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主父偃做了什麼事?就被皇帝召見一年升官四次

主父偃做了什麼事?就被皇帝召見一年升官四次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朝時,有個知識青年名叫主父偃。主父偃是當時的齊國人,混的是齊國的文化圈。可是,他卻相當不受齊國的知識青年待見。爲何?因爲主父偃是個知識叛徒。剛開始,他學習的是縱橫術。眼看着天下太平,縱橫術沒有用武之地,他才改換門庭,學習了儒術。

儒術是當時的名門正派,面對主父偃這個半路出家的投機者,齊國的儒生們從來不拿正眼瞧他,而且還常常奚落他。主父偃發現在齊國沒有機會,就離開齊國,到了燕國。可是,燕國人同樣不鳥他。沒辦法,主父偃只好又到了趙國。結果呢,濤聲依舊,趙國還不如燕國呢。

一路漂泊的落魄青年主父偃,在走投無路之際,一怒之下,乾脆來到了西漢的都城長安,成了一名心懷理想的“長漂”。

但長安城裏類似的理想者太多了,根本沒有一個渠道讓他們把理想變成現實。主父偃依然混得很慘。

主父偃做了什麼事?就被皇帝召見一年升官四次

越來越慘。

就在他幾乎要餓死的時候,機會來了。漢武帝求賢若渴,發佈求賢令,不拘一格,廣招人才。主父偃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融合自己所學的縱橫術和儒術,從實際出發,找準大漢朝的痛點,給漢武帝上了一道洋洋灑灑的奏章。奏章的主題只有一個:如何加強中央集權——而這正是漢武帝迫切需要的。

結果,早晨送去奏章,晚上就被漢武帝召見了。

主父偃做了什麼事?就被皇帝召見一年升官四次 第2張

漢武帝見到主父偃,說了一句十分煽情的話:“公等皆安在?何相見之晚也?”(當時召見的,還有另外兩人)。

一席對談,漢武帝馬上給主父偃封了官——郎中。郎中這個官的級別不高,但屬於皇帝的貼身祕書和顧問,所謂上達天聽,做出的成績很容易被領導看到。

主父偃很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接連給漢武帝上奏章。漢武帝大爲讚賞,結果一年之內給他升了四次官,直至省部級幹部——中大夫。

主父偃上的這些奏章中,最著名的一篇是講“削藩”的,後來,漢武帝依此頒佈了一個詔令——《推恩令》。

削藩,是從漢武帝的爺爺漢文帝開始就想幹的事兒。但是漢文帝收效甚微。到了漢景帝時,聽從晁錯的建議,強行削藩,結果招致了“七國之亂”,晁錯也因此被腰斬。後來多虧大將軍周亞夫率兵平叛,漢景帝才虛驚一場。

同樣是削藩,主父偃就比晁錯高明多了。主父偃不硬來,他的辦法是迂迴的:讓封國的諸侯王,把領地分封給子弟們,然後漢武帝給這些子弟賜以侯爵,以示天恩。

這個辦法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以推恩的外表,包裝着削藩的內核。如此一來,封國被自動瓜分,成了一個個的小候國,對漢武帝就構不成什麼威脅了。

漢武帝是個心懷大略的帝王。爲了能夠集全國之力,痛擊匈奴,他前半生做的所有事情,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加強中央集權。而主父偃上的所有奏章,都緊緊圍繞着這個主題。

從主父偃的逆襲來看,抓住時代的主題太重要了。用今天的說法,就是要站在“風口”上,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嘛: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主父偃只因做對了一件事 就被皇帝召見一年升官四次漢朝時,有個知識青年名叫主父偃。主父偃是當時的齊國人,混的是齊國的文化圈。可是,他卻相當不受齊國的知識青年待見。爲何?因爲主父偃是個知識叛徒。剛開始,他學習的是縱橫術。眼看着天下太平,縱橫術沒有用武之地,他才改換門庭,學習了儒術。

主父偃做了什麼事?就被皇帝召見一年升官四次 第3張

儒術是當時的名門正派,面對主父偃這個半路出家的投機者,齊國的儒生們從來不拿正眼瞧他,而且還常常奚落他。主父偃發現在齊國沒有機會,就離開齊國,到了燕國。可是,燕國人同樣不鳥他。沒辦法,主父偃只好又到了趙國。結果呢,濤聲依舊,趙國還不如燕國呢。

一路漂泊的落魄青年主父偃,在走投無路之際,一怒之下,乾脆來到了西漢的都城長安,成了一名心懷理想的“長漂”。

但長安城裏類似的理想者太多了,根本沒有一個渠道讓他們把理想變成現實。主父偃依然混得很慘。

越來越慘。

就在他幾乎要餓死的時候,機會來了。漢武帝求賢若渴,發佈求賢令,不拘一格,廣招人才。主父偃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融合自己所學的縱橫術和儒術,從實際出發,找準大漢朝的痛點,給漢武帝上了一道洋洋灑灑的奏章。奏章的主題只有一個:如何加強中央集權——而這正是漢武帝迫切需要的。

結果,早晨送去奏章,晚上就被漢武帝召見了。

主父偃做了什麼事?就被皇帝召見一年升官四次 第4張

漢武帝見到主父偃,說了一句十分煽情的話:“公等皆安在?何相見之晚也?”(當時召見的,還有另外兩人)。

一席對談,漢武帝馬上給主父偃封了官——郎中。郎中這個官的級別不高,但屬於皇帝的貼身祕書和顧問,所謂上達天聽,做出的成績很容易被領導看到。

主父偃很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接連給漢武帝上奏章。漢武帝大爲讚賞,結果一年之內給他升了四次官,直至省部級幹部——中大夫。

主父偃上的這些奏章中,最著名的一篇是講“削藩”的,後來,漢武帝依此頒佈了一個詔令——《推恩令》。

削藩,是從漢武帝的爺爺漢文帝開始就想幹的事兒。但是漢文帝收效甚微。到了漢景帝時,聽從晁錯的建議,強行削藩,結果招致了“七國之亂”,晁錯也因此被腰斬。後來多虧大將軍周亞夫率兵平叛,漢景帝才虛驚一場。

同樣是削藩,主父偃就比晁錯高明多了。主父偃不硬來,他的辦法是迂迴的:讓封國的諸侯王,把領地分封給子弟們,然後漢武帝給這些子弟賜以侯爵,以示天恩。

這個辦法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以推恩的外表,包裝着削藩的內核。如此一來,封國被自動瓜分,成了一個個的小候國,對漢武帝就構不成什麼威脅了。

漢武帝是個心懷大略的帝王。爲了能夠集全國之力,痛擊匈奴,他前半生做的所有事情,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加強中央集權。而主父偃上的所有奏章,都緊緊圍繞着這個主題。

從主父偃的逆襲來看,抓住時代的主題太重要了。用今天的說法,就是要站在“風口”上,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嘛: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