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打仗高掛免戰牌就能避免戰鬥嗎 真實歷史又是什麼樣的

古代打仗高掛免戰牌就能避免戰鬥嗎 真實歷史又是什麼樣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古代免戰牌,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古典演義小說中,我們經常看到,打仗的時候,如果一方打不贏,高掛“免戰牌”,另一方就會停手不打。直到免戰牌被取下來以後,戰爭纔會繼續。

古代打仗高掛免戰牌就能避免戰鬥嗎 真實歷史又是什麼樣的

那麼,在古代真正的戰爭中,這樣的情況會不會出現呢?

很多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這樣的情況只可能出現在小說中,真實的戰爭中是絕對不會出現的。

不過我想說的是,大家可能搞錯了。在古代戰爭中,這樣的事情其實經常發生。只不過在戰爭中所使用的並不是真的免戰牌,而是“求和信”之類的東西。而且,一般情況下,只要作戰的一方,向另一方遞交了求和信,另一方基本上都會同意。

舉個例子,當年蒙古人攻打金國中都。圍攻了一個月,終於把中都拿下來了。這時候,金國的皇帝提出向蒙古求和,並獻上自己的歧國公主。那時候,蒙古有大好的形勢,但是他們果斷撤退了。

那麼當對方求和的時候,爲什麼總能獲得應允呢?我認爲,這件事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考慮。

其一,戰爭要講究道義。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發動戰爭,是要講正當理由的。如果你有正當理由,戰爭就可以繼續打下去,而且打得理直氣壯。

有一句俗話叫做“伸手不打笑臉人”。所謂“笑臉人”,就是求和的人。在戰爭中,當對方已經求和了,你還要打下去的話,你就完全沒有道理了,大家也不會支持你了。

比如劉濞發動“七國之亂”的時候,當時他提出的理由是,晁錯禍亂朝政,搞削藩,這樣損傷到了他的利益。所以他心裏不滿,要舉起旗幟“清君側”。結果,漢景帝乾脆先把晁錯給殺了。你不是要“清君側”嗎?好啊,我自己先把君側給清了,看你還有什麼理由。

漢景帝殺了晁錯以後,可以說,劉濞就完全沒理由了。他要再打,他就是造反。所以後來,劉濞繼續打下去的時候,他就無法獲得百姓的支持。結果“七國之亂”很快被平定了。

古代打仗高掛免戰牌就能避免戰鬥嗎 真實歷史又是什麼樣的 第2張

(劉濞劇照)

其二,誰都不願意打仗。

爲什麼沒有人願意打仗呢?正所謂“殺敵一萬,自損三千”。在打仗的時候,就算你打贏了,也可能給自己造成巨大的損失。更何況你還不一定就能夠打贏。

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打仗的目的是爲了獲得天下。而要獲得天下,就要獲得老百姓的支持。老百姓當然是不願意打仗的,因爲打仗帶來的是妻離子散,是流離失所。如果你一定要窮兵黷武打下去,你肯定得不到支持,也得不到江山。

因此,古代如果能夠採用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往往不會選擇戰爭。

其實不只是古代,現代社會也是這樣。當兩國發生矛盾時,就採用“軍演”,秀肌肉,鹹嚇一下,接着便採用外交手段來解決。一般不會輕易地引入戰爭。

古代打仗高掛免戰牌就能避免戰鬥嗎 真實歷史又是什麼樣的 第3張

(劉備劇照

其三,停戰對勝利方有好處。

如果戰爭已經有壓倒性的優勢,一鼓作氣打下去肯定是最佳選擇。但如果戰爭並沒有壓倒性的優勢,這時候停戰對於戰敗一方有好處,對於戰勝一方,同樣有好處。有什麼好處呢?

如果戰勝一方得理不饒人,一定要打下去。戰敗一方被逼入絕境的情況下,他們會爆發出巨大的能量。所謂“兔子被逼急了也要咬你一口”,就是這個道理。戰敗一方迸發出巨大能量, 戰勝一方的戰爭消耗就會特別大。說不定還會反勝爲敗。

比如劉備在發動夷陵大戰的時候,孫權多次求和。但是劉備不同意。結果整個東吳的人同仇敵愾。劉備久攻不下,又遇到了天氣炎熱,糧草不足,最後反被打得大敗。

反之,如果你不死命地逼迫,對方反而可能會鬆懈。比如王翦攻打楚國的時候,他不打,只是屯兵在邊境上。楚國鬆懈下來,因此王翦一鼓作氣就把楚國給消滅了。

其四,同意講和是爲了謀求新的戰略。

中國古代的戰爭,向來就是講謀略的戰爭。同意講和,其實並不是真的講和,而是調兵遣將,尋求新的戰機。

這樣的情況,在古代真是太多了。最著名的就是“退避三舍”。晉國以遵守承諾爲藉口,求和,退讓。實際上,它並不是真的要退讓,真的要求和,而是把楚國軍隊引進晉國埋伏圈裏,以便消滅它。

由上面四點我們可以看出,“免戰牌”在古典小說中,其實是一種被提煉出來的寓意表達。

(參考資料:《中國通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