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蘇軍是怎麼重新奪回德布勒森的?德布勒森戰役對盟軍有着怎樣的影響

蘇軍是怎麼重新奪回德布勒森的?德布勒森戰役對盟軍有着怎樣的影響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44年夏天,實力強大的蘇聯紅軍第二烏克蘭方面軍在席捲羅馬尼亞後,將兵鋒指向匈牙利東境,這個大兵團的司令官,46歲的亞科夫列維奇·馬林諾夫斯基是當時蘇聯典型的年富力強而又剛毅堅定的高級將領。在他的指揮下,由坦克、火炮、步兵和騎兵共同構成的紅色鐵流滾滾西去,他們的近期目標是:布達佩斯。

然而出乎馬林諾夫斯基意料的是,軸心國軍隊實施了格外頑強的抵抗,甚至在戰事發展到匈牙利東部重鎮德布勒森附近時,德軍還實施了一次大膽的反擊戰。

蘇軍滾滾西進

作爲前一年西烏克蘭的解放者,馬林諾夫斯基手裏的兵力異常雄厚,麾下共有8個主力兵團,分別是第27、第40、第46、第53集團軍和第7近衛集團軍,以及第6近衛坦克集團軍和普利耶夫騎兵機械化集羣、戈爾什科夫騎兵機械化集羣。此外,蘇軍還額外得到了羅馬尼亞第1和第4集團軍的加強,這些部隊剛剛倒戈,從軸心國陣營轉投紅軍陣營。所有這些部隊相加,共計有42個步兵師和22個羅馬尼亞步兵師,約26萬人,配有75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1100架各型作戰飛機。

當時的歐洲形勢,對第三帝國來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四面楚歌。法西斯意大利已不復存在,保加利亞在1944年9月8日對德宣戰,而被認爲是德國堅定盟友的芬蘭也在兩天後和同盟國簽署了停戰協定。當然,最嚴重的事件還是羅馬尼亞在8月25日的“變節”。這個從“巴巴羅薩”行動之初就隨德國作戰的國家,終於把槍口掉過來對準了德國人。在這一重大“利好”的刺激下,由伊萬諾維奇·托爾布辛將軍指揮的蘇軍第三烏克蘭方面軍迅速行動直插羅馬尼亞腹地。

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劇變使得駐守東歐的德軍南烏克蘭集團軍羣發生了全線動搖。在看到自己的防區突然被打開了一個超過600公里寬的口子後,集團軍羣司令約翰尼斯·弗里斯納上將只得倉促率部退往匈牙利。而在此期間的短短半個月裏,馬林諾夫斯基和托爾布辛聯手作戰,宣稱殲滅了13個師、抓了10萬名俘虜,這一戰功令兩人雙雙晉升爲蘇聯元帥。

蘇軍準備乘勝追擊,在馬林諾夫斯基看來,立即攻打匈牙利至少是一箭三雕:其一可以奪取布達佩斯,其二可以迫使匈牙利及早退出戰爭,其三可以打開通向德國南方的通道。於是他不暇少停,立即揮軍北上,將目標指向德布勒森和蒂薩河一線。

蘇軍是怎麼重新奪回德布勒森的?德布勒森戰役對盟軍有着怎樣的影響

希特勒的指令

在蘇軍推進的同時,弗里斯納則竭力在匈東境構築防線。他的兵團在9月改番號爲南方集團軍羣,這個集羣的主力毫無疑問是由馬克西米利安·弗萊特·皮科將軍指揮的德國第6集團軍,而現在這個集團軍還得到了匈牙利第2集團軍的加強。

將匈牙利人配屬入德軍作戰,其實是德國人防範匈牙利人軍心不穩的一個無奈之舉,爲此還特意給皮科的部隊搞了一個不倫不類的臨時編制——皮科集團軍集羣。此外,弗里斯納手裏還有由奧托·沃勒指揮的戰鬥力較弱的第8集團軍。

皮科將成爲近期戰事的主角。在二戰開始時,他是第24軍的作戰參謀,後來率領第30軍參加了克里米亞戰役,現在他的實力雖然號稱有兩個集團軍,但匈牙利軍隊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武器和訓練都嚴重不足,顯然不足倚靠。德軍的主力是第3裝甲軍,該部下轄第1、第13、第23裝甲師和第22SS騎兵師、“統帥堂”裝甲擲彈兵師、第46步兵師,以及配屬作戰的第503獨立重戰車營。雖然還有一個第72軍,但這個軍的全部家當只有一個第76步兵師。上述部隊大都編制不整,全部力量僅爲8萬人多一點,坦克數量約爲300輛。

德軍最高統帥部嚴令弗里斯納就地阻擊,爲保衛古老的中歐都會贏得寶貴的佈防時間,而弗里斯納當然也深知自己身後就是布達佩斯、維也納和柏林,但他從可能被蘇軍兩大方面軍合圍的實際情況出發,覺得應該退過蒂薩河西岸。但在面見希特勒時,他的這一請求當即遭到否決,相反,元首要求他採取攻勢!希特勒強調,他必須發起一場主動進攻,至少粉碎馬林諾夫斯基方面軍的前鋒,此後再視情況採取進一步的行動。無奈之下,弗里斯納只得要求皮科的部隊前出蒂薩河以東,在邊境地區的克魯日集結,準備按希特勒的要求行事。

蘇軍是怎麼重新奪回德布勒森的?德布勒森戰役對盟軍有着怎樣的影響 第2張

兵來將擋

或許是巧合,克魯日也正好是馬林諾夫斯基選中的攻擊發起點。9月16日,蘇聯克拉夫琴科將軍的第6近衛坦克集團軍和特羅菲緬科將軍的第27集團軍便率先向克魯日發起了進攻,由於正面撞上了德軍的集結區,蘇軍立即遭遇猛烈抵抗,並在此後一週內都無法取得明顯進展。

鑑於這種情況,馬林諾夫斯基決定停止正面進攻,他改做部署如下:第27集團軍、戈爾什科夫騎兵機械化集羣和羅馬尼亞第1集團軍繼續進攻克魯日;第6近衛坦克集團軍轉而向西攻打奧拉迪亞,並覬覦其北面的德布勒森;第46、第53集團軍和普利耶夫騎兵機械化集羣自奧拉迪亞向西,尋求指向布達佩斯的通道。

命運再一次使雙方的決策彙集到一個點上。原來,此時德軍亦做出部署調整:除部分兵力留守克魯日外,皮科部的主力第1和第23裝甲師轉調奧拉迪亞,意圖從那裏切斷蘇軍側翼。於是戰場焦點便從克魯日變成了奧拉迪亞。

蘇軍仍然在10月6日搶先動手,在擊退一些匈牙利部隊的阻擊後,西進的第53集團軍和普利耶夫集羣到當晚已推進了40~50公里,而第6近衛坦克集團軍則因爲在奧拉迪亞以南同德軍裝甲部隊正面相遇而步履維艱。

第二天,普利耶夫集羣一馬當先,繼續向蒂薩河疾進。到當天晚上,他所指揮的第4和第6近衛騎兵軍、第7機械化軍已經在軸心軍戰線裏打入了一個堅固的楔子,甚至深入到距離布達佩斯只有幾十公里遠的斯茲爾諾克。不過此時,蘇軍的右翼卻仍然在奧拉迪亞區域逡巡。

對於蘇軍的動向,皮科也立即做出了針對性的調整。他一面下令駐紮在奧拉迪亞西北120公里處的“統帥堂”師立即南下,阻遏普利耶夫集羣的行動;一面讓第76步兵師進佔奧拉迪亞,從而釋放出第23裝甲師的戰鬥力,以便組成一支機動性的預備隊。在這支新生力量的阻擊下,蘇軍在奧拉迪亞的進展意圖再次落空。蘇軍的攻勢雖然聲勢浩大,卻依舊缺乏實質性進展。

蘇軍是怎麼重新奪回德布勒森的?德布勒森戰役對盟軍有着怎樣的影響 第3張

包圍與反包圍

如同對弈中的棋手,馬林諾夫斯基根據戰況進展發佈了新的命令,要求第6近衛坦克集團軍和普利耶夫集羣同時行動,前者佯攻奧拉迪亞,重點是後者直接向東北進軍德布勒森。蘇軍此舉的意圖在於以普利耶夫集羣的行動威脅德軍側翼,從而造成其在奧拉迪亞的防守鬆動。

蘇德兩軍交戰的戰場本就有多條河流與小溪縱橫其間,加之初秋不時降雨,戰區變爲大溼地,從而使雙方的部隊尤其是機械化部隊調動費時費力。不過普利耶夫集羣現在握有地利之便,因爲從斯茲爾諾克出發,有鐵路和公路直通德布勒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快速進軍。

果然,受命之後的普利耶夫馬不停蹄,其麾下的騎兵軍和機械化軍高歌猛進,於行動展開當日就進至德布勒森東南20公里處,繼而在第5航空兵集團軍的全力支援下,於11日超額完成任務:一舉奪取了德布勒森城。

受此消息鼓舞,南面的第6近衛坦克集團軍也在當日全力猛攻奧拉迪亞,他們的行動一旦得手,德軍的防線就將被全線打穿。深知利害的皮科嚴令守城部隊寸步不讓,於是第23裝甲師和蘇軍第5近衛坦克軍等部展開了兇猛的坦克戰,甚至被有的史學家稱爲“這場戰爭中最爲激烈的坦克戰之一”。到日落時,奧拉迪亞暫時仍在德軍手中。

普利耶夫集羣的突破意味着德軍側翼被插入了一柄尖刀,但是奧拉迪亞的膠着卻使得蘇軍的左右兩翼拉開過遠,皮科嗅到了其中的機會。他在12日打出了驚人的一擊:運用戰鬥力尚完整的第1和第13裝甲師,一舉切斷了普利耶夫集羣的退路,反而將這支急先鋒部隊給包圍了起來!

在皮科的驚人一擊下,猛衝猛打的普利耶夫集羣已經損失了近半的坦克和裝甲車輛,不免在驚慌之下向馬林諾夫斯基發出求救急電。而後者在得悉德軍動向也大感吃驚,不得不把相當多的預備兵力投去解救被圍的部屬。經過一連串血腥的零散戰鬥,到10月12日,被圍的蘇軍大都得以脫離包圍圈,而德布勒森又重回德軍手中。

蘇軍是怎麼重新奪回德布勒森的?德布勒森戰役對盟軍有着怎樣的影響 第4張

德布勒森再次易手

所謂“福兮禍所伏”,雖然解除了德布勒森方向上的威脅,但這場試圖吃掉普利耶夫集羣的行動牽制了太多兵力,使得德軍在奧拉迪亞的正面防守隨之出現了鬆動——就在包圍圈瓦解的同一天,該城持續了數日的僵持局面終於被打破了。

失掉強勁裝甲後援的第76步兵師顯得獨木難支,與此同時,蘇軍的多支部隊則發起了孤注一擲的強攻。當雙方的步兵在城市外緣的街巷中近身格鬥時,德軍位於城中的軍需庫突然發生意外爆炸,一下子令守軍的士氣受到了顯著打擊。時至中午,師長埃裏希·艾伯拉漢姆少將認定如果繼續戰鬥下去,他的這個師將全部葬身於此。於是,在向皮科將軍發出“繼續守城已無可能”的報告後,他率領餘部棄城而走,退往城外西北10公里的一處陣地。

終於拿下奧拉迪亞的蘇軍現在可以在匈牙利平原上再掀攻勢了,而首要目標就是再度拿下德布勒森。政治形勢也在這時變得對蘇軍非常有利,10月15日,匈牙利發生重大變化,攝政的霍爾蒂海軍上將公開宣佈接受蘇方的停火條件,這意味着匈牙利即將退出戰爭。

德國人立即採取了一些緊急措施,派出曾經“救”出墨索里尼的斯科爾茲內率領的一支黨衛隊特別行動隊進入布達佩斯,控制了那裏的局面,使得匈牙利仍然留在軸心國陣營裏。在前線,各支匈牙利部隊的軍心也多少發生了動搖,在匈第1集團軍司令貝拉·米科拉斯上將於16日率部分人員投奔蘇軍後,德軍立即將匈第2集團軍司令拉約斯·維雷斯逮捕,以此來控制剩餘的部隊,這樣一來,皮科集團軍級集羣編制中的匈牙利部隊仍在繼續作戰,但其戰鬥力已十分堪憂。

在此情況下,馬林諾夫斯基元帥於17日揮兵大舉壓向德布勒森,倍感壓力的弗里斯納請求主動收縮,將皮科的部隊和那時尚未與敵接觸的第8集團軍全部撤過蒂薩河,但他從希特勒那裏得到的回覆依然是“堅守”。

而在戰場上,皮科的第6集團軍各部確實在堅守着。這時的戰區已經看不出連貫的戰線體系,有的只是零星分佈的設防村莊、河岸邊的工事和埋伏着反坦克炮的十字路口,不過就是依託這些防禦點,德國和匈牙利士兵們逐步抵抗、且戰且退。

在德布勒森西南約15公里處的小村霍祖帕利,第23裝甲師的格哈德·菲舍上尉帶着4輛“豹”式坦克、1門反坦克炮和25名擲彈兵守在那裏。蘇軍士兵在17日凌晨2點之後進入了村子的西南角落,到了清晨,他們在村子中部突然遭遇交叉射擊。“豹”式坦克和反坦克炮從隱蔽在房舍裏的陣地上開火,令蘇軍不得不向後撤退。這支德軍小分隊在這裏堅守了一整天,而在戰線的其他地段,同樣發生着類似的戰鬥。

在蘇軍的這輪攻勢中,打頭陣的依然是剛剛逃離包圍圈的普利耶夫集羣。或許是知恥而後勇,這支部隊表現出了不可阻擋的氣勢,雖然德軍在個別地段有着絕佳的發揮,但整體上依然被壓迫着逐漸後退。戰至10月20日,德布勒森終於重入蘇軍的掌握。

蘇軍是怎麼重新奪回德布勒森的?德布勒森戰役對盟軍有着怎樣的影響 第5張

閃電式反擊

德布勒森的失守,不僅令皮科的第6集團軍的防線被打穿,而且威脅到了第8集團軍的交通線。正是看到了這一良機,馬林諾夫斯基要求普利耶夫在奪城後繼續北進,進一步擴大戰果。果然,到了22日,普利耶夫集羣就拿下了德布勒森以北的小城尼爾基哈察,一舉切斷了第8集團軍的退路。

南方集團軍羣司令弗里斯納覺得大廈將傾,現在他的兩個兵團都有可能被蘇軍分割、消滅,在請求希特勒允其撤退未果後,他開始盤算着擅自將部隊退到尼爾基哈察以北的地區,在那裏再圖後舉。

不過他的參謀長赫爾穆特·格羅曼少將不贊成他的長官冒險抗命,他甚至覺得戰場上存在着轉敗爲勝的良機。現在的局面是,普利耶夫集羣固然大膽向北穿插,但卻是孤軍深入了第6集團軍和第8集團軍之間的走廊地帶,如果這兩個兵團來一次東西對進的夾擊,或許可以“吃掉”這部分蘇軍。

在他和弗里斯納就此設想討論之際,皮科將軍也發來了類似的請求。他相信,此前那次包圍戰的功敗垂成,在很大程度是因爲德匈各部間協同不力,現在,則有理由期待一場成功。經過幾小時的商討,弗里斯納同意了這一反擊計劃。

按照安排,反擊將於23日由兩個集團軍同時發起,第6集團軍由西向東打,由拉德維茨少將的第23裝甲師擔任突擊矛頭,第1裝甲師掩護其側翼,“統帥堂”師和第46步兵師等部遙爲側應。第8集團軍由東向西打,雖然該部實力較弱,仍然抽出由保羅·克拉特少將指揮的精銳第3山地師執行此次任務。克拉特是參加過上次大戰的老兵,身上傷痕無數,他所指揮的部隊則被認爲是適應多種作戰類型的強悍部隊。   反擊如期打響。在第23裝甲師的最前頭,乃是實力強勁的裝備“虎王”重型坦克的第503重戰車營,該營的部分“虎王”此前參加了斯科爾茲內在布達佩斯的特務行動,現在回到戰場上作主攻手。在這支裝甲力量的突擊下,連接着普利耶夫集羣和蘇軍主力的第27集團軍的陣地被衝散,第二烏克蘭方面軍的前鋒和主體再次被割裂開來。

在另一頭,第3山地師的進展也很順利。在鄰部隊的第15步兵師和第8SS騎兵師等爲後援的支持下,這個師疾進125公里,於24日凌晨2點進抵預定的會和點:尼爾基哈察以南的納吉卡洛。而在這些山地步兵到達後不久,第503重戰車營和第23裝甲師的前鋒纔剛剛趕到。

這是一次執行得近乎完美的東西夾擊,德國人擊退了反擊途中所遇到的所有阻擊,僅第503營就宣稱擊毀了1200輛各種車輛和120門反坦克炮。現在,普利耶夫的2個近衛騎兵軍和1個坦克軍再一次掉進了包圍圈。這場戰果輝煌的德布勒森反擊戰在一定程度上令人想起了閃電戰初期階段的德國軍隊。

蘇軍是怎麼重新奪回德布勒森的?德布勒森戰役對盟軍有着怎樣的影響 第6張

最後的“輝煌時刻”

爲了不像上次那樣功虧一簣,構成包圍圈的德匈軍隊不遺餘力,不斷收緊套在普利耶夫集羣脖子上的繩索。普利耶夫的騎兵部隊對德國坦克發起了衝擊,結果招致重大傷亡。到24日夜間,第23裝甲師宣稱已徹底擊垮了蘇軍第30騎兵師,而第13裝甲師的一支部隊則擊毀了21門火炮和37門反坦克炮。自從在匈牙利作戰以來,德軍的士氣從沒有像現在這樣高昂過,第3裝甲軍軍部在24日的日誌中寫道:“又一個輝煌時刻在等待着我們!”

與此同時,外圍的德匈各部隊則盡力阻擊着從各方來援的蘇軍。馬林諾夫斯基自25日開始調動部隊全力解救被圍部隊,距離最近的第27集團軍雖用盡全力,也沒能擊退當面的第1裝甲師,據稱在戰鬥最激烈的關頭,第3裝甲軍“連一名預備隊都沒剩下”。

在包圍圈裏,第6近衛騎兵軍朝着第3山地師的陣地發起了近乎絕望的衝擊,蘇軍各級軍官身先士卒、帶頭衝鋒,卻不幸成爲德軍有名的山地部隊狙擊手槍口下的犧牲品。這支部隊素以出產高產射手而聞名,其中包括有180次狙殺記錄的利奧波德·梅勒和有200次狙殺記錄的約瑟夫·羅思,以及以347次狙殺記錄而冠絕德軍的19歲的馬特烏斯·亨特茨瑙爾。在山地師的冷酷阻擊下,第6騎兵軍的衝鋒歸於失敗。

26日,經過特別殘酷的爭奪後,第23 裝甲師奪下了尼爾基哈察,這意味着包圍圈內的蘇軍失掉了防禦據點。又堅持了三天,普利耶夫在29日表示“實在無法再堅持了”,馬林諾夫斯基只得允許他的人毀掉車輛和重型武器,然後“以合適的方式自行返回蘇軍主陣地”。德布勒森反擊戰至此結束,普利耶夫集羣約有17000餘人陣亡,另有6600 餘人成爲俘虜,德軍還宣稱擊毀或繳獲358輛坦克、310門火炮、600門反坦克炮和1954輛各類車輛。

而在圍繞奧拉迪亞、德布勒森和尼爾基哈察等地進行的持續月餘的整場戰役中,德匈軍隊共損失了35000人,而蘇軍損失了84000人,另外隨同其作戰的羅馬尼亞軍隊也損失了33500人。

在這場殺戮中,德軍於德布勒森和尼爾基哈察發起的反擊戰鬥意義重大:此戰暫時挽救瞭如陷四面楚歌之中的南方集團軍羣,使得蘇軍閃電奪取布達佩斯和打開德國南方通道的意圖落空,並繼續將匈牙利拖在這場戰爭中。

但是,這是德軍的機動包抄戰術在東線最後的靈光一現,也是他們最後一次打敗力量強大的蘇聯紅軍部隊。作爲勝利者的皮科集團軍級集羣,固然還擁有多個師的架子,但是戰鬥力已大爲縮水,把所有這些師的重武器相加,竟然只剩下67輛坦克、58輛突擊炮和176門火炮而已,其前景是不言而喻的。

另一方面,作爲曾經率領第66集團軍戰鬥在斯大林格勒,並在那裏參與打敗了由保盧斯指揮的、真正強大的“老”第6集團軍的人,馬林諾夫斯基這次意外地在“新”第6 集團軍面前栽了跟頭,但他很快就能重新站起來。憑藉着充足的兵力和底氣,他在幾天後就重新奪回了尼爾基哈察,而補充了力量的普利耶夫集羣也在11月重新投入作戰。自此之後,蘇軍的兵鋒便將直指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