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易服令到底是什麼樣的效果 爲什麼本順從的百姓會捨命反抗呢

易服令到底是什麼樣的效果 爲什麼本順從的百姓會捨命反抗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們熟知,明清易代之際,很多明朝重臣如洪承疇因被俘而降,錢謙益懾於兵鋒而降。

洪承疇因監獄樑上掉下灰塵落到衣服上撣了又撣,被前來勸降的范文程看出來內心怕死;錢謙益則是與柳如是說好一同跳水自盡,卻怕水冷而惜命。

易服令到底是什麼樣的效果 爲什麼本順從的百姓會捨命反抗呢

今見到一故事,說錢謙益辭官歸裏後,一日寬領窄袖遊蘇州的虎丘,有儒生見他穿着,覺得奇怪。因爲明朝服裝,乃是寬袍大袖,爲何錢氏穿得明不明,清不清呢?錢謙益答到,窄袖乃是如今大清朝的成制,而寬領,則代表了我對前朝的懷念。雖然能說出懷念二字,也是有些拼命的,但儒生仍忍不住譏笑於他,您老真是兩朝領袖啊!

說完這些大官,我們再來說小民。

我們都知道,當年抗清起事者不少,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然更多的老百姓,順從了清軍。據顧炎武記載,清軍真抵蘇州之時“民皆執香民迎,城中大姓有設香案於外者”。南京官民獻城,亦復如是,舉着“大清國皇帝萬歲萬歲”、“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以及“順民”的牌子,以迎接清軍。

在他們看來,這不過是又一次的改朝換代。這種事,讀書人從書裏看得多了;大字不識幾個的,也從流傳下來的民間故事裏,知道了個大概。

誰來不是完糧交稅呢?

只是,他們想得太簡單了。

雉發易服令下。原來,清王朝的統治者們,不止要他們的糧,要他們的稅,還要改變他們的習俗與文化。

易服令到底是什麼樣的效果 爲什麼本順從的百姓會捨命反抗呢 第2張

皇帝,愛換就換吧。反正,我也做不了皇帝。但幾百幾千年形成的風俗習慣,卻是必須嚴守的。這關係到了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風俗,是最有慣性的、最難改變的。幾千年來,皇帝都不管的。

你們既不肯,清朝就發狠。於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就出來了。無數百姓,爲了身上那件衣服,爲了頂上那些頭髮,掉了腦袋。

能留下名字的,永遠是極少數。

有個叫周之蘭的梨園人士——也許,在之前,他就是個被人看不起的戲子,但這事之後,他卻成爲頂天立地的英雄——當時剃髮令急,誠心替清朝做事的官吏們,催得很緊。想保持原來的服飾髮式已經完全沒有指望了。他對妻子說,如果一定得剃,那我寧可死掉。他妻子說,如果你死了,我必不獨活。於是二人投井而死。他們殉的是什麼?是大明嗎?是崇禎嗎?都不是。他們只是無法接受文化上的羞辱。

蘇州玄妙觀前一賣麪餅的,亦是不願剃髮,與妻子同時自縊身死。死前,他還在唱着“發兮發兮,白者父之精而黑者母之血兮,吾無發兮其何以見父母兮”——咱覺得,這段唱詞,如此文縐縐,當是記錄此事者所潤色,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損之無顏見祖宗的觀念,卻是極爲明瞭真切。

易服令到底是什麼樣的效果 爲什麼本順從的百姓會捨命反抗呢 第3張

江陰原本已降,清朝都派了縣令。民願交稅而不願剃髮,於是血光之災大起,闔城百姓,明朝遺官,“鹹以先死爲幸,而無一順從者”——此句出自康熙十二年狀元韓菼所著《江陰城守紀》,讀來,讓人不勝唏噓——然而,跟下面這句比,似乎又算不了什麼。

據乾隆二年恩科進士,嘉興人沈濤在其《江上遺聞》中載,江陰一女死難前,於牆下留下血書“寄語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用更通俗的話來講,便是“流芳百世”與“遺臭萬年”之選擇。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