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漢匈百年戰爭對中國有着怎樣的影響?最後結果如何

漢匈百年戰爭對中國有着怎樣的影響?最後結果如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首先,從土地來說,匈奴世代生息繁衍的地方,如河套、陰山、河西等,接連爲漢軍所佔領,並徙民實邊,使之徹底漢化。而這些地方水草豐美,是最適於遊牧之所在,失去之後,匈奴只能遠遁漠北,但漠北苦寒,環境極爲嚴苛,在這種自然環境的約束之下,匈奴生存都已經成爲了問題,所以纔有“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的哀鳴。

其次,從人口上來說,中行說曾謂單于“匈奴人衆不能當漢之一郡”(《史記·匈奴列傳》),則可知匈奴即使最盛之時,人口亦不超過二百萬,而在武帝數十年不間斷地打擊之下,其人口的損失可想而知。河南之戰,漢軍斬、俘匈奴三萬餘人;河西之戰,匈奴被斬殺及降者,近九萬人;漠北之戰,漢軍斬殺匈奴亦近九萬;西域之戰,漢軍殲敵亦起碼在三萬之上,如此算來,在元朔2年至徵和三年的37年間,匈奴被直接殲滅至少二十四萬以上,對於僅僅一百餘萬人口的匈奴來說,這種打擊不可謂不沉重。

漢匈百年戰爭對中國有着怎樣的影響?最後結果如何

再者,從財產上來說,由於匈奴以遊牧爲生,牲畜是他們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財產。而在武帝數十年的撻伐之下,匈奴牲畜的損失也是驚人的,譬如衛青收取朔方,逐白羊、樓煩二部,“得牛羊百餘萬”,襲右賢王,又得“畜數千百萬”。除了這種直接的掠取之外,在戰爭期間,匈奴往往將其民衆徙往北方以避刀兵,如天漢四年李廣利出朔方擊匈奴時,匈奴“悉遠其累重於餘吾水北”,徵和三年李廣利最後一次出擊,“單于聞漢兵大出,悉遣其輜重,徙趙信城北邸郅居水。左賢王驅其人民度餘吾水六七百里,居兜銜山”(以上皆《漢書·匈奴傳》),在這種遠程遷徙的過程中,牲畜必然也會因爲長途奔走、擠壓、碰撞而大量死亡,如果在牲畜繁育季節,還會導致母畜的流產。如此巨大的損失,恐非匈奴那種脆弱的經濟可以承受。

由此看來,武帝的對匈作戰,給匈奴帶來的打擊是沉重的,《漢書·匈奴傳》說“漢兵深入窮追二十餘年,匈奴孕重惰殰,罷極苦之”,的確不是虛言。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武帝一朝對匈作戰中,漢軍的確取得了極大戰果,對匈奴造成了沉重打擊,連得河南、河西等地,逼迫匈奴遠遁,從此漠南無王庭,使得匈奴由盛轉衰,爲日後匈奴的徹底覆滅奠定了基礎。但是,武帝的征伐,對漢匈雙方都造成了損失,就漢朝而言,四十餘年的對匈作戰,嚴重消耗了漢朝國力,造成了極爲嚴重的社會問題,幾乎使亡秦之事復現,所幸的是匈奴綜合國力遠遜於漢。

漢匈百年戰爭對中國有着怎樣的影響?最後結果如何 第2張

然而此一勝利是短暫,漢匈真正的戰事一直延續三百年之久,直到東漢永元三年(91年)大將軍竇憲、耿秉深入瀚海沙漠,出擊鹿塞(內蒙古磴口縣西北七十公里)三千華里,大破匈奴於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徹底解決漢朝歷時三百年之久的匈奴之患。東漢雖徹底擊敗北匈奴,但始終無法佔領漠北之地,對領土擴張並無助益。

另一方面,東漢擊破北匈奴,使得鮮卑擺脫匈奴的威脅而壯大,鮮卑取代匈奴成爲中國的邊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