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兩江總督大臣劉坤一病故

兩江總督大臣劉坤一病故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4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坤一(1830年1月21日—1902年10月6日),字硯莊。廩生出身。湖南新寧人。在太平天國之亂時嶄露頭角,成爲當日急速冒升的漢族封疆大吏之一,及後在曾國藩、左宗棠等去世後,和張之洞成爲後期洋務運動的主導者,並在其後的甲午戰爭、百日維新、義和團亂、清末新政等晚清歷史事件上均發揮着重要角色。

劉坤一的出仕過程和當時很多其他漢族督撫曾國藩、李鴻章等類似,都是身作儒生不滿太平天國之亂而參與地方鄉勇,進而因戰功而被擢升爲地方大員的典型例子。在1855年,劉坤一在太平天國動亂期間參加鄉勇團練,加入江忠源系湘軍征討太平軍,其後因帶領湘軍立下戰功,而由廩生逐級升爲教諭、知縣、知州、知府、廣東按察使及廣西布政使,並於1865年起晉升爲江西巡撫,任內作風保守,認爲社會之富強源於典章制度的優良,抄襲西方技術不如“自力更生”,對洋務派“師夷長技以制夷”理念不予認同,這種思想可反映在他的講話之中:

兩江總督大臣劉坤一病故

網絡配圖

“爲政之道,要在正本清源。欲挽末流,徒廢心力。國朝良法美意,均有成規,因其舊而新之,循其名而實之,正不必求之高遠,侈言更張。大亂既平,人心將靜,有志上理者,其在斯時乎!”

因此,當日劉坤一的治績類似於傳統中國的變法模式,比如着手整頓吏治、提倡儒家道統的教化、開源節流、與民生息等,以期恢復太平天國之亂後受動搖的固有秩序。在整頓吏治方面,在初就任巡撫的四個月後,便一次過撤換知府、知州及知縣8人,其後九年的任內又撤換布政使及按察使7人;提倡儒家道統的教化上他復興書院、向各府州縣印發《佐治》及《學治》等書,又獎勵士紳,提倡儒教;對財政上的整頓有精簡勇營以節省軍費,將由地方鄉勇數43000人削減至5700人,又調補綠營缺額,以免軍中有人誇大軍額以侵吞軍款,同時整頓厘金及關稅,使厘金收入由年均87萬兩增至153萬兩以充實地方財政;又減低農村賦稅、提供糧種及農具以復興農業經濟,與民休息。而對軍事的改革則只有在1874年,亦即在他離任巡撫一職的前一年才推行軍隊採用洋槍。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