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明朝何如寵的故事 民間是怎麼流傳着他的軼事及傳說的

明朝何如寵的故事 民間是怎麼流傳着他的軼事及傳說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去樅陽縣城東北約十公里,一峯挺立,巍然生秀,因名大青山。山之陽,有個名十叫何家祖莊的小村莊,1569年,明末宰相何如寵就出生在這裏。歷史的長河早已流過了400多年,然而,這位先賢如同一顆璨爛的星辰照耀着今天的樅川大地。在這位老相國的故里——樅陽,人們沒有忘記他,仍在爭相傳頌着他的趣聞與故事。當然,這些故事大多來自民間,是經一代代人口耳相傳才保留下來的非物質文化。我沒有去一一考證這些故事的真實性,我覺得沒有這個必要。我只是何老相國故事裏的一名聽衆與傳播者。好在這些故事大多都是體現了一種美好的願望,是在引人向上,也是在教我們如何做人。基於此,我纔有了以下這些不成熟的文字,願與諸位朋友們一起講好何老相國的故事!

明朝何如寵的故事 民間是怎麼流傳着他的軼事及傳說的

1

夢龍抱柱

少年何如寵,家裏很窮,行乞爲生,無錢讀書。天資聰穎的他只能趴在學館外偷學。明萬曆年間的某天,當地鄉紳許靜齋(樅陽縣官埠橋鎮春風村八甲嘴莊人,明萬曆時誥封奉直大夫,)夜裏夢見堂屋大柱上有個小孩向上攀爬,其動作酷似一龍繞柱。醒後,異常驚訝。占卦數日,疑雲未解。幾日後,忽見一衣裳襤褸小孩,爲避狗咬,情急之下,攀柱而上,情同夢境。許員外恫退家犬,對小孩安撫了幾句,便詢問起他姓甚名誰。當得知此孩姓何名如寵時,便急切地問:“讀書否?可知作破題?”“已讀過《孟子》七篇,能破。”小如寵從容自若,據實作答。許公遂指屋檐露頭的椽子考他說:“榱題數尺。”寵不慌不忙,應聲答道:“身居棟樑之上,常承雨露之恩。”許公一聽,驚喜萬分!喜因“寵”字上有宀頭,下藏“龍”字,與夢境十分相吻合。更驚奇的是這伢小小年紀,竟有如此大的口氣!想必將來一定有很大的出息,堪爲柱國之棟樑。遂留食家中,按貴重親戚禮儀款飯。飯罷,又贈銀兩以作讀書之資。不久,又差人到何家議婚。

2

鏈鎖土地神

定下娃娃親後,許大官人正式將小如寵接到家中,聘名師教授。忽一晚上,塾師夢見土地神向他訴苦,稱其弟子小如寵用鏈銬鎖了他的頸子,請求給予去掉。老塾師沒把這事放在心上,結果連續多天,所夢到的都是同一情景。老先生這才把小如寵叫到跟前。一問,方知小如寵在課後玩耍時,確實是用了松針環扣成鏈銬,套在土地神的脖子上。老先生當即責令他趕緊拿掉。於是,當日夜晚,老先生又夢見土地神前來向他叩謝。

明朝何如寵的故事 民間是怎麼流傳着他的軼事及傳說的 第2張

3

金絲燈籠之說

小如寵每天做完功課時,也同其他孩子一樣,常常玩至天黑才肯歸來。其師經常隱隱約約地望見有兩盞金絲紅燈籠,一前一後地照送着他回家,驚訝不已。某天晚上,卻發現無故的少了一盞燈籠。翌日一早,先生追問他:“近來,可做麼壞事?”答曰“無。”先生讓他好好想想,這纔回稟道:“哦,前天,有人休妻,請我幫他寫休書,我不知寫法,就寫了‘某年某月某人,休妻某氏’一紙給了他。”先生頓時神情嚴肅地訓誡道:“這事有傷陰德,趕緊收回毀掉!”第二天,小如寵找到某人,謊稱休書寫法有誤,應該重寫一份。某人拿出休書,小如龐一把接過,扯碎嚼在嘴裏,掉頭就跑遠了。當晚,老先生的眼前:又重現了兩盞金絲紅燈籠在照送弟子回家的路。

4

菩薩墊腳崴了腳

小如寵每天去學館都要經過一條山溪。某日,一場暴雨後,溪水上漲,過溪不便。他忽生一念:何不將溪邊土地廟中公公婆婆菩薩的石像搬到水中墊腳?因石像未放穩,剛一踏上,就栽倒了,不慎崴了右腳,造成了終身跛足。於是又有“跛子宰相”故事在民間流傳。至於後來當地人對腿腳不便者,也常常戲稱爲“跛老爺”,這是不是源於何老相國這一故事呢?

5

與師對妙聯

何如寵自幼聰慧過人,善對句。某天,他隨先生出遊,行至樅陽白鶴峯下,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挑着一擔白菜顫巍巍地去趕集市。先生觸景生句:“白鶴峯下,白髮老翁挑白菜。”先生說出了上聯後,一時半會想不出來合適的下聯。可年僅9歲的何如寵默記心頭。下午回家,經過縣城東北處一個叫黃泥崗的村落時,他看見道旁地裏有個小孩子正在摘黃瓜,靈機一動,對出了下句:“黃泥崗上,黃毛小兒摘黃瓜。”其師聞聽此絕妙下聯,驚歎不已。

6

一諾千金 恪守不渝

何如寵得志後,大婚時,岳父認爲長女相貌一般,欲以容貌姣好的次女易嫁。何如寵覺得這樣“違背諾言,忘恩負義”有辱自己的聲譽,更會深深地傷害大小姐的,故而堅持與原定的大小姐成婚。

明朝何如寵的故事 民間是怎麼流傳着他的軼事及傳說的 第3張

7

施魚惠民

何如寵中進士後,大婚時,嫁妝豐厚,老丈人家並以羹膾賽湖相贈,作爲蔬食之佐。對有着“萬石君”之稱的羹膾賽湖,何如寵卻不派人手去管湖,讓老百姓任意下湖捕魚,沿湖百姓因此受惠多多,感恩戴德。至今民間還在傳頌着“何如寵寵民不寵魚”“何宰相不愛財,湖裏魚,任人擡”的美談。

明朝何如寵的故事 民間是怎麼流傳着他的軼事及傳說的 第4張

8

朝服拜岳家

何如寵入閣拜相後,來岳家拜年。愛慕虛榮的內兄嫂笑問:“爲何不穿朝服來拜年?”

何如寵淡淡地解釋道:“朝服,只能上殿面君之用,窮鄉蔽壤,恐怕受不了如此大禮。”這時,另外幾個舅嫂也在一旁幫腔:“既然出了一品夫人,想必也是人傑地靈之地。”如寵 拗不過他們,答應來年着朝服來拜。到了第二年新正月,何如寵按照約定來拜年。正當宰相大人更換朝服準備朝拜岳父時,突然間,門口雞飛狗跳,老岳丈頭暈目眩,感覺地動山搖,幾個內兄嫂更是無法站立,全家老小一個個叫苦不迭,乞求免拜。從此,再也無人敢提朝服拜年的事了。

9

搖頭褰衣見世態

何如龐夫人不僅容貌一般,生性大大咧咧,行路時常常不知覺地有搖頭提衣的習慣。人們背後竊竊私語,暗暗偷笑。被冊封誥命一品夫人後,滿頭珠光寶器,熠熠生輝,着一品服,長裙拖地,不斷提起,容光煥發。此刻,那些趨炎附勢的人們又稱這種習慣是貴人之相。

10

誤魚賠罪

明朝何如寵的故事 民間是怎麼流傳着他的軼事及傳說的 第5張

明天啓年間,熹宗請何如寵夫婦及朝臣們品嚐鰣魚。席間,同桌賓客再三禮請相國夫人品嚐鰣魚美味。憨厚實在的何夫人不加思索,隨口便說:“我在家(樅陽老家)吃鰣魚是常常的事。”意思是禮讓同席賓客多品嚐。滿座客人反倒驚奇:聖上吃鰣魚都很稀罕,夫人卻能夠常常吃,這不是勝過皇上的口福嗎?熹宗聽了有些不悅。何如寵連忙解釋說:“白鰱與鰣魚相似,臣婦無知,有眼不辨鰣鰱。”好歹將這場尷尬搪塞了過去。因此,樅陽坊間至今仍流傳着這樣的一句俗語:“何夫人吃鰣魚——常常的”。

明朝何如寵的故事 民間是怎麼流傳着他的軼事及傳說的 第6張

11

夜毀祖廟基

方(許方一家,可以同姓)氏家族出了一位相國夫人,家人個個都感到臉上有光。於是大興土木,建祖堂,修宗廟,以示慶賀,光耀門庭。遠在朝堂的何如寵獲知岳家已建了五進,尚有四進正在火熱地籌建中,甚爲不安,擔心授人以柄,惹下欺君大罪。因皇帝宮廷爲九進規格,設置九龍廳,民間豈可與之比勝?遂差人以星夜八百里加急,飛馬趕回嶽老家(官埠橋方家祖莊)緊急叫聽所有建造。爾後,又放心不下的趕回,親自督察毀除加建的四進屋基。由此可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也並不是好當的,稍有不慎,隨時都有危急身價性命之憂。據悉,方家祖莊祖堂宗廟遺址,現今仍殘存着一進年久失修的門頭與院落,其餘均毀於文革動亂的年代。

12

巧解鄉鄰憂

何如寵爲官後,情繫鄉里鄉親。某年,樅陽老家幾戶糧商合夥籌集了一批大米到南京做生意。因人生地不熟,大米在船上積壓了很長一段時間仍未出手。幾個合夥人心急火燎,何如寵聞訊後,以去碼頭巡察之機,信步走到家鄉的糧船上,捧起了一把米,聞了又聞後,深情地讚歎起來:“幾年不見家鄉米,花花綠綠愛壞子人!”身後一大幫隨叢,見宰相大人如此感嘆,個個心領神會,連忙安排下貨過稱與入庫結算等事宜。

明朝何如寵的故事 民間是怎麼流傳着他的軼事及傳說的 第7張

13

與左光斗互“掐”

何如寵與錚錚鐵骨之吏左光斗,既是同僚,又是同鄉,二人交誼,情同手足。生活中的他們,也和我們今人一樣,見了面,開個玩笑,輕鬆一下,都很正常。話說某日,早朝前,二人在朝房外侯旨相遇。左氏快步走到跟前,用手輕輕地撫摸了何如寵的腹部一下,笑問道:“敢問何大人,昨夜得寵如何(將何如寵名字倒着念)呀?”何如寵應聲擡起左手,摸摸自己的肚子,嘿嘿地一笑道:“哎呀,回左大人,我昨夜睏覺時,左手一直撫摸着光肚子呢!(諧音左光斗)”在二人四目放電的一瞬間,一陣爽朗的笑聲,伴隨着他們一前一後地早朝去了。

14

聞過則改

有一次同僚來訪,日高三丈了,何大人竟然還未起牀,客人坐在那裏也無人搭理。等了好一會兒,何大人才從內室慢騰騰地出來。客人笑問道:“尊夫人也沒有起牀嗎?”答曰:“是的。”客人搖頭嘆息道:“日頭升得老高了,你們主子都未起牀,這一家奴僕誰在管?家被盜空了,你們都未必知道。”聽了同僚一席話,何如寵覺得很有道理,從此不再睡懶覺了。這是張英《聰訓齋語》札記中的一則故事。

明朝何如寵的故事 民間是怎麼流傳着他的軼事及傳說的 第8張

關於何如寵的民間傳說故事和趣聞,除有官方文字記載外,還有很多,這裏就不再多說,相信大家也會知道不少。

明朝何如寵的故事 民間是怎麼流傳着他的軼事及傳說的 第9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