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免死金牌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嗎?它真的能免死保命嗎?

免死金牌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嗎?它真的能免死保命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沒有免死金牌卻有丹書鐵券,它真的能免死保命嗎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話說名著《水滸傳》中及時雨宋江殺死了閻婆惜逃到了小旋風柴進家裏,說起自己殺人犯法,擔憂牽累到柴進。柴進不以爲然,安慰宋江道:“兄長放心,遮莫做下十惡大罪,既到蔽莊,但不用憂心。不是柴進誇口,任他捕盜官軍,不敢正眼兒覷着小莊”。得知宋江只是殺了個“二奶”,不禁笑了起來:“兄長放心,便殺了朝廷命官,劫了府庫財物,柴進也敢藏在莊裏”。柴進何以如此無視法度,料定了官兵不敢來他家裏抓人?

原來,“爲是家間祖上有陳橋讓位之功,先朝曾赦賜丹書鐵券”。

免死金牌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嗎?它真的能免死保命嗎?

柴進是後周皇帝柴榮的後代,柴榮突然病逝時他的小兒子柴宗訓方纔7歲,不能服衆。手下的一員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黃袍加身建立了宋朝,爲了答謝柴宗訓讓位,宋太祖特地給柴家人赦賜了“丹書鐵券”,憑藉這個東西,柴家人子孫犯罪皆可免死,世代都能享受榮華富貴。這麼一看,“丹書鐵券”正是我們常說的免死金牌。這就難怪《水滸》裏柴大官人這麼吃香了。

這牛氣哄哄的鐵券卻也不是宋太祖趙匡胤首創的,目前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史載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之後,爲了鞏固統治,籠絡臣心,“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於宗廟”,就是把皇帝對功臣的誓言用丹砂寫在鐵券上,裝在金盒子裏放在用石頭建成的屋子裏,顯示了這誓言的莊重和堅固。但這時的鐵券還沒有免罪免死的功效,只是一種封侯納地的憑證。

並且那時漢高祖不只和自己手下搞這一套,經歷了“白登之圍”敗於匈奴後,劉邦曾聽取婁敬的建議和匈奴姌和通婚,並且以丹書鐵券的形式訂立了修好盟約。《太平御覽》記載:“作丹書鐵券曰‘自海(指瀚海,今貝加爾湖)以南,冠蓋之士處焉;自海以北,控弦之士處焉’”,盟書中冠蓋之士當指漢朝,控弦之士指匈奴,可見那時候高祖只要想跟誰發個誓就會想起用丹書鐵券。不過,將鐵券當做盟書,歷史上僅見此一例。

三國及魏晉南北朝時期未見有關於鐵券的記載,隋末宇文化及一尺白綾殺了隋煬帝楊廣之後,段達、王世充等7人擁立楊廣之孫越王楊侗爲帝。楊侗繼位之初,便加封這7人“金書鐵券”,後人考證即用金絲嵌入鐵板上的字跡中。然而身逢亂世,“七貴”都未得善終。

唐代已是記載“金書鐵券”十分普遍的朝代,這時的鐵券規制尺寸、用料重量、行文制詞和頒發的禮儀程序都有明確的規定。《通鑑紀事本末》記載唐玄宗頒給安祿山以及唐昭宗賜給田令孜、錢鏐的鐵券已經許諾給了極大的特權,其中包括其本人及子孫犯常刑可既往不咎,犯死罪可免死次數的內容。

而唐昭宗李曄於乾寧四年(公元897年)賜給鎮海、震東兩軍節度使錢鏐的金書鐵券,歷經千年,幾經波折得以留傳至今,其背後的故事正是我們今天要着重介紹的。錢鏐剛出生時因爲相貌醜陋險些被父母丟到井裏,但婆婆不忍把他救了下來,因此取名“婆留”,長大後參軍改名爲錢鏐,由於作戰勇猛升爲將領,並且逐步做大。

免死金牌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嗎?它真的能免死保命嗎? 第2張

因屢試不第,奮而寫下“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繼而組織起義軍一舉打入長安的黃巢,正是敗於錢鏐之手。不止如此,在藩鎮林立的唐末,錢鏐拒絕了其上司董昌擁兵自立的邀請,大破其兵,生擒董昌上報朝廷。唐昭宗甚爲感動,赦賜錢鏐丹書鐵券,券文有:“長河有似帶之期,泰山有如拳之日,唯我念功之旨,永將延祚子孫,使卿長襲寵榮,克保富貴。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錢鏐得此重賞之時,感動的大哭起來,告誡子孫遵紀守法,不能累恩。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不第後賦菊》

然而兩年後,唐朝覆滅。錢鏐不忍江浙百姓受刀兵之苦,自立爲吳越王。在而後這段紛亂的歲月裏,歷任吳越王遵守祖訓,重農桑,修河塘,廣開海運,使吳越國富甲江南,奠定了杭州“人間天堂”、“絲綢之府”的基礎。

宋初趙匡胤曾赦賜金書鐵券給柴氏族人及各大功臣,前文我們借《水滸傳》的故事已經敘述,暫且按下不表。錢鏐的孫子錢俶爲保百姓向宋太祖納土稱臣,奉詔入開封居住,之後宋太宗特命官員將錢家的鐵券請入皇宮觀賞,之後賜還給錢俶之子錢惟睿,錢氏仍享有公爵待遇。

宋末元兵入侵,曾有一家人攜此世代供奉的傳家寶逃難,不慎落入湖中。幸而56年之後,爲一漁民撈得,錢氏十四世孫錢世珪得知後,用十斛穀子換回,這塊唐代的金書鐵券終於又回到了錢氏手中,但券文後半段的金字大部分已經剝落。

明太祖朱元璋掃平元氏之後,決定對手下功臣論功行賞,但禮部的官員苦於均未見過以前的丹書鐵券,一時無從下手。這時一位見多識廣的翰林學士說起唐昭宗曾賜錢鏐金書鐵券,錢氏一族世代書香門第,那尊鐵券至今還供在錢氏宗祠。於是朱元璋一道聖旨令第十五世孫錢尚德攜祖傳金書鐵券進京,錢家人不敢怠慢,立即攜鐵券和祖上五位吳越王畫像入京。

朱元璋和當時的丞相李善長、禮部堂官共同觀賞了這件象徵了華夏正統皇權的金書鐵券。“其形如瓦,高今裁尺9寸,闊1尺4寸6分,厚1分5釐,重132兩”,券上文字24行,每行14字。觀賞後禮部官員照樣製作了一塊木模,留作格式,以備後用。念及錢氏祖上保境安民,後世德行有口皆碑,朱元璋特意設宴款待錢尚德一行,並將鐵券及五王畫像賜還。

卻說這丹書鐵券,後來改爲金字實際應該稱作金書鐵券,歷朝開國功臣都曾受賜,而真正能像券文上約定那般子孫世代安享富貴的寥寥無幾。這種在我國封建皇權下誕生的特殊產物,集籠絡、迷醉、收買的作用於一身,是君主“固皇權,保社稷”的重要手段,始見於漢朝,盛行唐宋,在明代完善。

免死金牌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嗎?它真的能免死保命嗎? 第3張

《明通鑑》記載赦賜金書鐵券因受封的功勞、爵位而大小不一,所賜待遇免死次數均有規制,且一制兩式,一塊頒賜大臣,一塊藏於宮廷內府,以便後世勘驗。券文在許以承諾免除種種刑罰的同時,開頭都要附加一句“除謀反外”,往往手持鐵券的特權階級行爲不端,又或者受封者實在功高震主,依舊難逃制裁。比如幫劉邦打下江山的韓信、爲朱元璋立下汗馬功勞的藍玉、李善長等都未得善終。

爾達自起兵以來,爲朕首將,十有六年,廓江漢,清淮楚,電掃兩浙,席捲中原,威聲所振,直連塞外。其間降王、縛將,不可勝數。頃者,詔令班師,星馳來赴。朕念爾勤勞既久,立功最多,今天下已定,論功行賞,朕無以報爾,是用加爾爵祿,使爾子孫世世承襲。朕本疏愚,皆尊前代哲王之典禮。茲與爾誓:“除謀逆不宥,其餘若犯死罪,爾免三死,子免二死,以報爾功。”高而不危,所以常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常守富也。——中山王徐達受封丹書鐵券券文節選

說回唐末錢鏐的那塊金書鐵券,建國後,錢氏族人將此物捐獻國家,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目睹這塊飽經滄桑的歷史文物,我們不禁感嘆若非錢鏐始終奉行“保境安民”的思想,深得百姓愛戴,若非後世子孫恪守家規,安能千百年來生生不息,子孫遍佈神州大地。杭州西湖邊上,至今還有一座錢王祠紀念他的功績。

建國之初,外交部曾費大週摺接錢鏐的第三十三世孫錢學森回國,原是錢老仍舊一身本領和一顆赤子之心。當時,中國科學院有“三錢”: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外加著名學者錢鍾書、錢穆,外交家錢其琛均爲錢王后裔,一時傳爲美談。

免死金牌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嗎?它真的能免死保命嗎? 第4張

福佑錢氏一族世代人才輩出的難道是那塊金書鐵券嗎?不是,是錢氏家族世代克勤克儉的家風和不忘前人初心的德行堅守。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