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揭祕:三郤是怎麼走向破滅的?

揭祕:三郤是怎麼走向破滅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郤是春秋中期晉國出現的一個權臣集團,主要由郤錡、郤犨、郤至三人構建。三人皆晉國郤氏家族成員,時人稱之三郤,又作三郄。三人皆有才幹,爲政要職,且關係密切協調,可謂同生共死。

在晉國兩百年的卿族鬥爭中,有一個普遍的的規律,但凡太過顯赫的家族,最終總是難逃滅族的命運。正所謂“樹大招風”。反觀之,韓氏、魏氏之所以最後能夠與趙氏瓜分晉國,就在於他們很少參與與其餘世卿的鬥爭,以至於強大的智伯對韓魏完全是沒有防備之心,低調是韓、魏兩家在晉國能堅持到最後的最大法寶。至於趙氏也是有過慘痛的亡族記憶,並世代引此爲戒。

郤家人明顯不懂何謂低調。郤克靠着“高調”,成爲了執政,郤錡要學習爸爸,做什麼事情都要強梁霸道,直至別人屈服,到“三郤”成型後,郤錡就更加肆無忌憚了。終於他敢於明目張膽的去搶厲公寵臣夷陽五的田邑,擺明了不把國君放眼裏。

揭祕:三郤是怎麼走向破滅的?

郤犨跟着宗主的指導路線走,手段卻略有不懂。這一點,魯國人是最有體會的。這時候魯國政權爲“三桓”執掌,而三桓的關係不怎麼和睦。執政的是剛正不阿的季孫行父(季文子),但是叔孫僑如與魯成公的母親有一腿,想通過成公驅除季氏與孟孫氏。自己的力量太單薄了,就行賄郤犨,誣陷他們想背叛晉國。郤犨乾脆的把季文子抓了,關起來。事情鬧大了,就連一向低調的士燮也看不過去了,指責郤犨亂來。欒書暗自嫉恨郤氏,於是晉國放回季文子。由於郤犨參與外交部的事較多,涉外工作乾的不錯的同時,也在給中原諸侯傳達一個信息:“咱晉國可不太平”。

相比之下,郤至就要冤枉些,屬於從犯。郤至沒有像哥哥、叔叔們那麼強橫,反而顯得很溫文爾雅。凡是做法違規出格,他都會敏感。《左傳》記載曾經他與周王室爭地。郤至的做人準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按照他對晉厲公、對楚共王中規中矩的表現來看,他不大可能去貪圖周天子的田邑呢。但是周天子要來搶他的地盤,他是毫不謙讓的,於是爭到晉國朝堂上去。最後晉厲公拍板,不許再爭了。一個打着尊王攘夷旗號的霸主對天子太苛刻了傳出去不太好。郤至可謂生不逢時,據理力爭又有什麼錯呢?但在晉國內鬥矛盾最尖銳的時代裏,僅僅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遠遠不夠。鄢陵之戰後,晉厲公出獵,寺人孟張搶了郤至的獵物,郤至一看,欺我太甚,一箭射死。這“一箭之仇”竟直接成爲後來厲公屠殺郤氏的導火索。

欒氏

首先對郤氏不滿的應該是榮譽感與權欲極強但又萬分陰狠的欒書。晉國的中軍元帥就是國家的執政官,是絕對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初涉政壇的欒書就野心勃勃的瞄準了這個執政寶座,爲了執政,他韜光養晦,從不與上級產生分歧,侍奉趙朔、荀林父、士會、郤克無不是如此。終於,他的誠心“打動”了郤克,郤剋死前對他破格提拔。欒書的這個第一把交椅是是他辛辛苦苦掙來的,這個象徵着晉國軍政的最高權威。誰要威脅到他的權威,他絕對會痛下殺手。面對郤氏的日漸做大,欒書坐立不安,學習着三郤那樣在政府部分多安排自己的親信,培植自己的勢力來對抗政敵。比如,晉厲公的御戎是郤至的弟弟步毅,車右就是欒書的兒子欒糾……時任中軍佐的士燮把欒氏與郤氏間的矛盾看得很透,並預言:只要沒有外患了,三郤與欒氏就是晉國的火藥桶。

國君

晉厲公繼其父之位時年齡不大,在位也沒幾年國家就出現像“三郤”這種刺頭,他的心情也是不大好的。厲公是個好大喜功的年輕人,但是頗有政績,在位幾年間發生的較大的戰役,他都是親自掛帥,其目的無非是要樹立國君的權威,架空六卿將佐。本來自己的第一目標是欒書的,結果半路殺出個“三郤”。三郤最讓厲公頭疼,但凡是被三郤所欺負的弱勢羣體,厲公都很樂意和他們交好。鄢陵之戰後,三郤氣勢如虹,厲公窮奢極欲。這時候君臣自以爲天下無敵,矛盾就迅速凸顯了。晉厲公想實現君主集權,首先要打擊的就是一門三卿的郤氏,爲了建立自己的勢力集團,啓用了大量親信,這些人在厲公面前說了不少三郤的壞話,否則三郤不會那麼憎恨他們。

揭祕:三郤是怎麼走向破滅的? 第2張

荀氏

荀氏是晉國的大家族,分爲荀氏大宗,以及小宗中行氏、智氏。三家由於血親上很近,彼此非常和睦,荀林父執政後,荀氏的地位集體提升,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荀氏的荀庚與荀罃都屬於公正派,對於三郤的做法不滿是肯定的。

範氏

士燮是個和事佬。士燮雖對郤氏不滿,但是多年同朝爲官,他下不了手。更何況當他提出要與楚盟和時,郤至是他最堅挺的支持者。至少對郤至,他不可能痛下殺手。遺憾的是士燮在鄢陵之戰後就鬱鬱而終,繼立的士匄是不折不扣的內鬥高手,而且與荀氏的關係異常親密(比中行氏與智氏還要親)。

韓氏

韓厥是謙謙君子,但是對郤氏也十分厭惡了。他愛好和平,如果郤氏真的作亂,他也是互不相幫。

趙氏

經歷下宮之難後,趙氏的地位一落千丈。可憐的趙武難道就沒有想過報仇?自己的族人死的那麼冤枉。報仇,但又不是對手,一旦郤氏落難,趙武不落井下石就很難得了。

摺疊編輯本段千夫所指

①前578年,晉厲公決定伐秦,派郤錡去通知魯國,並請求魯國也派兵協助晉國,但郤錡處理事情很不恭敬。事後,孟獻子說道:“郤氏其亡乎!禮,身之幹也。敬,身之基也。郤子無基。且先君之嗣卿,受命以求師,將社稷是衛,而惰,棄君命也。不亡何爲?”

②前577年,晉厲公調和衛定公與其大臣孫文子孫林父之間的關係。衛定公設宴招待郤犨,甯惠子寧植作陪,郤犨態度傲慢。甯惠子預言道:“苦成家其亡乎!古之爲享食也,以觀威儀,省禍福也。故《詩》曰:‘兕觵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傲,萬福來求。’今夫子傲,取禍之道也”

③鄢陵之戰後,晉厲公派郤至去周王室獻俘。郤至在與單襄公談話中多次提到自己的功勞。單襄公事後說道:“溫季其亡乎!位七人之下,而求掩其上。怨之所聚,亂之本也。多怨而階亂,何以在位?《夏書》曰:‘怨豈在明?不見是圖。’將慎其細也。今而明之,其可乎?”

④前576年,三郤清理門戶,陷害伯宗。韓厥嘆曰:“郤氏其不免乎!善人,天地之紀,而驟絕之,不亡何待?(郤氏恐怕不免於滅亡吧!善人是天地之綱紀,而多次殺害,如不滅亡,還等什麼呢?)”

揭祕:三郤是怎麼走向破滅的? 第3張

欒書的權欲與榮譽感極強,對於自己最主張的鄢陵之戰,郤至搶了自己的風頭,心中自是不甘。硬拼不是對手,欒書就來軟的。欒書陰狠,不像郤氏,嘴裏說的就是心裏想的。

爲了扳倒郤氏,欒書精心設計了一個政治騙局。他首先去找到在鄢陵之戰中被俘的楚國公子茷,授意他在晉厲公面前誣陷郤至通敵。誣陷,又是誣陷,當年欒書搬倒趙氏用的就是這招,只不過當年的國君是晉景公,現在則是晉厲公。不過,一樣的招數,效果卻絲毫不差。公子茷果然在晉厲公面前誣告郤至,說:“這次戰役之前,郤至派人給楚王送信,說是齊、魯等國的援軍還沒趕到,晉軍將領之間又有很大分歧,只要我們在這時開戰就一定能打敗晉軍。晉軍一敗,到時郤至就會乘機廢掉國君您,然後去成周迎回孫周(即後來的晉悼公)即位!”

聽完了公子茷的回話,憂心沖沖晉厲公馬上召見了欒書,與他討論這件事。公子茷對郤至誣陷本就是欒書的陰謀,現在晉厲公竟然就此事來徵求他的意見,欒書自然火上澆油:“這個事恐怕是真的,不然的話,他怎麼會在戰場上冒死接見楚王的使節呢?爲了進一步證實這件事,我看您可以派他到成周去出趟差,看看他會幹些什麼。”晉厲公採納了欒書的建議,派郤至前往成周,並暗中派人監視,看他會不會趁着去成周出差的機會去跟孫周勾結。

事實上,真正與孫周有來往、或者說有勾結的不是郤至,而恰恰是欒書自己。郤至還沒到成周,欒書的信卻先一步送到了孫周的手裏。欒書特意通知孫周,讓他接見郤至。而郤至出於正常禮節的需要,也就很自然的與孫週會了面。晉厲公和郤至都讓老奸巨猾的欒書給算計了。郤至會見孫周之事一出,晉厲公就認定了郤至確有廢立之心,對他進一步心生怨恨,動起了殺機。

更不巧的是,當時又發生一件事情,最終使晉厲公下定了決心除掉“三郤”。當時,晉厲公外出狩獵。郤至射殺了一頭野豬,準備拿它獻給厲公,誰想野豬被厲公身邊的孟張搶了過去。自己跑來向國君敬獻獵物,自己的東西被一個奴才給搶了過去,這叫什麼事兒啊?更何況搶的還是郤至的獵物,簡直是太歲頭上動土。老早看這些閹貨不順眼的郤至拉弓搭箭,射死了孟張。正所謂打狗還要看主人,郤至一箭射死晉厲公身邊的人,厲公真的受刺激了,憤怒的喊到:“季子欺餘!”其實,這件事情很可能是晉厲公對郤至的再度試探。郤氏向來不買晉厲公那些寵臣的帳,小小一個孟張怎敢在大庭廣衆之下去冒犯一個官居要職的內閣重臣呢?所以這件事極有可能是厲公刻意安排的,或爲試探,或爲了讓羣臣看看郤家人的目無君長。

家毀人亡

就在“三郤”氣勢極爲煊赫時,一場風暴即將來臨,足以將郤氏百年建立的家底連根拔起,可惜更可悲的是“三郤”竟無人察覺到這場驚天變故的來臨。曾經對“三郤”忠言逆耳的族人伯宗已經被殺,整個郤氏家族都處在危險之中,他們卻完全不知。

終於,暴風雨來臨了,在郤氏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來臨了。

前574年,晉厲公突然任命胥童、長魚嬌等親信帶領甲兵800人,進攻郤家。郤氏勢大,耳目遍佈,聽說國君要對自己不利,三郤也有所耳聞。三郤馬上召開家庭會議,這時候歷來幹事果敢、最有膽略的郤至鎮定的提出:“國君之意不可違背,咱們吃國家的,用國家的。如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郤氏束手待斃,《國語》記載:“三郤皆自殺”。胥童們毫不客氣,掩殺郤氏,一個百年望族就這樣灰飛煙滅。第二天,晉厲公將三郤陳屍朝堂,其狀之慘,令人唏噓不已。

還得提一提胥童,這位晉厲公的劊子手,屠殺郤氏的執行者。他是胥臣的曾孫,還記得胥臣嗎?當年就是胥臣向晉文公推薦落魄的郤缺,使郤氏家族順利的再度騰飛。可郤缺在趙盾死後,越級成爲中軍元帥。爲了巴結趙氏,對胥氏恩將仇報,打壓胥克(胥童之父),說胥克肚子裏有蛔蟲,要胥克回家養病,並提拔趙盾嫡子趙朔入六卿以代替胥克。自此胥氏便長期消失在晉國政壇。這是胥童的復仇嗎?真是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