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20萬唐軍灰飛煙滅,唐玄宗最不願提起的戰事

20萬唐軍灰飛煙滅,唐玄宗最不願提起的戰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唐玄宗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早在安祿山叛亂之前,唐玄宗曾發動過一次對外的戰爭,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場戰爭竟會成爲心中永遠的痛:唐朝不但以失敗告終,而且前後損失兵馬達20餘萬!

更要命的是,這場戰爭讓狼子野心的安祿山發現唐朝看似無比強大,實則不堪一擊,於是加快了謀反的準備……

這個讓唐軍損兵折將大敗虧輸、令唐玄宗臉上無光的國家就是南詔國,當時是唐朝的藩屬國。

南詔國與大唐的關係一直很好,按時朝貢,然而這一切,到了天寶九年,被唐朝太守張虔陀打破!

這一年,南詔國國王閣羅鳳偕同妻子依例前去拜會雲南郡太守張虔陀。

張虔陀依仗大唐的威勢,向閣羅鳳索要財貨,遭到拒絕後,惱羞成怒,侮辱了閣羅鳳的妻子,而且惡人先告狀,向朝廷密報閣羅鳳企圖謀反。

閣羅鳳忍無可忍,於年底舉兵叛唐,攻陷雲南郡,殺死了張虔陀,然後攻取了“姚州及小夷州凡三十二(1)”。

消息傳到長安,唐玄宗大怒,詔令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討伐南詔國。

鮮于仲通是個草包,無德無才,劍南節度使一職靠巴結當時熾手可熱的外戚楊國忠得來。

20萬唐軍灰飛煙滅,唐玄宗最不願提起的戰事

接到皇帝詔書,鮮于仲通不敢怠慢,親率8萬大軍征討南詔國。

閣羅鳳見唐軍勢大,有心求和,派使者到鮮于仲通軍中解釋起兵原因,但是傲慢的鮮于仲通趕走使者,揮師南下,企圖生擒閣羅鳳,向皇帝報功。

閣羅鳳再次派出使者,表示願意放回唐軍俘虜,與唐朝重修舊好,依舊被鮮于仲通拒絕。

絕望的閣羅鳳向吐蕃求援,得到吐蕃軍隊的支援。

眼高於天的鮮于仲通根本沒把彈丸小國南詔放在眼裏,急躁冒進,“與羅鳳戰於瀘南,全軍陷沒(2)”,八萬唐軍精銳,遭到南詔和吐蕃兩國軍隊的夾擊,戰死者達到6萬,“士卒死者六萬人,仲通僅以身免(3)”。

鮮于仲通狼狽逃命,甚至連在軍中的兒子都顧不上了,直到逃回成都,懸着的心才終於放下。

唐軍戰敗的消息傳回唐朝,舉國震驚,唐玄宗不甘心失敗,任命李宓爲劍南節度使,於天寶十三年,再次征討南詔國。

爲了洗雪前恥,唐朝在全國進行了大範圍的徵兵,關於這次徵兵,大詩人白居易在《新豐折臂翁·戒邊功也》中傳神的描寫“……無何天寶大徵兵,戶有三丁點一丁。點得驅將何處去,五月萬里雲南行……是時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將大石捶折臂。張弓簸旗俱不堪,從茲始免徵雲南……”

唐軍共徵集數萬男丁入伍,再加上安南等藩屬國軍隊共約10萬餘人(一說7萬),兵分三路進發。

李宓和閣羅鳳是至交好友,不願與其兵戎相見,但皇命在身,不敢違抗,只能領軍出征。

20萬唐軍灰飛煙滅,唐玄宗最不願提起的戰事 第2張

出發之時,正值夏季,唐軍很多北方士兵水土不服,沿途不斷有人死去,使唐軍戰鬥力和士氣受到極大影響。

白居易詩中“……聞道雲南有瀘水,椒花落時瘴煙起。大軍徒涉水如湯,未過十人二三死……(4)”是對唐軍行軍最真實的寫照。

在吐蕃和南詔軍隊的攻擊下,三路唐軍先後戰敗,主將李宓投水而死。

戰後,閣羅鳳下令收集唐軍陣亡將士葬於西洱河南岸和舊鋪,刻碑勒石題爲“大唐天寶戰士冢”。

唐朝兩次征討南詔之戰,戰死士兵達20餘萬,“楊國忠隱其敗,更以捷聞,益發中國兵討之,前後死者幾二十萬人(5)”。

此戰之後,唐朝再也無力征討南詔,而南詔則逐步攻佔南雲全境,並且和吐蕃結成堅固的同盟,成爲唐朝西南方向的新威脅!

這場戰爭,不僅嚴重削弱唐朝實力,還暴露出唐軍承平日久訓練不足等等一系列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征討南詔之戰可以算得上唐朝由盛轉衰的序幕。

野心家安祿山發現大唐王朝不過是外強中乾,於是在此戰結束的第二年(即天寶十四年)起兵造反,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爆發!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唐軍抵擋不住安祿山叛軍,唐玄宗逃往四川避難。

大唐王朝從此不可避免的走上了下坡路!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