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斷送南明江山的罪魁禍首 竟然是一身正氣的他們

斷送南明江山的罪魁禍首 竟然是一身正氣的他們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這副對聯相信大家耳熟能詳,背後的意義很深刻,就是要讀書人不僅僅要讀書,而且還要關心國家大事。這副對聯的撰寫者是顧憲成,是東林黨的創始人。

東林黨在歷史上赫赫有名,是正義的化身,一身正氣,在明末與鄭貴妃、魏忠賢等作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其中最爲著名的事件當屬“爭國本”,就是圍繞着明神宗萬曆皇帝的繼承人問題而進行的鬥爭。

明神宗的皇后多年不育,皇長子朱常洛(後來的光宗)是妃子王氏生的。1586年(萬曆十四年),朱常洛五歲時,神宗的寵妃鄭氏生下皇三子朱常洵。按照封建禮制的“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應當立朱常洛爲太子。但是神宗寵愛鄭氏,不僅封她爲貴妃(常洛的生母王氏未封貴妃),還想立朱常洵爲太子。

神宗爲了留住立朱常洵爲太子的機會,一直不冊封朱常洛爲太子,打算一直拖下去。1593年(萬曆二十一年)正月,神宗下詔將長子朱常洛和另外兩個兒子朱常洵、朱常浩同時封王,而不明確皇位繼承人,以便朱常洵仍有被立爲太子的機會。包括顧憲成、顧允成兄弟在內的許多廷臣,上奏阻止這一詔令的頒發。神宗迫於公議,於二月間收回了三王並封之命。最終在東林黨人的不懈努力下,朱常洛最終繼位,是爲明光宗,福王朱常洵只得到自己的封地去做王爺了。

斷送南明江山的罪魁禍首 竟然是一身正氣的他們

“爭國本”事件不僅在當時轟轟烈烈,甚至影響到了幾十年以後的朝局,而且影響很深刻,後果很嚴重。

時間一晃而過(當然對於崇禎皇帝十分難熬),到了1644年,三月二十九日,大順軍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縊身亡,明王朝中央政權被瓦解了。一個多月以後,在南京陪都的留守六部才知道崇禎殉國,三位皇子下落不明的消息,國不可一日無君,爲了領導南方的復明大業(這個時候清朝還不是明的敵人,大順農民軍纔是殺君滅國之大仇人),必須立一個皇帝來主持大局。

在介紹皇位繼承之前,有必要先介紹一下南京陪都的情況,明朝實行兩都制,這都是因爲朱棣篡位之後遷都北京的產物,因爲南京是他爸定下的首都,朱棣自己又想回到自己的老根據地北平,所以只好實行兩都制,這樣不會顯得自己不孝順,畢竟封建社會,孝可是頭一等的大事。

所以南京也保留了一套行政部門,但是都是徒有虛名而已,並沒有實權,到了明朝中後期,南京衙門裏面不是被貶的就是來養老的,沒什麼大事。其中,只有幾個職務還是有點實權,在留都握有實權的是南京參贊機務兵部尚書、南京守備太監和提督南京軍務勳臣,都是掌軍的,軍權纔是最實在的,其中又以兵部尚書爲最高指揮官。

此時,南京兵部尚書是史可法,大家肯定都知道,誓死不降清的民族英雄,與文天祥齊名。他是東林黨人,也許沒有正式“入黨”,但是政治觀點與東林黨人很接近,而且他的老師是東林黨大佬,左光斗,所以你要說他不是東林黨人,估計沒有人相信。

但是此時,他還沒有成爲英雄,所以要出來主持大局,號召南方殘餘力量團結起來恢復大明王朝。第一個問題就是,要團結在誰的周圍,直白的說就是誰來當這個皇帝?

那來看看皇位繼承的規則,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立下規矩,叫做“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就是說有嫡子就立嫡子,沒有嫡子就立長子,父親死了兒子繼承,如果沒有兒子,那麼就弟弟繼承。

崇禎皇帝在公元1644年三月二十九日於紫禁城景山上吊殉國,崇禎的三個兒子都在戰亂中被俘,被殺或者下落不明,總之崇禎已經沒有兒子來繼承皇位了,沒辦法父死子繼,那隻能兄終弟及了。

那我們再看看“兄終弟及”,就是看崇禎皇帝朱由檢是否有親兄弟。崇禎皇帝的父親是明光宗朱常洛,一共有七個兒子。

【1】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明光宗朱常洛皇長子,明思宗朱由檢同父異母兄,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歲即位,在位七年。我們都知道,崇禎皇帝繼承的就是朱由校的皇位,所以這個時候朱由校早就死了,不可能繼承皇位。

斷送南明江山的罪魁禍首 竟然是一身正氣的他們 第2張

【2】簡懷王朱由㰒,生四歲殤。

【3】 齊思王朱由楫,明光宗朱常洛第三子、母王選侍。朱由楫八歲就夭折,泰昌年間追封爲齊思王。

【4】懷惠王朱由模,明光宗朱常洛第四子,五歲殤。

【5】朱由檢(1611年-1644年),母孝純皇太后劉氏,明光宗第五子,即後來的明思宗,就是我們常說的崇禎皇帝。

【6】 湘懷王朱由栩,明光宗第六子、母定懿妃,朱由栩出生不久就夭折。

【7】惠昭王朱由橏,明光宗第七子、母敬妃,朱由橏出生不久就夭折。

綜上所述,崇禎的親兄弟在崇禎上吊之前都已經去世了,很顯然,連兄終弟及也不能實現了。

那隻能再往上追溯,找堂兄弟,那麼堂兄弟就是崇禎父親的兄弟的兒子了。我們看看崇禎的父親,明光宗朱常洛有幾個兄弟。光宗的父親,明神宗朱翊鈞的兒子列表如下:

【1】長子朱常洛,明光宗,母孝靖皇后王氏。

【2】次子朱常漵,邠哀王,母鄭皇貴妃(一說爲常順妃),甫生即死。

【3】三子朱常洵,福忠王,母鄭皇貴妃。

【4】四子朱常治,沅懷王,母鄭皇貴妃,早夭。

【5】五子朱常浩,瑞王,母周端妃。

【6】六子朱常潤,惠王,母李皇貴妃。

【7】七子朱常瀛,桂端王,母李皇貴妃。

【8】八子朱常溥,永思王,母李順妃,早夭。

很簡單,從次子到八子都是庶出,那麼長幼論序,因爲次子朱常漵剩下來就死了,那麼很明顯應該朱常洵,即老福王這一支最親最長。

老福王在戰亂中被李自成殺了燉成了“福祿宴”,但是他的兒子還是在的,小福王朱由崧在家破人亡之後流落到淮安,此時論血親,他最親,論地點,淮安離南京也是朝發夕至,所以福王朱由崧繼位從法統上來說有着無可爭議的合法性。

斷送南明江山的罪魁禍首 竟然是一身正氣的他們 第3張

圖——明神宗繼承人世系表

本來,史可法可以以南京首席大臣的身份擁立福王朱由崧登基,把明朝剩餘的力量團結起來,趁着清軍在北方與大順軍作戰,迅速收復山東、河南等大批正處於無政府狀態的國土,並積極備戰,無論清軍與流寇誰獲勝,南明朝廷都可以以逸待勞,坐收漁人之利。

然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東林黨人,一身正氣的東林黨人這個時候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他們想,如果福王朱由崧繼位了,會不會對東林黨人進行反攻倒算啊?因爲在五十年之前,由於東林黨人的據理力爭,老福王朱常洵失去了繼承皇位的機會,被趕到西安做了福王,並最終被李自成煮了,現在小福王做了皇帝,會不會爲他老爹報仇呢?

所以,東林黨人暗暗的下了決心,這次一定要阻止小福王上位,否則東林黨人下場會很慘。

在籍禮部侍郎錢謙益當時被視爲東林黨魁,他兩次從原籍常熟趕往南京,以“立賢”爲名,到處遊說,提議迎立潞王朱常淓。支持錢謙益的有南京兵部侍郎呂大器、南京戶部尚書高弘圖、右都御史張慎言、詹事府詹事姜曰廣等人。

這個時候史可法陷入了矛盾之中,潞王朱常淓是神宗皇帝的侄子,而福王朱由崧則是神宗皇帝的親孫子,論血緣關係,無疑福王朱由崧更近。史可法既擔憂福王登基後會對東林黨人不利,又覺得應該按照倫理立小福王。

最終,他還是沒有敵過東林黨人的小算盤,寫了一封信給當時的鳳陽總督馬世英,說“福王不賢”,並列舉了七條不賢的證據。最後爲了兩邊不得罪,打算擁立遠在廣西的桂王朱常瀛登基。

而此時,福王坐不住了,眼看到手的皇位要丟,他不能忍了!既然正規路子走不通,那隻能採取點非常手段了!於是,他聯繫了總兵高傑、黃得功、劉良佐等人,欲通過軍事手段強行上臺,而高、黃、劉等人也是求之不得,因爲如此一來他們便是“策立之功”,政治地位將會得到極大的提升,榮華富貴隨之而來,於是他們打定主意擁立福王。

原本他們三人的頂頭上司鳳陽總督馬世英已經與史可法商定好迎立桂王,但是手下總兵已經選定福王,他只好順風使舵的轉向福王,如此一來,福王在三總兵的擁立之下,到南京即位,史稱弘光皇帝。原本振振有詞的東林黨人,在強大的武力之前,也只能默默的承認了福王的登基。

斷送南明江山的罪魁禍首 竟然是一身正氣的他們 第4張


雖然福王的繼位合乎法理,但是在過程中卻發生了波折,並且帶來了一個很嚴重的後果,那就是形成了軍人干政的局面,江北三鎮(後來是四鎮)尾大不掉,朝廷根本沒法調動,軍閥們各自守着自己的地盤,不願爲了朝廷去賣命,最終導致面對有利形勢而不作爲,錯失了收回河南、山東失地的機會,讓南明在之後面對清軍時處於了極其不來的地位,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在這個過程中,南京首席大臣史可法應當承擔最主要的責任,如果他能從大局出發,摒棄黨派的利益,堅持擁立合法性最高的福王繼位,那麼他就是策立第一功臣,就不會發生後來的軍人干政,尾大不掉的情況。那麼弘光政權也不會在一年之中就土崩瓦解,並且導致了後期的一系列的嚴重後果,可以說是史可法、東林黨人斷送了南明中興的希望,斷送了南明的半壁江山

斷送南明江山的罪魁禍首 竟然是一身正氣的他們 第5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