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同樣是裹腳女人,朱安嫁給魯迅是悲催的,武鍾謙嫁給朱自清是幸福的

同樣是裹腳女人,朱安嫁給魯迅是悲催的,武鍾謙嫁給朱自清是幸福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16年,朱自清考上了北京大學。這時候家裏人都很爲她高興,還有一家人也很爲她高興,這就是朱自清幾年前訂婚的武家。和朱自清訂婚的女孩子叫武鍾謙。

是一個只是受過舊式教育的女孩子,一生少年時候從父親,結婚了就要從丈夫,老了就要從孩子。不懂外語,不懂外面世界,不得新學,但是學的是針工女織,孝敬老人,愛丈夫愛孩子,一切都以丈夫爲中心。

他們信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旦訂婚,生死不已。她們願意爲自己的丈夫做一切。武鍾謙一家人聽說朱自清考中了重點大學,一家人也很高興,爲自己找到一位才學出衆,品貌端正的未婚夫而高興。朱自清的老丈人是蘇州城有名的醫生,未婚妻是他的獨生女。

同樣是裹腳女人,朱安嫁給魯迅是悲催的,武鍾謙嫁給朱自清是幸福的

武鍾謙從小就接受父母安排的三從四德教育,不得違背,完全遵守,不敢越雷池一步。這樣的女孩,說實在的,和受過五四洗禮,受過高等教育,還去過歐洲留學的朱自清是很不般配的。不般配的事,在同時代還有一位魯迅和朱安。魯迅也只和朱安有過明媒正娶而已,此後,魯迅和朱安客客氣氣,從來就只有生分。魯迅也只是把自己合法的妻子,當做舊時代的一個物件,不丟,不棄,管吃,管住,管喝,其他的一概不管,一改不問。形同陌路,即使朱安有意討好也不行。魯迅先生是犟脾氣。

從外貌還是從文化層次來看,朱自清和武鍾謙看起來都很不般配。也是,那個年代,沒有文化人和舊式裹腳女人的包辦婚姻是看起來對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魯迅和朱安,但是朱自清先生是溫柔的性子,他和自己的妻子感情很好。

朱自清的性格在他在《匆匆》裏寫: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他也寫《春》,第一句便是:

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真是文如其人。朱自清先生也是有着一顆細膩溫柔,善良對待他人的性子。

你以溫柔相待,我以全心相報。

同樣是裹腳女人,朱安嫁給魯迅是悲催的,武鍾謙嫁給朱自清是幸福的 第2張

朱自清考上北大同年冬天,他們就結婚了。朱自清在北京大學的學費和生活費,也是妻子賣掉了陪嫁的大金鐲子換來的。

他們感情很好,妻子跟他從揚州到了北京,朱自清先生愛好買書,有的書很珍貴也很貴,朱先生狠狠心買下來,妻子就得精打細算,看這個月怎麼度過沒有錢買菜的饑荒

武鍾謙大包大攬了所有的家務,她每天都把朱自清送到大門口,一直到看不見他的背影纔回屋。

朱自清愛書,授課時離不開書,她在領着一家老小躲兵亂時,都帶着那一箱箱沉重的書。

他寫《荷塘月色》:

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裏拍着閏兒,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我們無法通過文字去探究文字背後孩子母親長相,以及怎麼輕拍快要熟睡,還迷迷糊糊的孩子,孩子很小,母親愛憐的拍着孩子。丈夫滿足的看着自己的家,這是多麼溫馨的畫面。

朱自清曾在一篇文章中這樣描寫:

“外邊雖老是冬天,家裏卻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來的時候,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着,並排地挨着她們母子三個,三張臉都帶着天真微笑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朱自清給我們描繪了家的模樣,有愛,有人在等你,這樣即使在外面做事已經很累了,但是想到我還有家,我還有妻子,還有愛我的孩子,他們做好了飯菜自己不吃,專門的等我們來。這樣不是很安逸的幸福,不是有有家的甜蜜嗎。我想朱自清先生自己先陶醉在自己的日子裏。她和朱自清結婚十二年,但與丈夫在一起共同生活卻不足五年,但無論是離是合,無論生活多麼艱難,她甘之如飴,從不抱怨。第一任妻子也僅僅和朱自清相隨了12年,七年兩地分居,共同生活了五年。他們一共養育了六個孩子(其中夭折一位)。在他們結婚年後,妻子武鍾謙得了嚴重的肺病,離開朱先生和孩子們了。帶着對丈夫的愛和牽掛,還有對未成年孩子的期待遠去了。妻子去世後,朱自清傷痛不已,每次想起妻子就流淚。好幾個朋友勸朱自清再另覓良緣,他也拒絕了。三年後,朱自清寫了一篇催人淚下的《給亡婦》。他在文中所懷念的妻子,妻子對他的好,他再也享受不到了。朱自清一直在謳歌她的任勞任怨和偉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