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歷史裏真實的方臘最後是被誰抓住的?

歷史裏真實的方臘最後是被誰抓住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方臘同志從漆園誓師開始,一路攻城略地,無往而不勝,起義隊伍以細胞分裂般的速度瘋狂增長,革命形勢一片大好。可是宋朝政府雖說腐敗,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對付北方的幾個少數民族政權有那麼點兒力有不逮,可是家裏一旦有個什麼風吹草動,那情況就不一樣了。方臘要面對的真正的挑戰纔剛剛開始。

就這樣,酒足飯飽的童大人開始出師南下,抓賊來了。其實在這裏不得不說方臘這小子運氣真是有點兒背,當初漆園誓師的時候他猜想宋廷如果想來征剿他們,最起碼也得用一年的時間來集結軍隊,按照常理這個猜測是沒有問題的,可是方臘同志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宋金聯手滅遼。宣和三年(1121年)的時候宋金雙方早已簽訂了海上盟約,軍隊也已集結完畢,只不過當初宋徽宗老趙覺得大遼那邊已經知道這事兒了,就有點兒猶豫,想毀約,不幹了。

就是在這個當口,讓方臘這個倒黴蛋兒給趕上了,人家那邊軍隊早就集結好了,你小子這邊也開始鬧事兒了,那敢情好啊,老趙正想找個藉口不去攻打遼國呢,這個時候你小子冒出來了,而且還到處發廣告宣傳你造反了,來得正是時候,“攘外必先安內”,不收拾你小子都對不起祖宗八代。於是即刻下令,兵鋒一轉,南下抓賊!方臘在這方面也是吃了大虧,也怪他自己情報工作不到位。

宋廷這下可是動真格的了,正月中旬,官軍首先搶佔了江寧和鎮江,佔據了長江天險,以防賊軍北上。童貫到了江南之後即刻讓部屬董耘作“手詔”,稱“御筆”,這可是當初皇上特許的權力,不用白不用。

歷史裏真實的方臘最後是被誰抓住的?

手詔稱:之前規定收買的花石竹木等一干物品,都是朝廷撥了款的,按照價格公平收購,而且皇上還多次下旨,嚴禁敲詐百姓,欺壓良善,誰知道下邊這些貪官們居然把皇上的話當屁,依然我行我素,大發昧心財,皇上是堅決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的等等,說得比唱得都好聽。

緊接着就把花石綱等全部廢除,把之前的責任全部推到底下那羣小蝦小蟹身上去了,自己身上乾乾淨淨的。童大人這邊一放話,徽宗老趙那邊也很配合,立即罷免了朱勔父子弟侄的官職,一唱一和,就和真的似的。

幾十萬精兵已經壓過來了,天上黑雲密佈,電閃雷鳴,狂風肆虐,想想就怪嚇人的。再看看方臘這邊呢,他在佔領杭州之後拒絕了太學生呂將搶佔江寧,佔據長江天險,拒官軍於江北的意見,而是把主力轉向南方去攻佔婺、衢諸州,導致後來江寧、鎮江等要地被官軍搶佔。不得不說這是方臘所犯下的最嚴重的戰略失誤,也是因爲這一失誤,從此就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

當時部分起義軍還分成兩路向北進攻,一路由方七佛率領,約六萬人,於正月下旬進攻秀州。秀州守軍王子武據城堅守,不久之後王稟率領的官軍也進至秀州城下,起義軍在官軍的內外夾擊下,撤向杭州。這還不算,前面已經說過了,此次官軍南下多是精兵良將,而且兵鋒日盛,勢在必得。二月七日,官軍就追擊到了杭州城北,激戰六天,起義軍再次不敵,二月十八日,杭州失守。

另一路北上起義軍由八大王率領,目標是江寧,二月初,他們相繼攻克了寧國、旌德二縣,但是他們的好運氣也就到此爲止了。不久之後,也就是二月二十七日前後,兩縣相繼失守。起義軍一點兒好果子都沒有吃到就灰溜溜地敗退了。

除卻北上的部分軍隊外,起義軍的多數部隊都南下作戰了,他們接連攻取了婺源、開化、江山、常山諸縣,而且佔領衢州和處州等地之後還進行了打土豪分田產的運動,把地主老財的金銀財寶全部奪走,用來招募軍隊。這麼一搞效果還真不錯,緊接着便又佔領了處州所屬的大部分城市和農村,從三個方向包圍了制瓷重鎮龍泉城。革命形勢看上去一片大好,可是情況真的就如眼前看到的這樣樂觀嗎?不是,遠遠不是。

此時的方臘就像一隻吃了慢藥的老鼠,慢慢地覺出毛病來了,他意識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所以到了三月底他就開始集結重兵試圖重新攻佔杭州,扭轉戰局。但是想得非常美好,事實往往是慘不忍睹的,反攻失敗,情況進一步惡化。而且禍不單行,楊可世和劉鎮二路官軍又佔領了歙[shè]州,王稟從杭州出發,相繼攻克富陽、桐廬和睦州三地,到了四月初,劉光世部攻佔衢州、婺州。如此一來,清溪縣就失去了屏障,暴露在了官軍面前。不久之後,方臘同志糧盡絕援,被迫放棄清溪,返回幫源峒,進行最後的抵抗。

窮寇莫追的道理宋軍首領肯定明白,但是窮寇和窮寇不一樣,像方臘這樣的窮寇是彈盡糧絕之後的敗逃,無路可走的退卻,焉有不追之理。再說了,老童離京的時候可是跟老趙拍着胸脯說過狠話的。所以,沒過幾天,宋軍分兩路先後趕到了幫源峒附近,準備最後會會那個姓方的臭小子。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二十四日一大早,兩路軍隊約好“縱火爲號”,夾攻起義軍,經過一天一夜的激戰,起義軍再次大敗,方臘再次被迫撤退,退到幫源峒東北的石澗中準備最後的抵抗。

直到二十六日這一天,方臘的造反之路終於走到了盡頭。民間故事當中有武松單臂擒方臘的情節,《水滸傳》當中也有魯智深擒方臘的描寫,但這都是後人的演繹,無論是民間故事還是文學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價值和意義,但是正如前面所說,這些都不能等同於歷史。儘管歷史的真相和細節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我們或許永遠都不可能知道,但是對於史料的記載我們理應給予尊重和認可,畢竟我們現在所謂的歷史,多數都是建立在文獻之上的。

歷史裏真實的方臘最後是被誰抓住的? 第2張

好了,廢話不多說,趕緊揭祕方臘最後是被誰抓住的,此人名叫韓世忠,就是後來那個在黃天蕩挫敗金兀朮,與岳飛、張俊、劉光世並稱爲宋朝“中興四將”的南宋抗金名將。不過此時的韓世忠還沒有什麼名氣,只是一個小軍官而已。真正的牛人一般可以分爲兩類,一類屬於大器晚成型的,厚積薄發,年輕時並不凸顯,隨着年齡的不斷增長才慢慢崛起;另一類是少年得志型的,年輕時即使沒有名聲大噪,但已經顯示出了過人的天賦或能力,而韓世忠就屬於後一種類型。多年之後,方臘同志如果地下有知的話,或許會覺得,被這樣的人擒獲似乎也不丟人。

可憐的方臘同志被小軍官韓世忠擒獲之後,老童按照之前說的,將其押解赴京,於八月二十四日被處死於宋都開封。方臘被擒之後雖還有小股起義軍在做抵抗,但已是秋後的螞蚱,不久之後便被蕩平。至此,北宋末年的方臘起義就畫上了一個悲壯的句號。

這一路下來我們似乎搞清楚了一些問題,但也產生了很多疑問,比如在對付北方几個少數民族政權上力不從心的宋朝軍隊爲什麼鎮壓起農民起義來就能如此威猛呢?難道只是因爲起義軍不堪一擊嗎?或許這確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是這其中恐怕還有更深層次的因素在起作用。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是憑藉着手中兵權奪取了後周柴氏政權才建立的宋王朝,或許從那個時候起,宋的統治者就把目光盯在了國內,看看誰不老實,誰有反心,即刻誅滅。在他們看來後院失火遠比外敵入侵要可怕得多,因爲他們自己就是從這條路上走過來的,太瞭解這其中的威脅了,絕對不允許存在異己勢力。至於外來的勢力嘛,好說,能打就打,不能打就給幾個錢嘛。這也是直接導致了宋王朝積貧積弱弊病的原因之一。

當然,如此複雜的問題絕對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講清楚的,而且對於同一個問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也是十分正常的。也正是因爲這種種疑問和各式各樣的解釋,才使得歷史具有了耐人尋味的一面,我想,這就是歷史的魅力所在。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