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李廣勇猛無畏身經百戰,爲什麼還是被武帝廢爲庶人?

李廣勇猛無畏身經百戰,爲什麼還是被武帝廢爲庶人?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夫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那我們的主人公李廣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西漢,元光六年,匈奴入侵上谷郡(今河北省懷來東南部),對那裏的百姓施行掠奪政策。漢軍分四路反擊:衛青出兵上谷、公孫敖去到代郡(今河北蔚縣)、公孫賀出兵雲中郡(今內蒙古托克托)、李廣發兵雁門郡(山西省境內右玉縣)。

但是對漢軍來說,這次反擊略顯倉促,衛青險勝,且斬獲敵人首級不多,公孫敖與李廣直接被擊敗,李廣成俘虜。

《漢書》中說,匈奴單于知道李廣兵敗後,說了一句:得廣必生致之。意思是,抓到李廣後別殺,活着帶到我面前。書中解釋只用了一個字,李廣“賢”,展開來看,這是兩個方面的呈現:

其一,李廣勇猛,擅長射箭,這是個人素質。李廣的先祖李信,是秦代將領,對射箭有獨到見解,因此李家“世世授射”。昔日匈奴攻上郡,宮裏來了督戰的宦官,宦官帶着十個士兵出門,被對方三人射中。觀察傷口,李廣就判斷出,那三人應該是匈奴的“神射手”,趕緊帶着百十來人去追,結果遇到伏兵千人。李廣爲了迷惑匈奴人,解下馬鞍席地而坐,將近日落時,敵人終不敢前進,於是撤軍。

其二,單于想收服李廣,進而瞭解漢軍情況,這是他的個人價值。

李廣勇猛無畏身經百戰,爲什麼還是被武帝廢爲庶人?

前面打仗李廣受了傷,出於“優待俘虜”的考慮,匈奴人給李廣準備了張大網,將他放在兩匹馬中間拖行。在回憶李廣諸多事蹟時,都是偏向渲染他的“勇氣”,而“智謀”卻成爲短板。但針對逃脫這件事,他卻展現出不低的智商。

李廣發現身側有一批好馬,心中估算,若是騎上它,就能擺脫追捕。他先閉上眼睛“佯死”,當時未必真的裝死,更可能是假裝昏迷。就這樣等敵人疏忽大意了,李廣飛身上馬,拍馬遠去。

後人用“飛將軍”稱呼李廣,是出於以上的名場面

然而,等到他終於進入漢朝境內的安全地帶,等待着他的卻是一場失望的審判:當死,贖爲庶人。

《漢書》給出的理由是:李廣不僅打了敗仗,還成爲俘虜,理應死罪,繳納贖金後可免死,從此成爲平民老百姓。

李廣勇猛無畏身經百戰,爲什麼還是被武帝廢爲庶人? 第2張

最終處置,似乎與許多人的價值觀是相矛盾的。“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他爲了國家冒險,又因爲氣節不做俘虜,可是皇帝非但不獎賞,反而懲罰,好人難做。

其實這個問題,要有更深層的考量:

首先,武帝年間,是漢朝的軍事發展期。“對外戰爭”是那個時代的主旋律,這就需要依靠嚴格的軍法建立軍隊威信。許多情況下,不僅延誤軍機當斬,就連打了敗仗,都需要被懲罰。再舉一個例子,元狩三年,李廣與博望侯張騫分兵北擊匈奴。李广部隊與敵人激戰,等到張騫趕去營救時,漢軍已經死傷過半了。按理說,張騫也有自己的戰場,不能要求他的援軍如“天降雄師”,可依照軍法,他仍舊當斬,繳納贖金成爲庶民。

其次,軍法上一視同仁,並不會把有才能的人一竿子打死。對於這點,漢武帝心知肚明。褪去戰甲後,李廣躬耕在農田,日常消遣就是喝酒與射箭,排解心中憤懣。而相較普通人,李廣並不普通:他跟匈奴人大大小小交戰過七十多次,經驗豐富。所以,身不在軍營,卻仍在漢朝“人才庫”。

郎中令石建去世,漢武帝立刻想到了種地喝酒的李廣,於是徵召李廣赴任。元朔六年,又拜其爲將軍,出兵定襄。昔日判處死刑,貶爲庶人,是因爲軍法。今日將軍出山,是爲了人員調度。總歸,都有正當理由。

李廣勇猛無畏身經百戰,爲什麼還是被武帝廢爲庶人? 第3張

總結:李廣成爲“飛將軍”後爲何成了庶民?一是軍法難違,二是這其實沒什麼大不了。

後記:現在一提到愛國英雄、家國情懷,人們總是想到李廣。可事實上,追述其一生,尤其是後半生,沒有特別大的戰績,不是敵人不想打了,就是打不過,李廣晚年是被"無功"困擾着的。西漢按照斬首敵人數量封侯爵,李廣的同事、手下都封侯了,但是他自己卻沒有,原因是每一次,陰差陽錯,總不給他立功的機會。最後一回出征,他跟衛青使性子,還在沙漠裏迷了路。念及青年時期的輝光,晚年落差太大,帶着一點點“羞恥”的情懷,李廣自盡了,總也算得上一個悲情英雄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