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長阪坡之戰中攔住曹操的不是趙雲,也不是張飛?

長阪坡之戰中攔住曹操的不是趙雲,也不是張飛?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阪坡之戰中攔住曹操的不是趙雲,也不是張飛?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長阪坡之戰中攔住曹操的不是趙雲,也不是張飛?

長阪坡前救趙雲,喝退曹操百萬軍;姓張名飛字翼德,萬古流芳莽撞人。

這是著名傳統相聲《八扇屏》裏面逗哏貫口的最後四句。

古往今來,趙雲趙子龍在長阪坡“百萬”曹軍中“七出七入”、不傷分毫的故事,一直膾炙人口;同袍的勇將張飛,在當陽橋頭接應,一人一騎對陣追來的“百萬”曹軍,三聲斷喝,居然嚇退擁兵“百萬”、貴爲“漢相”的“奸雄”曹操……

在評書、相聲藝人口中,這段故事,愈發活靈活現,讓人熱血澎湃,充滿了對能征善戰的古代英雄的景仰,繼而填充了現實中個體的孱弱和羣體的怯懦所共同構成的心理缺失。

長阪坡之戰中攔住曹操的不是趙雲,也不是張飛? 第2張

(劉備)

這種心理上的“加持”,無論對講述的藝人還是周邊的聽客看官,都是一番能擋點兒餓的興奮,可謂“雙贏”。

但是,不能細琢磨。

只要能夠把發愁下頓飯在哪兒的思緒騰出來,稍微一想,就會發現紕漏。

再要能多攢幾頓飯,多幾天不用爲別的事兒發愁,稍稍懂點兒政治和軍事,就會想到:長阪坡那會兒,真正讓強大的曹軍僅一步之遙沒能剿滅劉備集團的,決不是趙雲和張飛以及他們所謂的“勇”。

長阪坡之戰中攔住曹操的不是趙雲,也不是張飛? 第3張

(趙雲)

(一)傳說之疑與誤

相聲不說了,本來就是逗樂的,聽也就是聽一樂兒。那些貫口及其內容,可以當成捧逗互相編排對方親屬一樣,聽聽、樂樂,罷了,當不得真。

評書講得就嚴肅很多。

據說,舊藝人裏,只有“說書”的被稱“先生”,是爲凸顯這類藝人相比之下有些文化。

但這個文化,至少,在早先,絕大多數來講,也就最多是“識文斷字”的水平。說書人,仍然是沒機會深度學習、更沒機會“登高遠望”的“底層”;其見識、見解,更代表那些掌聲喊好聲遠多於“打賞”的貧苦受衆,因而形成融洽的“供求關係”。

這可以是另外的話題,在這兒不多說。

長阪坡之戰中攔住曹操的不是趙雲,也不是張飛? 第4張

(劉備)

回到長阪坡。

看看評書、通俗小說,以及其他可以歸併爲“傳說”的說法裏的“問題”。

大致3個“問題”——

其一,爲什麼要“七出七入”以及爲什麼不是“七入七出”?

其二,趙雲的人能堅持,可他的馬受得了麼?

其三,連當陽橋都喝斷了,張飛是怎麼撤退的?

說是爲尋找劉備的幼子及保護着幼子的姬妾,可這尋找的次數,是不是太多了?

而且,最後的去向,應該是“出”,而不是“入”。

又而且,不管怎麼“出”、“入”,就算次數就是那麼多,也不應該是“出”、“入”次數相同啊——六入七出、六出七入,都行,當然,“出”比“入”多一次,更爲合理,不然就成“投敵”了。反正不管怎麼,就算是誇張,這數也不是捯得太清楚。

長阪坡之戰中攔住曹操的不是趙雲,也不是張飛? 第5張

如果,真如傳說講的,曹軍“百萬”之衆,那個戰場,會有多大,縱深會有多長,隨便想象一下,就會知道,即便趙雲僅僅只是縱馬馳騁地“檢閱”,六七個往返下來,就算他體能強悍,馬匹也怕得喝口水啦。

再者,說張飛三聲大吼,就嚇退了曹軍,這個太不靠譜了。

也許三爺嗓門大、氣勢如虹,把個別膽小的、有病的、狀態差的給嚇住甚至像傳說講的那樣當場嚇死了;甚至,都可能,因爲聲學方面的原因,年久失修的當陽橋,也被震斷。可“百萬”之衆,就這樣給“嚇退”了,怎麼想都是笑話。

而且,筆者想象,張三爺可能是一邊退着一邊吼的,吼罷,剛好退到當陽橋那邊。

不然,在他的斷喝之下,當陽橋斷掉了,他怎麼回營呢?

所以說,傳說,只是傳說。

長阪坡之戰中攔住曹操的不是趙雲,也不是張飛? 第6張

(二)長阪坡並非一場硬仗

因爲《三國演義》站在“褒劉貶曹”、“維護正統”的立場上,所以多少對曹操有所醜化、妖魔化,而反過來對劉備及其集團,表現出明顯的、近乎倒牙的推崇和讚譽。

這種立場放大到一定程度,表現出來的,就是——在三國大勢這朵玫瑰上,劉備是花,曹操是刺。

其實,只要稍稍“中立”點兒,就不難看出,長阪坡之戰,實在算不上“硬仗”。甚至,都可以說,連真正的“仗”,都稱得勉強。

亦即:趙雲也好,張飛也罷,無論表現多麼英勇,也其實並不怎麼值得大讚特贊。

曹操舉大兵南下,是有着三個遞進式的戰略目標的:

第一層,奪取荊襄。這是曹操在基本平定北方之後,展開“全國統一”戰略的標誌性動作,同時也是最主要的技術動作。志在必得。

第二層,建立在第一步“完勝”,即絕對踞有荊襄的基礎上,收伏東吳。

第三層,也可以叫“附加層”,纔是剿滅劉備集團。

並不是說曹操不重視劉備集團。但確實,劉備集團,就當時實力來講,實在太弱小,可以說根本夠不上曹操的“菜”。

長阪坡之戰中攔住曹操的不是趙雲,也不是張飛? 第7張

就便看《三國演義》,也能品出:

對荊襄,曹操的主打策略是“打”、“武攻”。因爲所謂“荊襄之主”,是跟漢帝有族系關聯的劉氏,而其“外戚”蔡氏,又牢牢把控兵權,且有曹不能及的水戰優勢。軍事征服、消滅劉氏,外帶俘獲水軍,是最好結果。

而相應地,對東吳,曹操的策略更傾向“文治”地“收伏”,特別是在荊襄水軍不能“全面接掌”的情況下。

在曹操的棋盤上,針對荊襄和東吳的動作中,只需看準機會,一個小小的附加動作,就可以平滅劉備集團。

荊襄劉琮不戰而降,蔡氏水軍完整易主,說起來是大大驚喜;但劉琦割據江夏,對荊襄“權屬”構成道義上的嚴重障礙;從未入駐荊襄中心地帶的劉備,避開曹操兵鋒,奔江夏會合劉琦,更從戰略上大大折損了曹操佔據荊襄的勝利成果,至少是“對半”地降低了對東吳“不戰而勝”的機率。

這時候,曹操做出了一個戰略上絕對正確的決定,就是先消滅劉備!

長阪坡之戰中攔住曹操的不是趙雲,也不是張飛? 第8張

但直到這時,曹操還是從戰術上沒能對劉備集團充分重視起來。對他來講,穩定荊襄、看管住幾乎“原班原套”的荊襄軍事力量,仍是重頭。所以,在戰術上,他又做了個錯誤決定——以大兵鎮守荊襄,自己率精銳追剿劉備。

精銳,並且是曹操親自帶隊。

這是針對着曹操所瞭解的劉備集團的情況而做的設置。

曹操知道,劉備“知兵”、善戰,也知道劉備兵微將寡,所以他要親自帶領具有一定數量優勢的精銳力量去打劉備——換了任何其他人,都可能“玩不過”劉備,兵力方面,只要扛大樑的將領數量超過劉備一方,兵力多出2至3倍,就綽綽有餘了。

這個情況如果大差不差,就跟傳說中的“曹操百萬軍”,相差很大了。

果真如此,長阪坡之戰,對劉備一方而言,真就算不得什麼了不起的硬仗。再加上曹操親自掛帥,就可以認爲連真正的“仗”都說起來勉強了。

長阪坡之戰中攔住曹操的不是趙雲,也不是張飛? 第9張

(曹操)

(三)真正攔住曹操的三個人

攔住曹軍追剿劉備集團步伐的,籠統說,有3個人,分別起着“決策”、“執行”、“輔助”的作用。

決策的那個人,是劉備。

他決策了什麼?向江夏會合劉琦?這個用不着決策,是唯一出路好嗎。而劉琦-江夏的這步棋,是比劉備更瞭解荊襄的諸葛亮一早佈下的。

跟長阪坡之戰相關的劉備的決策,有兩個:

一是從很早前就一直堅持的“不入荊州”。跟劉表是親戚,不忍佔據——這話也許對,但肯定不是實質的;實質是,孤守荊州、早晚要丟!就像劉琮和後來的關羽所證明的那樣。不入荊州,就是“不立危牆之下”!

另一個關鍵決策,也是長阪坡的根本“制勝”之策,是帶上百姓,帶上全縣百姓和沿途願意跟從的百姓。

這就引出了第二個人也就是“執行”者——人民!新野縣和沿途跟隨的普羅大衆!

長阪坡之戰中攔住曹操的不是趙雲,也不是張飛? 第10張

諸葛亮提出不要管百姓,兀自先逃,認爲曹操不會把百姓怎麼樣。

沒錯,曹操不會把百姓怎麼樣。曹操不是暴君。相反,至少對新佔領區,他更要做的是懷柔、關切、牧養,而不是掠奪和屠殺。

劉備沒評價曹操會對百姓怎樣或不怎樣,而是強調百姓跟他相處有感情,大難來時,不忍棄之。

多美好多催淚啊!

他沒告訴諸葛亮:我也知道,曹操不會對百姓怎樣。正因爲如此,我纔要帶上這些百姓,讓曹操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不敢冒“屠民”名聲,大動干戈;照你說的,甩開百姓,自己跑路,曹操兵強馬壯,到底還是能追上,屆時,咱才真玩完了呢!

至於百姓究竟是自願跟着、非跟着不可,還是怎麼,反正是跟上了,跟劉備的隊伍混在一起、難分彼此了,以至於日行十數裏,沒幾步就被曹軍追上。

這就引出了第三人,就是“輔助”者,曹操!

隨便換個主帥,面對軍民混合的慢騰騰,都可能不問什麼,先往前殺出血路,最快尋到劉備及其核心主力;過程中,就便誤殺了些許百姓,回去也能拿勝利做個交代。

長阪坡之戰中攔住曹操的不是趙雲,也不是張飛? 第11張

當然,是向主帥曹操交代。

可曹操本人帶兵而來,卻是要向誰交代?

面對那麼多他認爲明天就會是他的子民的百姓,他肯定犯了猶豫。

猶豫的對象,甚至包括踉蹌在人羣中那個抱着嬰兒的婦女,糜夫人。

甚至都可能,有那麼一刻,他都會懷疑,劉備在不在前面。

他要殺的人,說到底,只有劉備。劉備沒了,關張不足懼,諸葛亮更不足懼!

所以,他沒有像普通將領那樣,寧可誤殺百姓也要往前追殺,而是踞守高地,反覆派人偵查——本是盤小菜,現在摻了太多沙子,非看準一口吃掉不可,不然,弄滿嘴沙子,好說不好聽,後面事兒還怎麼辦哪……

七出七入也好、七入七出也罷,所遇“敵軍”,大概齊大半都是斥候;不然,憑曹軍的戰鬥經驗,怎麼可能針對一個人或者一個屈指可數人數組成的突擊小隊,竟幾次幾番都構不成有效的圍攻呢!

長阪坡之戰中攔住曹操的不是趙雲,也不是張飛? 第12張

(四)模擬再現“實況”

所以說,真正阻礙了曹操在長阪坡平滅劉備集團的,不是趙雲,也不是張飛,而是劉備、新野縣及沿途衆多百姓,還有曹操本人。

想象一下,真正的情況,會是什麼樣的。

會不會是——

曹操發現百姓很多,滿心疑竇,但又沒法跟周邊人講太清楚。於是先佔領一高地,便於瞭望、發令,再派出多路斥候和干將組成的突擊小隊,帶着不準傷害百姓的嚴令,穿插在混亂中,偵查劉備及其核心主力的去向、位置、狀態。

其間,發現有劉備軍中干將(趙雲)多次往返,曹操更加懷疑劉備具體去向,並顧慮到剛剛取得根本談不到穩定可靠的荊襄集團和大江對面的孫吳集團,精力不得以地分散,並囑咐不要跟頻繁往來的趙雲硬拼,以偵破其去向和目標爲首要。

收到很多報告的同時,他一邊分析,一邊往江夏方向移動。確信劉備就在前面,那個勇猛大膽的趙子龍,來來去去是爲救人,沒跟任何人“接頭”,他命令驅散跟不上劉備的百姓,揮師直衝過去,遠遠聽見張翼德大呼小叫的聲音,很驚了一下,暫且停下,讓再探。

長阪坡之戰中攔住曹操的不是趙雲,也不是張飛? 第13張

不一會兒,斥候回報:張三爺在指揮拆橋!

這時,曹操恍然大悟——上了劉備的惡當了!

劉備這邊,諸葛亮事後說張飛不應該拆橋,留着橋,曹操會遲疑。

哪有這事情!

人家把你摸得一清二楚好嗎!

如果橋留在那兒,曹操會不派一兵一卒“過去瞧瞧”麼?

張三爺拆橋,怎麼也耽誤了一會兒工夫。就那一會兒工夫,劉琦來了,大夥兒上船了。

劉備、諸葛亮,誰會更瞭解曹操呢?

當然是劉備!

在船上看見望江興嘆、無計可施的曹操時,劉備沒誇諸葛亮,卻很可能偷偷對張飛說:“三弟,橋拆得好!就差這一會兒工夫……”

長阪坡之戰中攔住曹操的不是趙雲,也不是張飛? 第14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