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康熙朝名將施琅,世襲靖海侯譽滿天下

康熙朝名將施琅,世襲靖海侯譽滿天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施琅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施琅,字尊侯,號琢公,福建泉州人。生於明朝末年,施琅早年追隨鄭芝龍,鄭芝龍降清後,施琅開始追隨鄭芝龍之子鄭成功,能征善戰的施琅很快成了鄭成功最有力的助手。但施琅的性格直爽,敢怒敢言,而鄭成功的脾氣一樣直爽而且性格暴躁。兩人在一起難免會發生矛盾,隨着施琅因“大功不賞”對鄭成功心懷不滿,而鄭成功也因施琅的驕橫跋扈對其日漸疏遠。終於這些矛盾因施琅藉故殺了與自己不和的部將曾德而爆發,鄭成功以謀反之名將施琅全家抓捕(施琅僥倖逃出),隨後誅殺施琅的父母、兄弟等全部家人。這樣的深仇大恨讓施琅義無反顧的投降清廷。順治十六年(1659年),清廷任命施琅爲同安總兵。康熙元年(1662年),施琅率軍擊退鄭經進攻海澄的軍隊,並上書清廷將臺灣納入清朝的版圖。

康熙朝名將施琅,世襲靖海侯譽滿天下

此後,清廷衆臣在關於“棄臺還是攻臺”而爭論不休。歷時七年的三藩之亂被平定後,康熙帝在施琅、姚啓聖、李光地等朝臣的建議下決心收復臺灣。此時的臺灣在鄭氏的統治之下只想着保住在臺灣割據的局面。他們在與清朝的談判中,多次要求“不剃髮,執朝鮮事例”,“稱臣納貢,世守臺灣”,“照琉球、高麗等外國例,稱臣進貢”。對於這些要求,康熙帝皆嚴詔不準。如果當時康熙帝允許這此要求,那麼後果將是不堪設想的。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施琅指揮清軍水師進攻澎湖,同年八月收復臺灣。施琅克復臺灣後,康熙帝賜其靖海侯爵位,並世襲罔替。施琅在收復臺灣後不久,就上了一道《陳臺灣棄留利害疏》,向康熙帝闡明瞭臺灣的重要性,康熙帝也開始在臺灣設立官署。

康熙朝名將施琅,世襲靖海侯譽滿天下 第2張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靖海侯施琅病逝,時年七十五歲。其靖海侯爵位由其子施世範繼承,清朝賜諡襄莊,贈太子少傅銜。施琅死後的數百年來,對於他的評價出現兩種褒貶不一的說法,譽之者謂其爲統一國家的功臣,正因爲他收復臺灣,國家才免於分裂。毀之者謂其爲“滿韃”,說他身爲漢人卻爲滿人賣命並甘當走狗。但筆者支持前者,如果當時放任臺灣不管,或是讓其仿朝鮮例爲藩國,對國家的完整和統一都是嚴重的威脅,收復臺灣是必須的,維護國家的統一也無分滿漢。在施琅的故鄉福建省晉江縣施琅紀念館中,有這樣一副對聯:“平臺千古,復臺千古;鄭氏一人,施氏一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