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抗日戰爭 > 皮定均率部進入豫西奇襲日軍飛機場:解救萬名民工

皮定均率部進入豫西奇襲日軍飛機場:解救萬名民工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平曠的鄭州西南行,數十里後,巍峨羣山拔地而起,綿延到天際。

這是豫西山地的邊緣。豫西山地極爲遼闊,北到黃河,南臨南陽盆地,伏牛山、熊耳山、崤山、嵩山等連綿起伏,雄踞大地。車行山間,彎道漸多,坡度漸陡,我們的目的地——環翠峪漸行漸近。

71年前,日寇以近15萬精銳發動河南會戰,湯恩伯、蔣鼎文部隊被擊潰,豫西大部淪陷。

受八路軍總部委派,皮定均率“豫西抗日先遣支隊”自太行山啓程,飛渡黃河,奔赴豫西,開闢抗日根據地,用智慧和熱血,在連綿的羣山中掀起抗日狂飆。環翠峪是皮定均等抗戰將士戰鬥過的地方。“峪”的意思是山谷,環翠峪長20多公里,谷底寬數百米到一兩裏不等,兩側是層層疊疊的蒼翠山峯。

因地處新密、登封、滎陽、汜水(後併入滎陽)四縣交界處,這條山谷是那種“一盤磨,轉四縣”的地方,如旋轉門,可以迅速轉入另一區域,坐以策動四方,是游擊戰爭中最好的落腳點。皮定均的司令部一度設在環翠峪臥龍臺。臥龍臺下的三墳村,則是八路軍後方醫院所在地。在這個小山村,2000多名傷員康復,重新走上抗戰前線。

  “英雄樹”掩護抗日英雄

正是麥收季節,金黃的麥子密密實實,風吹不動。三三兩兩的農民手持鐮刀,彎腰收割。

環翠峪的農田,都在溪邊、山腳、山窪,地塊一般只有兩三分,最多半畝大小,地勢又高低錯落,收割機派不上用場,所以至今仍是人工收割。

山區生活有諸多不便,但在抗戰期間,大山卻是裝備落後的中國軍隊最好的立足之地。

一路打聽,記者找到了三墳村“八路軍後方醫院”舊址。

皮定均率部進入豫西奇襲日軍飛機場:解救萬名民工

那是三孔暗圈石窯,上有一棵巨大的古樹,如巨傘般的樹冠枝葉茂盛,蓊蓊鬱鬱,將窯洞和院落遮掩。

我們正爲這棵樹驚歎,一位老人走了過來,告訴我們那叫橿樹。至於樹齡,“我奶奶說,她奶奶小時候樹就這麼大了”,老人說。

老人叫慎天才,今年86歲,是窯洞的主人。在老人的帶領下,我們走進了他的家。在這大熱的夏天,窯洞裏涼爽舒適,端的是好去處。

與一般的窯洞相比,慎家的窯洞高大寬敞,寬三四米,深十多米,內壁全部用石頭圈起,看着十分堅固。

聽我們誇窯洞,老人十分開心,說這窯洞是他父親一生的成就。他父親八歲打長工,長大後健壯能幹,身高五尺五(約1米83),能挑100多斤的擔子。那時候環翠峪沒有大路,全是溪邊小路,別說汽車,獨輪車都沒法推,進出全靠挑擔。長距離的山路,一般人只能挑七八十斤,他父親最多能挑一百四五十斤。

環翠峪地少,很多人靠燒炭爲生。他父親自己燒炭,或買別人的炭去鄭州賣。三墳村距離鄭州老城60公里,來回要走三天,賣一次炭能掙一斗麥(約35斤)錢。

到20多歲,慎天才的父親攢了一些錢,買下了這個“莊子”(老人這麼稱自家的院子)。當時只有一孔土窯,石窯是後來圈的。

“山裏蓋房子,只要有勞力、人勤快就行。”慎天才說,農閒的時候,父親就去山上“破石頭”,那時沒炸藥,要用鋼釺弄破,然後一塊塊運回來,攢夠石頭,請人圈窯,一般先壘窯洞的前半截,再慢慢壘後半截,建一個石窯要幾年的時間。“俺父親從20多歲到50多歲,苦幹幾十年,省吃儉用,買了三畝地,建了這三孔石窯。”慎天才說。

1944年10月,豫西抗日先遣支隊衛生部長高長喜看中了環翠峪,這裏地形幽深複雜,又是四縣通道,既方便四方傷員送來救治,又便於傷員轉移。他考察了數天,相中了三墳村慎家窯洞。

“不只是因爲俺家窯洞寬敞堅固,還因爲有大樹。”慎天才指着千年古橿樹說,以前不只是窯洞上面的這棵樹,院子裏“左邊一棵大榆樹,右邊一棵大槐樹,三棵樹把院子遮完了”。

有這三棵大樹,傷員在院子裏活動,“日本飛機來看不見人”。

應該說,高長喜相當有眼光,看中慎家窯洞後,他即命在此建“八路軍第二衛生所”(後更名後方醫院)。此後,在大橿樹的掩護下,兩千多傷員順利康復,重返抗日戰場。因此,這棵樹被人稱爲“英雄樹”。鄭州綠化委員會和滎陽綠化委員會專門爲“英雄樹”立碑,認定爲古樹名木,鑑定其樹齡約1500年。

但於抗戰有功的,絕不僅僅是樹,更有三墳村的村民。

我們問慎天才:“你父親辛苦一生建的窯洞,怎麼就同意讓傷員住呢?”老人用奇怪的眼神看我們:“你都不知道,誰都想讓八路軍住自己莊子(指自己家)!用地方,用房子,那算啥呢?!”

  都想讓八路軍住自己家

“從四月到八月,俺村人都不敢在家住,在山上睡石板。窯洞門口結蛛網、長荒草了。八路軍來了,我們纔敢回家住。”慎天才說,“八路軍特別好,都想讓他們住自己家。”

1944年農曆四月初三,隆隆的炮聲響徹羣山,三墳村村民都跑到山上躲避,當天夜裏,日軍大部隊過去了。第二天,有大意的村民回了家,不幸遭了日本後續部隊的毒手。“日本兵進村見人就用刺刀戳,臨走把房子點了。”

恐怖的消息傳開,村民不敢回家住。那段時間,駐紮在新密縣城的日軍時常來往,四個多月時間裏,村民在山上吃住。偶爾回村做飯或拿東西,也是提心吊膽,“一喊‘老日’來了,起來就跑”。

八路軍來了,小股日軍輕易不敢過來,大家心裏有了依靠,纔敢回自己的家,在自己牀上睡個踏實覺。

所以八路軍看中慎家窯洞的時候,慎家人沒有任何的遲疑,把家讓了出去,自己搬到半山坡一孔小窯洞居住——那本是爲躲土匪建的臨時住所。而慎天才的母親留下來,負責接待傷病員的親屬。

八路軍後方醫院由所長戰旭東,指導員和福冉,醫生嚴明玉、李海虞,以及司藥、護士20餘人組成。醫院幾乎沒有什麼設備,三墳村村民熱情相助,拿來長短板凳、牀板、柴草,架起了數十張病牀,這個戰地醫院就正式開張了。

八路軍並不是一下子就贏得民心的。皮定均率部剛到豫西時,人們對這支陌生的部隊充滿疑懼,沒有人敢接觸他們、幫助他們。但僅僅半個月,他們就贏得了三墳村、環翠峪,乃至整個豫西山區人的敬愛。

“八路軍,過黃河,漢奸鬼子不得活。八月中秋月亮明,嵩山來了皮司令。皮司令,到登封,到了登封就放工!八路軍,是神兵,來無影,去無蹤,昨打飛機場,今打白慄坪。”

71年前的中秋節,這首民謠在豫西山地廣爲流傳。此時皮定均率部進入豫西還不到半個月,他們奇襲日軍在建的登封飛機場,解救1萬多民工的戰鬥,一舉打開了局面,而隨後的“減租減息”和“倒地運動”,徹底贏得了豫西民心。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