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明朝最強政治最清明的時期是什麼時候?是永宣盛世嗎

明朝最強政治最清明的時期是什麼時候?是永宣盛世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的永宣之治又被稱爲永宣盛世,這一時期是永樂盛世與仁宣之治的結合期,歷史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削平羣雄,驅逐元朝殘餘勢力出長城以北,一統天下。

而後,明朝在經洪武、建文、永樂兩代半,近半個世紀的勵精圖治,開創了一代三十三年的繁盛局面“永宣盛世”。想知道永宣之治時期的政治是如何的嗎?有人說,在這一時期,明朝的內政外交的多姿多彩,現在就請與小編一起來看看明朝的永宣之治吧。

明朝最強政治最清明的時期是什麼時候?是永宣盛世嗎

明初,經洪武、建文、永樂三朝的恢復發展,到仁宗、宣宗兩朝,出現了社會經濟的繁榮。永樂帝駕崩後,他的兒子朱高熾、孫子朱瞻基先後即位,是爲明仁宗、明宣宗,這個時期被認爲是明朝國力最強、政治最清明的時期。

形成了明代早期國泰民安的昇平景觀。後世有史家稱之爲 仁宣之治 ,堪比周朝的 成康之治 、漢朝的 文景之治 和唐朝的 貞觀之治 。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去世,年僅三十八歲。 仁宣之治 就此完結。

以前,當人們談到明代治理較好的時期時,常常提到上述 仁宣之治 。實際上,仁宗只在位10個月,即使他再英明,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將國家治理成盛世。他除了一即位就下令停止 下西洋 以外,並沒有什麼重大舉措爲後人所知。但他爲人寬厚, 深惡贓吏 ,名聲較好,故文人多願爲他說好話。

宣宗只在位10年,基本上是個守成之君,其統治期間 蒸然有治平之象 ,其實也是永樂年間鼎盛的餘緒。仁、宣二帝所倚重的大臣,如 三楊 (楊士奇、楊榮、楊溥)、 蹇夏 (蹇義、夏原吉),都是永樂年間的遺臣。正是在明成祖永樂年間,明朝的國力達到鼎盛。明成祖以此爲基礎內外經營,使永樂年間呈現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輝煌。

明朝最強政治最清明的時期是什麼時候?是永宣盛世嗎 第2張

以前,由於明成祖是通過靖難之役從侄兒建文帝手中奪來的皇位,被封建士大夫稱爲篡逆 ,故不願肯定永樂帝的政績。今天人們已清楚,靖難之役實則是皇族內部爭奪皇位的戰爭。永樂年間的盛世景象也應該得到如實的承認,把永樂盛世和仁宣時期的太平合稱 永宣之治 ,更合於歷史實際。

永樂盛世的出現是以經濟發展爲前提的。明成祖生於亂世,深知以農爲本的道理,也深知農事之艱難。有一次,有的官員主張要農戶自己把糧食運往北京。永樂帝不同意,說了一段頗體恤民情的話: 國以農爲本,人之勞莫如農 幸足供賦租,而官吏需索百出,終歲不免飢寒,又可令輸數千裏之外乎? 一個封建帝王能說出這種話,是難能可貴的。

永樂帝經常發放給窮苦農民耕牛、種子之類,幫助他們解決生產中的困難。打開《明實錄》就會發現,這一類記載可謂俯拾皆是。例如,永樂帝剛即位一個月, 以北平、山東、河南累年經兵,缺耕牛,特命 以官牛給之 。

明朝最強政治最清明的時期是什麼時候?是永宣盛世嗎 第3張

當年年底,戶部郎中李昶奏言,北平各郡縣的老百姓 雖多復業,今尚艱食,且乏牛耕種 。明成祖遂命調糧接濟,並命官府買一些耕牛發放給他們。這對農民恢復生產來說,自然有着十分積極的作用。

永樂帝提倡臣下直言民間疾苦。有一次,永樂帝對通政司官員說: 設通政司,所以決壅蔽,通下情 自古昏君,其不知民事者多至亡國。 因此,凡有關百姓休慼者,雖小事亦必須馬上奏聞。如自己不報,別人卻報了,則對地方主政官員要嚴加懲處。

明朝最強政治最清明的時期是什麼時候?是永宣盛世嗎 第4張

有一年,河南遭受了水災,地方官匿而不報,反而說是個豐收年。永樂帝遣人巡視,發現有不少老百姓在吃草種子,甚至有人已餓死。永樂帝立命對這些地方官嚴加懲治,併爲此榜諭天下: 自今民間水旱災傷不以聞者,必罪不宥 。

正是在永樂帝一系列措施的激勵下,出現了許多治國名臣,其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 蹇夏 (蹇義、夏原吉)、 三楊 (楊士奇、楊榮、楊溥)了。他們都直言敢諫,清正有爲,使永樂時的政治比較清明, 政無壅蔽 ,從而促進了永樂盛世的形成。這幾位名臣在仁、宣二帝時都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永樂帝依仗國力強盛,陸續興辦了一些浩大工程,影響深遠。其中,大規模營建北京和浚通大運河影響最大。永樂帝要將首都從南京遷至北京,故營建北京的工程十分浩大。

明朝最強政治最清明的時期是什麼時候?是永宣盛世嗎 第5張

經此營建,北京建築的佈局更加勻稱整齊,設計更加科學合理,許多建築巍峨壯觀,顯示了中國古代獨特的建築藝術和風格。迄今爲止,除新中國成立後的一些新建築外,北京的基本格局都是永樂時期奠定的。例如故宮的宮殿,雖幾經焚燬,幾經重建,但仍保留着永樂時期的基本樣式和格局。

永樂帝以強大的國力爲後盾,積極發展對外交往。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永樂帝遣使四出,廣加招徠,使中外使節往來呈現出空前活躍的局面,並出現了鄭和下西洋的空前壯舉。實際上,除鄭和外,還有很多數次出使的使節。例如侯顯出使榜葛剌(今孟加拉國)、尼八剌(今尼泊爾)等地,《明史 侯顯傳》讚道,侯顯 五使絕域,勞績與鄭和亞 。

像李達、陳誠數次出使中亞諸國,陳誠還留下了一部《使西域記》。與此同時,外國使臣也頻繁來華,使洪武末年那種 門前冷落鞍馬稀 的局面頓時改觀,外國來華使節 絡繹於道 。永樂五年(1407年)就有11個國家的使節來華。永樂十七年(1419年),鄭和第五次下西洋回國時,就隨船帶回了17個國家和地區的貢使。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來華朝貢的共十六國,遣使千二百人貢方物至京 。這種盛況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

明朝最強政治最清明的時期是什麼時候?是永宣盛世嗎 第6張

除外國貢使和王子、王妃外,永樂年間還有4個國家的國王7次來華,其中3個國王死在中國,葬在中國,成爲中外友好交往的佳話。這從一個側面有力地表明,當時的中外交往是何等之盛。這種 萬邦來朝 禎祥畢集 的盛況正是永樂盛世的一個典型表現。

這正如《明史 成祖本紀》讚語所說,永樂帝 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 對永樂盛世的這種讚譽是毫不誇張的。史實表明,永樂年間是明代歷史上最多姿多彩的時代。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這種盛世景象也是不多見的。

明朝最強政治最清明的時期是什麼時候?是永宣盛世嗎 第7張

漢有文景之治 ,唐有貞觀之治 ,清 康乾盛世 ,這都是對治理較好的一個時代的概括和讚譽。這樣的時代應具有幾個基本特徵:一是經濟繁榮,人民生活比較安定;二是政治比較清明,國力強盛,在經營邊疆和抵禦外患上功業卓著,雖興辦浩大工程而財力不絀;三是在文化建設上卓有成就。

以這幾個標準來衡量,永樂年間都完全具備,而仁宗和宣宗年間則不全具有這些特徵。與永樂帝積極進取的治國方略相反,仁宗和宣宗都是採取保守退縮的方略,以守成爲主。今天人們看到,故宮、天壇、京杭大運河和武當山宮觀都被列爲世界文化遺產,而它們都與永樂帝的名字密切聯繫在一起。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人物可與明成祖永樂帝相比。

另外,作爲一個時代,時間不能太短,不要說仁宗在位不到1年算不上一個時代,再加上宣宗在位的10年,加起來才11年,也很難算得上是一個時代。大概正因如此,所以 仁宣之治 就不如 文景之治 貞觀之治 那樣響亮,那樣爲世人所熟知。永樂帝在位22年,將永樂盛世和仁宣時期的太平合稱爲 永宣之治 ,時間跨度33年,就可以大體算得上一個時代了。因此,今天應摒棄對永樂帝的歷史偏見,如實地承認永宣之治的客觀史實。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