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關於索德格朗的評價是怎樣的?索德格朗對北歐文學有什麼影響

關於索德格朗的評價是怎樣的?索德格朗對北歐文學有什麼影響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伊迪特·索德格朗是瑞典語文學和芬蘭文學最傑出的探索者之一,是北歐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之一,也是最受讚賞的一個。比起埃爾默·迪克託紐斯、貢納爾·畢堯爾林(Gunnar Björling)、拉貝·恩克爾(Rabbe Enckell)等芬蘭現代主義作家,她無疑是名氣最大、成就最高的,只是,她的名聲是在死後多年才獲得的。在瑞典,她的詩歌獲得了重視,影響了一大批男女詩人,包括貢納爾·埃凱洛夫(Gunnar Ekelöf)、卡琳·博耶(Karin Boye)等人。現在她的作品已被譯成了多國語言。她的詩歌的中文譯者主要是北島。

但是,她獲得重視要等到她死了很多年的時候。她死了十四年後,雅爾·黑默(Jarl Hemmer)仍然說道,她的詩歌是有一點意義的,但是絕不會爲讀者所接受。

現在在瑪蕾·坎德爾(Mare Kandre)、貢納爾·哈爾丁(Gunnar Harding)、埃娃·呂內菲爾特(Eva Runefelt)、埃娃·達爾格倫(Eva Dahlgren)的文學作品或歌詞身上很容易找到伊迪特·索德格朗的影子。

伊迪特·索德格朗一生中流傳下來了二百六十多首詩(包括沒有寫完的),內容大都是對自己的生活、愛情和死亡的寫照,對上帝的冥想,它們短小抒情而深刻,形式自由,想象力豐富,表現了時而憂傷、時而歡樂的變幻不定的情緒。她吟詠生命、痛苦,渴望、“愛情、孤獨和死亡的面孔”,詩作用詞大膽,比喻新奇,如同“粗獷的素描畫”。她以前經常被認爲是一名印象主義詩人,但後來經過評論家的評論,她又被認爲是一名現代主義詩人。不過她的詩歌印象主義色彩確實很濃,這一點是她區別於艾爾默·迪克託尼烏斯、拉貝·恩克爾等人的特點。有時她也會被讀者誤以爲是瑞典人,因爲她使用瑞典語來寫作。

關於索德格朗的評價是怎樣的?索德格朗對北歐文學有什麼影響

她的詩歌中最爲人所知的是《黑或白》(Svart eller vitt)、《我童年的樹木》(Min barndoms träd)、《不存在的國土》(Landet som icke är)。她被評論得最多的詩歌是《冷卻的白晝》(Dagen svalnar...),這首詩只有四節,但卻傳神地表達了愛與怕、想要靠近與渴望疏遠、渴求完全的自由等現代女性的情感,反映了伊迪特·索德格朗的女權主義觀點。

伊迪特·索德格朗很崇拜馬雅可夫斯基的世界主義思想。所以人們說她受到了未來主義的影響,因爲馬雅可夫斯基就是未來主義的代表之一。

伊迪特·索德格朗的詩歌和她本人的氣質無疑是受了尼采的重大影響。比如,她的詩歌理論,就受了尼采的美學思想的影響。而她本人接受了尼采的超人說,於是她中後期的詩歌的口吻有很多是先知、女王或聖徒的,要不然就乾脆用“我”("Jag...")的口吻來寫詩,主要表達她們的願望、觀點和感受。這也是她的詩歌與其他現代主義詩人的不同之處,也是很吸引讀者的地方。伊迪特·索德格朗認爲讀者和評論家不應該把主人公和生活中的自己混淆——她在給黑格·奧爾森的書信中反覆提到這一點,許多知道她的人也說她很注意這一點——而且爲了使自己的詩歌不僵化,她詩歌的主角也會經常是敘述者要拜訪或探索的人或事物:例如,《玫瑰祭壇》(Rosenaltaret)、《風暴》(Stormen,她一生中寫過兩首以"Stormen"爲題的詩,不過形式都是一樣的)、Skaparegestalter、Vad är mitt hemland,等等。她也寫過一些闡述藝術家使命的詩歌,比如《大花園》(Den stora trädgården,寫於1920年4月)。

關於索德格朗的評價是怎樣的?索德格朗對北歐文學有什麼影響 第2張

——順便提一提,這首《大花園》被認爲是她最美的詩歌之一。裏面指出真正的藝術家並不需要什麼外在的壓力就能創作出佳作,也告訴人們不要把藝術的作用想的太大,不要有靠藝術來改造世界這類幻想。這首詩寫於1920年4月,當月就被寄給了黑格·奧爾森,供她閱讀。這時伊迪特·索德格朗得了流感,家中十分缺錢,不得不把一些用舊了的內衣賣掉來換錢。貢納爾·提得斯特羅姆曾經評論道,“她很少寫下這樣的文字來記述自己那令一般人絕望的貧困生活”,“她認爲生命是殘酷的,生命繼續,她就要繼續——但這不是一封用來自我安慰的信,裏面充滿了發自內心的光明。”

她的詩歌在芬蘭和瑞典幾乎家喻戶曉,被傳誦,被譜曲,被收入各種有關北歐詩歌的詩集。芬蘭還專門成立了索德格朗研究會。她作爲北歐現代主義詩歌的開拓者,被載入文學史冊。她的名字常常和艾米莉·狄金森、安娜·阿赫瑪託娃等人相提並論。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