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康熙能收回臺灣,除了施琅 ,他還要感謝誰?

康熙能收回臺灣,除了施琅 ,他還要感謝誰?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康熙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公元1683年10月3日,也就是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十三日。這個日子估計,中國人都不會忘記,那就是康熙收回臺灣之日。

這一年,在臺灣安平港外海堤之上,鄭克塽、馮錫範、劉國軒等率領文武官員人等,在此迎接施琅率領的大清水師。從荷蘭人佔領臺灣算起到這一天,時間過去了整整六十年。

臺灣自古就跟大陸有牽扯不清的關係,唐代以前,當時的朝廷可能就開始了對臺灣的經營。到南宋時期,臺灣隸屬於福建晉江,元明兩代均在此設立巡檢司。明末萬曆天啓年間,荷蘭人趁中國內政昏暗無暇顧及之機,佔領了臺灣島。此後,在那裏一待就是三十八年。

直到鄭成功把荷蘭人趕了出去,雖然鄭成功把荷蘭人趕走了,但臺灣又落到了鄭成功手中,他拒絕跟清政府合作。鄭成功去世後,其子鄭經接位。此後,鄭經與清朝之間進行了十數年的博弈。

所以說,當年吳三桂叛亂,臺灣的鄭經並非跟吳三桂鐵板一塊和一心的,而是想趁機撈取好處罷了。鄭經的確搶佔了不少地盤,不過隨着三藩之亂被康熙的平定,鄭經也不是康熙的對手,一樣兵敗如山倒,甚至一度差點兒被手下譁變的官兵擒獻給康熙。

損失慘重的鄭經僅帶一千多人逃回澎湖列島。康熙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時機,他趁重兵集中在南方之際,立即將解決臺灣問題提上了議事日程。

實際上,康熙不止一次的向鄭經拋出橄欖枝,多次派人與鄭經接洽,主張和平解決,爲此也確曾一再做出讓步。不過鄭經堅決不同意。

現在到了三藩之亂平息之際,早就想收回臺灣的康熙,肯定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爲了徹底收復臺灣,康熙皇帝適時起用了精通海戰的將軍施琅,大力打造帝國海軍。

施琅是福建人,早在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成爲福建沿海最大的走私與海盜頭子時,他就追隨鄭芝龍縱橫於海上。施琅是跟着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發家的。

康熙能收回臺灣,除了施琅 ,他還要感謝誰?

不過後來鄭芝龍和自己的兒子鄭成功分道揚鑣了,鄭芝龍降清,鄭成功堅決不予清朝合作,高舉反清復明大旗,並一舉收復臺灣,成爲備受崇敬的民族英雄。施琅也成爲鄭成功麾下任左先鋒,做了鄭成功很信任的得力將領。不過可惜的是曾德事件,施琅與鄭成功關係決裂,被鄭成功通緝之下降清。鄭成功得悉,斬殺了施琅的父弟。施琅遂與鄭成功不共戴天,死心塌效命清廷

鄭經去世後,施琅收復臺灣可以說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施琅反季節、反常規,出其不意地在臺風季裏對澎湖列島發起攻擊,與臺灣第一大將劉國軒發生激戰。澎湖三十六列島望風而降。而劉國軒帶僅剩的三十餘艘船衝出港口,逃回臺灣。 劉國軒的失敗也標誌了收復行動的結束。因爲鄭克塽、馮錫範他們聽到劉國軒失敗後,立馬放下武器。

後來康熙皇帝還採納施琅意見,認爲“臺灣地方,乃江浙閩粵四省之左護”、“野沃土膏,物產利薄”斷不可棄,應加強治理。公元1684年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在清朝統一管理下,臺灣和大陸的關係更加密切了。

公元1683年10月3日,也就是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十三日。這個日子估計,中國人都不會忘記,那就是康熙收回臺灣之日。

這一年,在臺灣安平港外海堤之上,鄭克塽、馮錫範、劉國軒等率領文武官員人等,在此迎接施琅率領的大清水師。從荷蘭人佔領臺灣算起到這一天,時間過去了整整六十年。

康熙能收回臺灣,除了施琅 ,他還要感謝誰? 第2張

臺灣自古就跟大陸有牽扯不清的關係,唐代以前,當時的朝廷可能就開始了對臺灣的經營。到南宋時期,臺灣隸屬於福建晉江,元明兩代均在此設立巡檢司。明末萬曆天啓年間,荷蘭人趁中國內政昏暗無暇顧及之機,佔領了臺灣島。此後,在那裏一待就是三十八年。

直到鄭成功把荷蘭人趕了出去,雖然鄭成功把荷蘭人趕走了,但臺灣又落到了鄭成功手中,他拒絕跟清政府合作。鄭成功去世後,其子鄭經接位。此後,鄭經與清朝之間進行了十數年的博弈。

所以說,當年吳三桂叛亂,臺灣的鄭經並非跟吳三桂鐵板一塊和一心的,而是想趁機撈取好處罷了。鄭經的確搶佔了不少地盤,不過隨着三藩之亂被康熙的平定,鄭經也不是康熙的對手,一樣兵敗如山倒,甚至一度差點兒被手下譁變的官兵擒獻給康熙。

損失慘重的鄭經僅帶一千多人逃回澎湖列島。康熙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時機,他趁重兵集中在南方之際,立即將解決臺灣問題提上了議事日程。

實際上,康熙不止一次的向鄭經拋出橄欖枝,多次派人與鄭經接洽,主張和平解決,爲此也確曾一再做出讓步。不過鄭經堅決不同意。

現在到了三藩之亂平息之際,早就想收回臺灣的康熙,肯定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爲了徹底收復臺灣,康熙皇帝適時起用了精通海戰的將軍施琅,大力打造帝國海軍。

施琅是福建人,早在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成爲福建沿海最大的走私與海盜頭子時,他就追隨鄭芝龍縱橫於海上。施琅是跟着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發家的。

不過後來鄭芝龍和自己的兒子鄭成功分道揚鑣了,鄭芝龍降清,鄭成功堅決不予清朝合作,高舉反清復明大旗,並一舉收復臺灣,成爲備受崇敬的民族英雄。施琅也成爲鄭成功麾下任左先鋒,做了鄭成功很信任的得力將領。不過可惜的是曾德事件,施琅與鄭成功關係決裂,被鄭成功通緝之下降清。鄭成功得悉,斬殺了施琅的父弟。施琅遂與鄭成功不共戴天,死心塌效命清廷。

鄭經去世後,施琅收復臺灣可以說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施琅反季節、反常規,出其不意地在臺風季裏對澎湖列島發起攻擊,與臺灣第一大將劉國軒發生激戰。澎湖三十六列島望風而降。而劉國軒帶僅剩的三十餘艘船衝出港口,逃回臺灣。 劉國軒的失敗也標誌了收復行動的結束。因爲鄭克塽、馮錫範他們聽到劉國軒失敗後,立馬放下武器。

後來康熙皇帝還採納施琅意見,認爲“臺灣地方,乃江浙閩粵四省之左護”、“野沃土膏,物產利薄”斷不可棄,應加強治理。公元1684年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在清朝統一管理下,臺灣和大陸的關係更加密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