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關於古斯塔夫·馬勒的軼事典故有哪些?他的音樂的最大特徵是什麼

關於古斯塔夫·馬勒的軼事典故有哪些?他的音樂的最大特徵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幅心靈漂泊歷程圖

當輕輕叩開馬勒的《G大調第四交響曲》,就彷彿進入了作者深邃、浩瀚的心靈大海,那是怎樣的一幅圖畫呢?——返回童真吧!去天堂吧!去天堂裏百花芬芳的花園散步吧!

對馬勒略有了解的人都清楚,他是一個終生沒有可以歸依和認同故鄉的作曲家。對於德國人來說,他們認爲馬勒是奧地利人;而在奧地利人心目中,馬勒是波希米亞人;在世界範圍中,他是一個沒有祖國的猶太人。因此,心靈無所歸宿,靈魂隨波漂泊於他的一切生活和創作之中。而追求精神歸宿必然走向宗教信仰,天國成了馬勒追尋的夢想。《第四交響曲》正是帶着這份蒼涼,從他的心潮中流瀉出來的。

翻開第一樂章,豁然映入眼簾的,是對天國的追尋。在總譜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見作曲家自己註上的標題:返回童真。天國是淨土。污濁的人們只有返回童真,具備了孩童般的純淨,才能看得見天國之光。第二樂章,死亡的舞蹈。從塵世步入天國,必須逾越死亡的界線,與死亡共舞,邁過通向天堂的唯一途徑——神祕的死亡大森林。第三樂章,超開天國。把雙臂舒展地相抱胸前,安詳地沉睡長眠,天國之光會吸納你進入天堂。第四樂章,天國生活。最美好的世界終於來到了。它是那樣的祥和,沒有了塵世的喧囂,充滿無限歡樂的人們像天使般雀躍歡唱。天國是那樣的富足,人們可以盡情飽嘗美味佳餚。這便是馬勒一生最終的追求!這也是一幅他心靈漂泊的歷程圖。

關於古斯塔夫·馬勒的軼事典故有哪些?他的音樂的最大特徵是什麼

馬勒是最後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交響樂作曲家。他的音樂的最大特徵是雙重性:交響樂聲樂化,聲樂作品交響化;繁複深奧與簡約樸實成兄弟姐妹;把最崇高而涵蓋一切的宇宙觀同鬥爭、抒情主義、同奧地利民歌、自然畫、鬼影綽綽和荒誕不經相併置。他的音樂結構冗長,形式複雜,不落窠臼;其音樂標題性強烈,描繪色彩濃厚;他的音樂還要求龐大的演出陣容。此外,他作爲一流的指揮家曾有過輝煌的業績,這爲他處理樂器組合,提供了得天獨厚的便利;從配器盡善盡美的細節處理而到驚人的管絃樂效果的運用中不難找到示例。由於他對調性內涵的不尋常的理解,而運用某些技巧逐步削弱了傳統調性的組織感。他的音樂以整個浪漫主義傳統“後裔”的身份,不僅投其浪漫主義渲染人士之所好,同時,由於他對調性的新處理而先現了伯格的革新手法,從而被看成是新舊音樂之間承上啓下的橋樑性音樂。

關於古斯塔夫·馬勒的軼事典故有哪些?他的音樂的最大特徵是什麼 第2張

死亡與永恆

奧地利作曲家馬勒出現在指揮台上,全場觀衆起立,然後鴉雀無聲。那是一位藝術家所受到的前所未有的尊敬。一般演奏結束,馬勒足有30分鐘下不來指揮台。可是有一次,一位青年聽衆,臉色蒼白、聲音顫抖、自言自語道:“唉,他將不久於人世了。”果然,被那位青年言中,馬勒在死亡的恐怖下掙扎。其實,馬勒一生都在探討人生和死亡。他的《第二交響曲》就是以探討死亡與永恆爲主題的,表現出他對人生的嚴肅的態度。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