。

趙國的45萬精銳被帶到坑裏,真的是因爲趙括太蠢嗎?如果咱們撇開思維定勢、嘗試站在客觀的角度略加分析,也許就能發現一些問題:

面對秦趙兩國的國運之戰,能夠在戰國那麼高強度的競爭格局下屹立上百年的趙國,其君臣難道會愚不可及?

趙括若真的像史書中描寫得那麼草包,秦昭襄王會至於親自出馬、調動河內郡所有青壯年男子上戰場?

面對秦、趙對決,東方五國爲啥從頭至尾作壁上觀?爲何不趁機押寶、漁翁得利?

長平之戰趙括爲什麼會輕易上當 趙國如果換人會怎麼樣

咱們先帶着問題去查看史書中的記載。對於長平之戰的過程,正史中記載的最詳細的,是《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根據該篇的描述,筆者梳理下趙括被推上臺前的過程:

公元前262年,白起攻下韓國野王,上黨郡淪爲孤島;上黨郡守馮亭爲了拉趙國下水,向趙孝成王拋出了一個無法拒絕的方案——向趙國投降;趙王權衡利弊決定答應,其後派平原君前去接收,同時命廉頗駐守邊境的長平(今山西晉城高平);但趙王並不傻,接下來他用上黨的韓人消耗秦軍的力量。直到公元前260年初,秦軍在左庶長王齕率領下徹底攻下上黨,當地人紛紛逃向趙國,廉頗在長平率兵接應;

長平之戰趙括爲什麼會輕易上當 趙國如果換人會怎麼樣 第2張

秦國不滿,4月開始進攻長平。雙方爆發小規模接觸戰,互有勝負;隨着兩軍的針鋒相對,戰事規模逐漸擴大;6-7月,秦軍主攻、趙軍主守,後者屢屢失利;但廉頗並沒有選擇出擊,而是加固營壘、擺出了持久戰的架勢,無論對方如何挑戰都不出戰;對於趙軍被動挨打的狀況,趙孝成王極爲不滿,多次派使者去前線斥責廉頗消極避戰,但廉頗偏偏不改;秦相范雎趁機派奸細攜鉅款前往邯鄲製造輿論,聲稱廉頗的態度及能力都有問題、對秦軍毫無威脅,名將趙奢之子趙括才最讓秦人害怕。趙孝成王臨陣換將,7月下旬,兵法知識青出於藍的趙括火線上陣。

長平之戰趙括爲什麼會輕易上當 趙國如果換人會怎麼樣 第3張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邏輯關係:趙括之所以能夠成爲趙軍主帥,是出於趙孝成王對廉頗的不滿。

根據史料來看,廉頗雖位居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但當時的表現看起來確實比較糟糕:6-7月的交手中,採取守勢的趙軍接連戰敗,先後三座城壘被攻陷、6名尉官被俘;“廉頗軍多失亡,軍數敗,又反堅壁不敢戰”。

我們都知道,胡服騎射的趙軍向來以機動性強大、進攻能力爆棚聞名,這種軍隊最擅長運動戰;而城壘的攻防戰,更適合以步兵爲主的軍隊,秦軍對此非常擅長。

因此,廉頗的舉動就非常讓人疑惑了:行軍打仗,向來講究以長敵短,如今他卻以己之斷、對敵之長,讓人不得不懷疑他的態度和能力確實有問題。

至於趙括,史書中多次強調:是范雎精心設計、刻意把他拱到臺前的,彷彿秦人早就預料到了趙括會把趙軍帶進溝裏。

長平之戰趙括爲什麼會輕易上當 趙國如果換人會怎麼樣 第4張

那麼這裏有個矛盾之處:既然廉頗的表現那麼差,處處被動挨打、氣勢全無,讓趙王也忍無可忍,那他應該是秦軍最理想的對手纔是,爲何范雎費盡心思的想要把他換下去?並且,對於趙括是什麼樣的人,秦國人沒理由比趙國人瞭解得更多。面對涉及到國運的生死之戰,趙國統治層憑藉毫無來由的民間傳言就臨陣換將,豈不太兒戲了嗎?

此外我們要注意一點,司馬遷編寫《史記》,素材來源有兩方面:漢朝皇家所藏的古籍,自己四處遊歷實地收集。但在100多年前,秦朝焚書令有這麼一點:“史官非秦記皆燒之”。由於立場不同,各國記載的史料裏有不少對秦國不利的內容,出於統一思想、穩定統治的目的,秦始皇才下達了這一命令。

那什麼歷史記載是對秦國不利的?一種自然是抹黑、污衊的內容,另一種則是“事實”。

正是由於六國史書被焚燒,司馬遷的《史記》才經常出現明顯的的矛盾、不合理之處。因此,對於趙括取代廉頗的真實原因,現有史料極有可能記載的並不完全。

長平之戰趙括爲什麼會輕易上當 趙國如果換人會怎麼樣 第5張

范雎設計誘使趙王換上趙括→趙括把趙軍帶進包圍圈,邏輯嚴絲合縫,但這是典型的從結果反推過程,看似合情合理,但也許並不符合事實。

敵人反對的,那就是正確的;廉頗既然讓秦國忌憚,說明他的打法是沒問題的。秦軍在之前已經連續戰鬥了兩年多,而且遠道而來,可謂疲憊之師;而趙軍則完全相反,屬於以逸待勞。但廉頗爲什麼老是打不過秦軍呢?

有兩種可能:其一,戰術相剋,廉頗的風格就是被秦軍剋制;其二,急於求勝的秦軍孤注一擲,所以鬥志更猛。

綜合來看,這兩種因素都有。所以廉頗採取堅壁清野的龜縮大法,是要泄掉秦軍的銳氣。在歷史上,類似的戰術數不勝數,前有春秋時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曹劌論戰,後有南北朝時期拓跋珪參合陂之戰大敗前燕。

因此,從戰術層面而言,廉頗是沒問題的。但他的做法不符合趙國的戰略與實力。

長平之戰趙括爲什麼會輕易上當 趙國如果換人會怎麼樣 第6張

趙國雖然是唯一能與秦軍正面抗衡的軍事強國,但它的綜合國力遠遠不能與秦國相提並論。打仗打的是後勤、國力,胡服騎射的趙軍,最擅長的是機動作戰、速戰速決;而廉頗帶兵的三個多月裏,數十萬青壯年耗在前線,每多待一天就意味着海量的後勤物資消耗,趙國壓根扛不住。

但從秦王、范雎急切的舉動來看,秦國同樣扛不了多久,這個時候,兩國比的就是戰略定力與外交手段。年輕的趙孝成王還是在這方面吃了虧,他聽信樓昌的建議,派鄭硃前往咸陽商談停戰事宜;但老謀深算的秦昭襄王藉此造勢,讓各國以爲秦、趙之間有緩和的可能,由此不敢輕易站隊趙國。

因此,趙王只剩下跟跟秦軍死磕這一條路,但老將廉頗顯然信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堅決不聽指揮,那自己只有換上一個更有執行力的統帥了。於是將門之後趙括就這麼走上了歷史舞臺的中央。

長平之戰趙括爲什麼會輕易上當 趙國如果換人會怎麼樣 第7張

從趙括上任後的一系列舉動來看,他確實有兩把刷子。“趙括至軍,悉更約束,易置軍吏,出兵擊秦師”,換人、換軍令,立即集結軍隊準備出擊。如此雷厲風行、舉措果斷,這種有執行力、有能力、嚴格貫徹領導意圖的下屬,試問誰不喜歡?

由於其後趙軍被全軍包圍,我們由此指責趙括顧頭不顧尾、應當分兵出擊纔是;但換個角度來看,分兵豈不更容易被各個擊破?(後來白起就是這麼幹的)

從秦昭襄王祕密換上白起、下令任何人不得泄露消息的舉動來看,他是在進行一場賭博:按照常規的戰術,秦軍沒有打贏趙括的信心;只有派上老將白起、兵行險着,秦軍纔有獲勝的可能。

隨後40多萬趙軍被白起一分爲二、分割包圍。兵法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秦軍兵力並沒有達到趙軍的兩倍,這也是趙括敢於全軍突進的底氣;但白起強就強在,他能夠巧妙地利用營壘、地形,對敵人形成包圍圈。其後秦王親自趕赴河內郡,以升爵一級爲刺激,徵調十五歲以上的青壯年全部趕赴長平戰場,徹底阻斷趙國的援兵和糧食。

也就是說,秦國勝在戰術,也勝在人多、糧食多。

長平之戰趙括爲什麼會輕易上當 趙國如果換人會怎麼樣 第8張

趙括被包圍了46天,隊伍中已經發生了人相食的慘劇,但此時的趙軍並沒有崩盤,仍在頑強向秦軍發動衝擊、等待救援。

相對於國力更爲強大的秦國,此時的趙國無論在人力、物力上都處於下風。但秦國最怕的就是各國合縱,爲啥其他各國不趁機捅秦國一刀呢?

那時的韓、魏可能早就沒了抗秦的勇氣和實力,但其他強國有。據《資治通鑑》記載,此時“齊人、楚人救趙”;《史記》也稱,“秦攻趙,齊楚救之。秦計曰:‘齊楚救趙,親則退兵,不親遂攻之。’”即秦國當時已經心裏打鼓,如果齊楚來真的,那麼秦軍就撤圍而退。

據後來白起坦言:“秦雖勝於長平,士卒死者過半,國內空”,可見當時的秦軍也是在苦苦支撐。如果齊、楚給點力,戰國的走向也許就改變了;但從齊王不願借糧來看,他們並沒有真心幫助趙國。也許在他們看來,秦、趙同樣具備威脅,秦軍固然是虎狼,趙軍也不是軟柿子。如果秦軍獲勝,由於三晉的緩衝,齊、楚暫時無憂;但假如趙國贏了,果子是緊挨着秦國的三晉的,齊、楚很難分到好處。也許這就是他們出工不出力的考慮。

長平之戰趙括爲什麼會輕易上當 趙國如果換人會怎麼樣 第9張

最終趙括被射殺,趙軍崩盤投降,戰國時期的兩大軍事強國的決戰,以趙國完敗告終。但縱觀這一戰爭過程來看,秦國的勝利,既有綜合實力佔優的因素,也有運氣的成分。面對初出茅廬的趙括,秦國三巨頭——秦王、范雎、白起全部上陣,而且還動用了所有的陰謀陽謀,最終還只是“殺敵一千、自損五百”的慘勝,我們能把趙括視爲“紙上談兵”的笑柄嗎?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