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爲什麼說晉秦爭霸戰爭是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戰爭?

爲什麼說晉秦爭霸戰爭是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戰爭?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贏姓氏族是以遊牧經濟爲主的一個分支,後成爲周室附庸。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周平王封爲諸侯,並將已被戎狄佔據的岐及其以西的周室土地賜秦,秦正式建國,爲日後統一中國打下了基礎。

公元前765年,秦國擊敗據岐之戎,收撫未隨平王東遷之“周餘民”,並大力發展農業及畜牧業,國勢逐漸壯大。至穆公時,秦國已建立一支由戰車、步兵、騎兵三兵種組成的軍隊,兵力達10萬,並先後征服蕩社、邦戎、冀戎、小虢及彭戲氏等,控制了西垂至華山間整個渭水流域,成爲西方大國。秦穆公雄心勃勃,不甘局處關中一隅,急欲爭霸中原。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率軍進攻茅津之戎,企圖控制該地。因該地北有虞國、南有虢國,暫時無力長期佔據,取勝後短期戰領後撤回。

爲什麼說晉秦爭霸戰爭是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戰爭?

晉獻公在奉攻茅津後不久,借“假途滅虢”之計一舉兼併虢、虞兩國,控制了茅津渡口及桃林、崤函,搶先佔領了這一戰略要地。晉獻公死後,晉國內亂,公子夷吾逃秦。他深知秦穆公有控制桃林等地之企圖,願獻虢略至華山間“河外五城”以換取秦對其爭位的支持。在秦協助其返晉爲惠公後,他背約不肯將該地送秦。秦穆公曾謀劃殺夷吾另扶重耳爲君,因事情泄露而沒有成功。

公元前645年,秦國發兵攻晉,在韓原打敗了晉軍並俘虜了晉惠公,迫其以太子爲質,並割河西八城予秦,乃釋其返國,致秦疆域擴展至黃河西岸。晉惠公死時,晉太子圉由秦私逃返國繼位爲懷公。秦穆公接晉公子重耳來秦,準備助其與懷公爭位以控制晉國。重耳投其所好,表示擁護穆公東進中原稱霸,如能助其返國爲君,當使晉以秦封國之位追隨秦後。秦穆公遂以“革車五百乘,疇騎二千,步卒五萬”護送重耳回國爲君,即晉文公。

爲什麼說晉秦爭霸戰爭是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戰爭? 第2張

晉文公流亡多年,經多識廣,才智出衆,爭霸雄心較穆公有過之而無不及,不肯真正奉秦爲霸主,但又盡力維持晉秦聯盟,採取措施使秦不僅不成爲晉爭霸中原之阻力,且使其成爲助力。當週王出現權力危機向秦、晉求援時,晉文公高舉尊王旗幟獨自出兵平定了王子帶之亂。爲此獲得了南進中原的另一戰略要地南陽。爲了鞏固秦晉聯盟,晉出兵支持秦攻取楚附庸鄀,使秦穆公認爲晉擁護秦國爭霸,而真實意圖則在誘導秦南進攻楚,以利於晉在中原與楚爭霸。

鄭國是中原各國中位置適中且農業、商業經濟均較發達的國家,爲大國爭奪之焦點。不論晉、楚或秦,欲稱霸中原必先控制鄭國。穆公在背晉盟鄭時,已預有安排,以協助鄭國加強防務爲名,留部分兵力於鄭都新鄭。

隨着晉文公、鄭文公先後去世。秦乘兩國新喪之機,派遣大軍潛越晉桃林、崤函,遠程奔襲鄭都。因途遇鄭商人弦高犒師,以爲鄭已有防備,遂滅晉邊邑小國滑撤軍。

秦晉爭霸中原之戰在所難免。爲挫敗秦國東進中原戰略企圖,消除隱患,晉軍聯合姜戎於崤山設伏,全殲秦軍,晉秦聯盟徹底破裂。之後,秦穆公集中兵力親自統帥攻晉,渡過黃河,攻佔王官。晉軍爲避免決戰,堅守城池,拒不出戰。秦軍雖然獲勝,並深入晉國腹地,但並未與晉主力決戰。秦孤軍深入,難以長期立足,只得經桃林返國。

爲什麼說晉秦爭霸戰爭是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戰爭? 第3張

秦穆公有鑑於此,爲進一步擴大疆域、充實軍力,暫將主要戰略方向轉至西方,盡滅西戎各國。此後,秦國再將進攻矛頭轉回東方,繼續對晉作戰,但規模均不大,互有勝負。

公元前615年,秦康公集中兵力攻晉,企圖奪取桃林、崤山,控制東進中原的戰略走廊,但均被晉軍擊退,沒有達到戰略目的。晉國在戰後立即增加駐瑕兵力,並在桃林建築城塞,以加強對該地區的控制與防守能力。由於晉更加牢固地控制了桃林與崤山等戰略要地,又有號召諸侯的威望及實力.能聯合多國軍隊與秦作戰,所以秦軍始終被阻於關中,未能將勢力伸入中原。

公元前594年,秦國乘晉與赤狄、潞氏作戰之機,曾發兵攻至河東之箕、郜,但在晉軍反擊下,失敗於輔氏。

公元前578年,秦國準備聯合狄、楚共同攻晉。晉國得知後,先發制人,晉厲公親率主力及齊、魯、宋、衛、鄭、曹、邾、滕聯軍攻秦,深入關中,在麻隧擊敗秦軍後撤回。

公元前562年,晉國爲報櫟之役,率魯、齊、宋、衛、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及鄭等國聯軍攻秦,進至木或林,後因內部矛盾撤軍。此後,雙方未再交戰。晉國在城濮之戰後,有可能繼續給予楚打擊,使其無力北進。因秦晉聯盟破裂,晉國長期致力於對秦作戰,致使楚國得以乘機擴展疆域,增強實力,發展到了有問鼎中原的實力,晉國此時以無法集中力量與之決戰,因而始終未能實現其獨霸中原的企圖。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