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六國被滅之後各國都有何舉動?爲什麼只有韓國在策劃復國?

六國被滅之後各國都有何舉動?爲什麼只有韓國在策劃復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六國被滅之後各國都有何舉動?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公元前231年,秦國在經歷了六代變法之後,已經成爲了戰國時代最爲強大的諸侯國,在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支撐之下,它開始發動滅國之戰。首當其衝的是與秦國有着廣闊的相鄰地域的韓國,秦國以水工鄭國疲秦事件爲由攻打韓國,最終已經支離破碎的韓國並不能夠抵抗秦國的進攻,於是韓王安向秦國俯首稱臣,韓國由此滅亡。

攻下韓國之時是,秦國滅國之戰的開始,之後的秦國更是勢如破竹,在蒙恬、王翦、王賁這三位軍事奇才的帶領之下南征北戰,最終消滅了山東六國,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性質的王朝。但在秦國發動滅國之戰之後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在滅亡的六大諸侯國當中,只有韓國曾經策劃過復辟的計劃,也只有韓國將這樣的計劃付諸實施過。

六國被滅之後各國都有何舉動?爲什麼只有韓國在策劃復國?

那麼爲什麼只有韓國做過這樣的事情?難道其他的國家真的對於自己的國土已經沒有任何的留戀了嗎?我們今天就來重點的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看一下爲什麼只有韓國想要恢復自己的統治?

韓國由一個忠勇正直國家變成一個崇尚陰謀權術國家

第一個原因要從韓國長期以來奉行的政治制度說起。韓國的發展是比較具有戲劇性的,它曾經是一個忠勇正直的國家,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趙氏孤兒事件,就是韓國一手策劃的,而在《史記》當中,司馬遷也將“計全趙孤”這件事稱之爲是韓國一直以來的陰德,也就是說,因爲這樣的一件事,韓國的形象還是非常正面的。

但隨着歷史的推移,韓國在形象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自從韓昭侯申不害變法之後,韓國就從一個忠勇正直的國家變成了一個崇尚陰謀權術的國家。自此之後,在韓國的歷史上發生了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說我們上述提到過的水工鄭國疲秦事件,又或者是韓非遊說秦國等等,這種陰謀權術的盛行讓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都不能夠倖免於難。

由此可見,韓國已經在這條道路上無法自拔了,而我們上述所說的謀劃復辟的事件,就是這種崇尚陰謀權術的一種具體的體現。

六國被滅之後各國都有何舉動?爲什麼只有韓國在策劃復國? 第2張

張良策劃復辟的三層計劃

當時策劃復辟的人是張良,他將這個計劃的目的分爲了三層,

第一:希望能夠佔領韓國原來的都城,同時迎回韓王安,再次復興韓國的統治。

第二:在上述一層的基礎之上退一步,迎回韓王安之後尋找一個僻靜安全的地方就地立國,再次傳承韓國的統治。

第三:則是最壞的打算,就是隨便擁立一位韓國曾經的貴族上位,同時建立新的韓國。這是張良的三個打算,同時他還聯繫了當時的魏國和楚國,希望魏國和楚國能夠給予他們經濟上和軍事上的支持,但是同時他又在明面上極力地撇清自己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如此一來,就能夠把他的計劃轉移到地下進行實施,成功的提高了計劃的成功率。

六國被滅之後各國都有何舉動?爲什麼只有韓國在策劃復國? 第3張

秦國將領王賁從根源上切斷韓國舊部

但讓張良沒有想到的是,秦王嬴政派出的將軍王賁也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當時的他並沒有選擇出兵圍剿韓國反抗的人員,因爲王賁十分清楚這些選擇參加復辟的人,他們大多數都是屬於當時的遊俠。

也就說這些人並沒有固定的落腳地方,甚至很多人都沒有固定的身份,因此,在正規的軍隊面前他們的流竄實力是非常強的,一旦戰爭打響就很容易逃竄到各個地方,在秦國軍隊撤回之後他們又極其容易再次聚集。

因此,直接派兵圍剿叛亂人員的方式是治標不治本的,想要解決韓國的叛亂最根本上要切斷他的支持,也就是阻斷其他國家與韓國舊部的往來,不再讓其他諸侯國給予他糧草和人員上的支撐,如此一來,韓國的舊部就會成爲坐吃山空的一支空頭部隊,到那個時候再去圍剿則會事半功倍。

所以王賁首先選擇了輕兵奇襲楚國,讓楚國王室明白與秦國作對的後果,同時讓他們將注意力轉移到建設自己國家上去,這樣的威懾作用讓楚國不再有幫助韓國的心思,而韓國舊部也就失去了楚國在人員上的支持,一時之間部隊人數減少了大半。

六國被滅之後各國都有何舉動?爲什麼只有韓國在策劃復國? 第4張

同時又在軍事上向魏國施加壓力,迫使魏國切斷了對韓國經濟上的支持,之後,張良所帶領的韓國舊部的局面就非常的嚴峻了。這時王賁帶領部隊北上,一舉消滅了作亂的韓國舊部。

我們從上述這個過程當中可以看到,其實他們這樣的策劃根本目的並不是爲了想要去組織一部分勢力與秦國對抗,或者說並不是從根本上就想建立一個新的韓國,而是希望通過復辟的這個由頭來拉攏其它的國家對抗秦國,通俗點講,就是在秦國東進的道路上使絆子,這其實是一種嫉妒性的抱負,並不是真正的想要恢復韓國的統治。

所以我們從張良那三點目標上,以及後來王賁的應對政策上就可以看到,張良的整個計劃都充滿着對於陰謀權術的運用,自以爲計劃十分完美,但是卻沒有想到這個計劃實施起來的困難程度,以及所有會發生的意外情況。

因此,一旦對手沒有按照他的思路進行思考,整個計劃極其容易全盤結束。所以韓國之所以會策劃這樣的一個可笑的復辟計劃,首先是因爲他崇尚陰謀權術的原因。

六國被滅之後各國都有何舉動?爲什麼只有韓國在策劃復國? 第5張

韓國韓安王還在,只是向秦國俯首稱臣而已,並沒有徹底滅亡

其次是韓國並沒有徹底的滅亡,我們從張良的計劃當中可以看到韓王安還是安全的存在的,他只是向秦國俯首稱臣而已,也就是在名義上韓國是滅亡了,它的宗廟社稷也不復存在了,可是實際上這個國家的舊部還存在,這個國家的國王也沒有死亡,所以韓國其實有着復辟的基礎。

它不像燕國和趙國那樣,在滅亡之前還進行了拼死抵抗,當時的燕國太子丹和趙國的趙王嘉可以說是以秦國進行了一場魚死網破的鬥爭,那一場戰爭極其慘烈,同時也將燕國和趙國最後的一點實力消耗殆盡,所以自此之後這兩個國家並不存在着復辟的可能,它們沒有實力支撐。

同時燕國、趙國也缺少了一個核心的領導,君主的死亡意味着所有後路的切斷,所以說韓國相比於這些國家擁有很多的先天優勢,它沒有與秦國進行大規模的戰爭而是俯首稱臣,導致它的基礎實力還存在,韓王安的投降讓其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作爲一個國家核心的國君還存在。

韓國還有一代謀臣張良作爲計劃的策劃者,所以韓國在客觀條件上是非常充分的,也正是因爲這些客觀條件的影響,才讓韓國策劃了一場並不成功的復辟計劃。

六國被滅之後各國都有何舉動?爲什麼只有韓國在策劃復國? 第6張

韓國被滅亡後,背後又強大的大國力量支撐

第三點就是韓國作爲第一個被秦國消滅的國家有着很多的後援力量,我們上述也提到過魏國和楚國雖然沒有明目張膽地給韓國提供支持,但卻在暗地裏提供糧草和人員的支撐,有這兩個老牌諸侯大國的支持,韓國的舊部做起一些事情來自然是如魚得水的。

而那個時候趙國燕國也在積極準備着與秦國的戰鬥,北方的匈奴也對秦國虎視眈眈,同時,爲了防止匈奴南下,秦國不得不派蒙恬帶領重兵堅守在當時的九原,讓本就不夠用的秦國部隊更加的捉襟見肘,所以在那個歷史時間段,秦國實際上要將自己一個國家的力量分成多個部分,應對不同勢力所帶來的威脅,因爲這些勢力都有可能成爲韓國作亂的背後支持,他們都有策劃反動計劃的先決條件。

如果韓國能夠拖住秦國東進的步伐,那麼相應的山東其他諸侯國就能夠擁有更多的反擊時間。而其它的國家在滅亡之後則不具備這個條件,因爲在韓國滅亡之後,秦國的戰略部署更加的完備,蒙恬所帶領的九原戰區正式成型,在中原和匈奴之間橫亙着一條巨大的屏障匈奴並沒有辦法南下,而趙國滅亡之後,山東六國更是失去了一個強大的軍事支撐,而魏國滅亡之後,山東六國當中經濟最爲富庶的國家不復存在。

六國被滅之後各國都有何舉動?爲什麼只有韓國在策劃復國? 第7張

因此,其他國家則是失去了很多強大的支持,所以說後援力量是韓國能夠策劃這樣一個計劃的重要原因,失去了那些後援力量韓國則就如同秋後的螞蚱一樣了。

在忠臣張良的帶領下,韓國復國運動受到其他國家的鼓動

第四點則是因爲其他國家的一些鼓動,其實韓國滅亡之後,山東的其他諸侯國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機,他們明白秦國已經開始發動滅國之戰,那麼腳步就一定不會停止,所以他們所面對的環境是日益的嚴峻。

因此,如果能夠有一個勢力在秦國東進的道路上設置一些障礙,那麼他們將會有充足的時間來面對將要發生的危險,而已經滅亡的韓國,無異於就是最好的選擇,因爲那個時候韓國的背後還有着他們五大諸侯國的支持,韓國的韓王安也沒有死亡,張良的家族在韓國五代爲相,其對韓國也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韓國就成爲了被其他國家利用的這麼一個對象。

但實際上說是利用並不是十分的恰當,因爲在張良的心目當中是真的想要恢復韓國的統治,是真的想要重新建立一個屬於他的韓國,他們之間的合作應該說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張良用自己所組成的勢力爲他們爭取準備戰爭的時間,而他們則爲張良提供力所能及範圍之內的一切支持。

實際上,張良的這種做法並不能夠說是完全沒有任何意義的,至少他爲韓國的未來做出過努力,其實像是韓國這樣的國家也僅此一個而已。

六國被滅之後各國都有何舉動?爲什麼只有韓國在策劃復國? 第8張

趙、魏、齊、楚等諸侯國被秦國滅亡後有怎樣舉動

趙國雖然後來又北上建立了代國,但是也失去了復辟趙國統治的可能性,而魏國、齊國、燕國等等的國家,自從滅亡之後就再也失去了蹤跡,很多年後,這些國家也都被淹沒在了歷史的風沙當中再不復當年的盛況。

後來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曾實地考察過魏國曾經的都城大梁,我們都知道秦國攻打魏國靠的是水攻,在茫茫大水當中浸泡了幾個月的大梁王城,在漢朝的時候依舊是一片廢墟,看到這樣的荒涼景象,再想想曾經大梁城的盛況,太史公的感慨悠然而發。

而最令人惋惜的還是齊國,它位於東海之濱,是當時那個時代經濟發展位居前列的諸侯大國。它的歷史底蘊也極其深厚,曾經還與秦國並稱爲東西二帝,經濟實力也是十分的強大。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諸侯大國,在最後的歲月裏竟然沒有掀起半點的波瀾,其他五個國家滅亡之後,齊國也波瀾不驚地倒下了,它甚至都沒有組織起一場像樣的反擊。

像是楚國,哪怕是滅亡之後再也沒有可能站起來,但是亡國之前還曾大敗秦軍20萬,爲這個國家挽回了一點點的尊嚴,可是齊國卻什麼都沒有做,他就這樣臣服在了秦國的統治之下,齊王田建投降之後,齊國這座大山也轟然倒塌,並且慢慢的在後來的歷史長河當中銷聲匿跡,這樣的結局不可謂是不可悲的。

六國被滅之後各國都有何舉動?爲什麼只有韓國在策劃復國? 第9張

綜述

筆者認爲,實際上歷史的發展自有自己的規律和定數,歷史的潮流和按着既定的軌道向前邁進,我們不能說張良的做法是對的,因爲天下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經歷了春秋戰國時代幾百年的紛爭,中國的歷史進程已經到了一個需要統一的歷史階段,張良這種想要讓戰國時的重新回到分裂局面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這樣的觀點是我們站在後來人的角度上去評判歷史才能夠提出來的。

而張良作爲一個韓國人,作爲一個家族當中世代在韓國擔任丞相的貴族子弟,張良對於韓國的感情是十分深厚的,後來他在幫助漢高祖劉邦一統天下之後選擇了隱居,一方面是他深知劉邦此人的秉性,不願意落得一個角兔死走狗烹的結局。

而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因爲在他的認知當中,他依舊是一個韓國人,推翻秦朝的統治一方面是爲自己的祖國報仇,而另一方面也是爲了真正的還天下人一個平靜的生活,想讓他再承認一個王朝爲自己的國家,同樣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他纔會選擇隱居。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