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二十歲的李世民,到底是怎麼把五十歲的王世充幹掉的?

二十歲的李世民,到底是怎麼把五十歲的王世充幹掉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李世民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七月初一(秋七月壬戊),唐高祖李淵下詔,決定派遣以秦王李世民爲總指揮的諸州聯軍攻伐鄭帝王世充。就在李淵決定討伐王世充的這一天,他同時下達了讓太子李建成前往唐突(東突厥)前線守備邊防的命令,行軍總管段德操和幽州總管羅藝等軍事將領並受太子節制。

三十二歲的李建成已經具備一個成熟政治家應有的靈活和多容,誠如春秋時期的政治理論家孔夫子所說的那樣:“三十歲就可以獨當一面”。陳寅恪先生評價道:“高祖起兵太原,李建成即與太宗各領一軍。及爲太子,其所用官僚如王珪、魏徵之流即後來佐成貞觀之治的名臣,可知李建成亦爲才智之人”。

黃永年先生也如是說:“其實從太原起兵到高祖進入長安稱帝建唐,建成的功業並不亞於李世民;至於政事上,‘高祖憂其不嫺政書,每令習時事,自非軍國大務,悉委決之’,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讓建成主持日常工作,學習做皇帝。而史書即使按太宗李世民定的調子多作改竄,也找不到建成此時在政事上弄得如何糟的話。相反,倒可以知道建成在這方面的經驗至少要比李世民豐富的多。”由此可見李淵派李建成來處理唐突外交關係,可謂所用得人。太子李建成的備邊是李淵能夠放手讓秦王李世民所部放心東下的關鍵所在。

王世充遍佈各地、發達有效的情報系統準確偵知了唐軍即將東下的消息,遂優選轄屬諸州諸鎮驍勇齊集洛陽,設置四鎮將軍,招募兵丁分守四城。王世充的防禦策略爲重點防禦,結集重兵扼守軍事要點,傳檄各地地方武裝力量節節抵抗,拖延唐軍進攻速度,耗疲唐軍軍事資源,爲長期堅守洛陽做準備,爲最後的大決戰和大反攻贏得時間。

王世充派遣魏王王弘烈鎮守襄陽,荊王王行本鎮守虎牢關,宋王王泰鎮守懷州,齊王王世惲檢校洛陽南城。檢校並非正式官職,隋時以他官派辦某事,就於官職前面加“檢校”二字,相當於現在的“代理”。檢校有勾稽查覈之意。楚王王世偉守衛寶城。太子王玄應守衛東城。漢王王玄恕守衛含嘉城。魯王王道徇守衛曜儀城。王世充自任戰時總指揮,居中調度。左輔大將軍楊公卿率領左龍驤二十八府騎兵,右遊擊大將軍郭善才帥內軍二十八府步兵,左遊擊大將軍跋野綱帥外軍二十八府步兵共三萬人,以備唐軍。

七月二十一日,唐軍主力李世民部進至新安郡,派出精兵清掃鄭國外圍軍事組織“屯堡”。屯堡是一種在戰亂中應運而生的兵農合一的社會經濟組織,多由當地豪強大族集聚本族族人外加收留逃亡流民爲了抵禦擄掠據險割據而成。誠如陳寅恪先生所言:“凡聚衆據險者,欲久支歲月,及給養能自足之姑,必擇險阻而又可以耕種、及有水源之處。其具備此二者之地,必爲山頂平原及溪之間水源之地,此又自然之理”。

二十歲的李世民,到底是怎麼把五十歲的王世充幹掉的?

屯堡是集軍事與經濟爲一體的地方性基層政權,屯堡內的組織成員既要負擔禦敵作戰的任務,又要從事生產勞動。屯堡的戰鬥性質是彭越撓楚式的游擊戰,通過運動與敵後有效牽制敵軍前線戰場的戰鬥進程,使其不得不分兵解決這些後顧之憂。由於各堡之間大都爲沒有統屬關係的相互獨立的軍事單位,必須一一攻陷方能佔領全土,這就讓進軍部隊的戰鬥成本甚爲加大,因此唐軍在與這些屯堡的戰鬥中都是剿撫並用,以撫爲主,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進行殘酷的軍事行動。大約經過一個星期左右的集中掃蕩,洛陽周邊的大多數屯堡已經被唐軍以或武力或和平的方式解決。

七月二十八日,李世民親自帶領幾個輕騎兵深入一線偵查地形,不想猝然與鄭軍打了個遭遇戰,衆寡不敵,且戰且走。由於不熟悉地形,再加上道路險要阻塞,被鄭軍重重包圍。眼看退無可退,李世民左右馳射,追兵應弦而倒,鄭軍不及而退。李世民回到軍營,塵埃覆面,把守城門的將士沒有把他認出來,拒絕放他進入,李世民於是將鎧甲脫下,大聲呼喊,表明身份,方纔進營。

七月二十九日早晨,偵知地形的李世民親率騎步兵五萬大舉進攻磁澗,王世充一看來勢洶洶,自知不能堅守,遂將磁澗守軍撤戍,一起還歸洛陽城內。李世民兵不血刃佔領磁澗,馬上部署攻城部隊。行軍總管(相當於現在集團軍司令)史萬寶從宜陽南據龍門,將軍劉德威從太行東圍河內縣。上谷公王君廓從洛口截斷鄭軍糧道,鑿沉鄭軍運糧船三十餘艘。此舉在後來的艱難拉鋸中顯現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李世民在戰後特別表揚了王君廓這一功勞:“王長先龍門下米之功,出諸人之右也”。懷州總管黃君漢從河陰攻擊回洛城,李世民大軍屯集於北邙,連營直逼洛陽。

八月二十三日,王世充陳兵於青城宮下,李世民也親率精兵於青城宮護城河對岸佈陣,雙方隔護城河而望。王世充首先對唐軍大舉東侵表示了強烈譴責:“隋失其國,天下分崩,東都長安和西都洛陽各有所屬,我一直守防鄭國轄地,從未西顧半步。大唐熊州和彀州離我鄭國很近,我若取之易如反掌。但我爲了表示兩國和平共處的誠意,從未動過二州分毫。現在貴軍千里迢迢,興師動衆,勞民傷財侵我領土,意欲何爲”。

李世民派宇文士及解釋了王世充的疑問,闡明此次出兵的正義性:“現在四海之內都以我李唐爲正朔,只有你王僞鄭國政權執迷不悟。洛陽人民於是給我大唐寫了求助信,要求出兵討逆。我父年高,又嫌路遠,故派我前來解民於倒懸。你如果放下武器早點投降,我可以保你富貴。如果負隅頑抗,請你好自爲之,認清形勢,多言無益”。

王世充繼續表達了希望兩國和平共處、互不侵犯的願望:“我們兩國現在息兵講好,不是皆大歡喜嗎?”宇文士及代表李世民對他的求和意願嚴詞拒絕:“我是奉命而來,沒有接到講好的命令”。王世充又以割地爲條件請求李世民退兵,李世民不許。雙方談判破裂,各引兵而還。

九月二十一日,李世民再次親率五百騎兵登魏宣武陵偵察戰場,這次被王世充親率步騎兵萬餘人再次猝然包圍。這次比上一次更爲兇險,王世充部下悍將單雄信持槊直奔李世民,尉遲敬德望見,躍馬前來相救,邊走邊喊,橫刺單雄信落馬。

二十歲的李世民,到底是怎麼把五十歲的王世充幹掉的? 第2張

單雄信所持長槊號爲寒骨白。單雄信年幼時於啓蒙之學堂院裏手植棗樹一棵,及至十八歲,伐而作槍,長一丈七尺,僅槊刃就達七十斤之重,正常成人合抱不攏。此役刺殺李世民時,被李世民的大白羽一箭中刃,火花迸出,隨後被尉遲敬德空手奪去,折爲兩段。王世充所部搶救單雄信回營修整,尉遲敬德護衛李世民出圍。

李世民回營重整兵馬,帶領尉遲敬德出陣再戰,入王世充陣如無物,往返無人阻礙。隨後屈突通率領大軍繼至,大敗王世充軍,王世充差點被活捉,倉皇逃歸洛陽城內。此戰斬首千餘級,俘獲鄭軍精銳排矟(矟通槊,即長矛)兵六千人。

王世充太子王玄應率兵數千人從虎牢關運糧入洛陽城,秦王李世民派遣將軍李君羨半路截擊,大敗鄭軍,王玄應孤身一人逃回洛陽。至此洛陽陸路的糧道也被隔絕,唐軍已將洛陽外圍州縣正規軍及營壘民兵徹底掃清,洛陽徹底淪爲一座與外界隔斷的孤城。

武德四年(621年)二月十四日,李世民將軍隊移駐青城宮,還未修築壁壘,王世充早上七點親率兩萬人從洛陽禁苑方諸門出來,憑藉門東故馬坊垣塹,在穀(通谷)水前擺開陣勢,以拒唐兵。壁壘爲大軍列陣時爲了防止對方機動部隊的突然衝擊而修築的臨時性軍事建築,一般爲土築的或高或低的牆垣。諸將看到王世充軍在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圍困和拉鋸之後軍容依然甚威,而且能夠在唐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襬開隨時衝擊的陣勢,臉上皆有懼色。

此時李世民正率領精銳騎兵在北邙山之宣武陵上觀察陣勢,與左右親信說:“這是王世充最後的家底了。他妄想在這次僥倖一戰中獲勝,苟延殘喘。如果今日將其擊破,那麼他以後再無力也無膽出城作戰了”。遂傳命屈突通率領步兵五千先行渡水攻擊鄭軍陣營,並鄭重告誡屈突通,雙方一旦交戰,馬上施放狼煙。

屈突通搭建浮橋渡河,佔領灘頭陣地後,第一時間放起狼煙,李世民遂率玄甲軍南下,身先士卒,雙方馬上展開混戰。李世民爲了探察王世充陣營薄厚(陣法從本質上說是一種防禦戰術,目的是消耗對方戰鬥人員的有生力量。如果是成千上萬人的大規模戰鬥,軍陣就要求具有很大的”緩衝力“、”彈力“、”耐力“,不能夠退缺、瓦解甚至崩潰。要不然就會牽一髮而動全身,拉跨整個軍團。因此薄的陣地容易突破,厚的陣地不容易突破。李世民勘察陣營薄厚,就是想知道在隨後的攻堅戰中己方的攻擊力度能否突破鄭軍的防禦極限。如果不能突破,士氣衰竭,那麼就會被鄭軍趁勢反攻,後果不堪設想),帶領幾十個騎兵繞到王世充陣營後,走到一道長堤前折返,卻發現混戰中從騎已經走丟,身邊只有丘行恭一騎。

繼而王世充望見李世民,也率領數騎來追,李世民坐騎被流矢射中而亡,丘行恭張弓搭箭回射追兵,追兵應弦落馬,不敢靠得太近。丘行恭遂下馬將坐騎給了李世民,自己走在馬前手執大刀帶頭開路,邊跑邊喊,邊跳邊殺,終於突出鄭軍陣營,回到唐軍陣內。驃騎將軍段志玄也在此役中由於深入敵後馬匹倒斃而被鄭軍生擒,兩名鄭軍騎兵抓着他的頭髮押送回城,將渡洛水之際,段志玄趁二騎不備,踊身而上,將二騎拉入馬下,奪一匹馬跑回唐軍陣營,追兵數百騎,不敢逼太近。

李世民回到本營,雙方正式的決戰開始了。李世民親率玄甲軍前鋒衝擊,王世充親率排(一種鐵柄短矛)兵殊死抵抗,雙方經過四輪血腥攻堅,從上午九點一直站到下午三點,王世充陣營終於被突入,鄭軍撤兵回城,唐軍縱兵掩殺,俘虜斬殺七千餘人,大軍直抵洛陽城下。

從雙方攻堅的描述看,王世充布的是魚鱗陣。魚鱗陣形式爲大將位於陣形中後,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結,把兵團分作五到六層,一層壓一層的若干魚鱗狀的小方陣,按梯次配置,前部微凸,屬於進攻陣型。其戰術思想爲中央突破,集中優勢兵力對敵陣中央發起猛攻,己方優勢時使用,陣型的弱點在於尾側。

而李世民的陣型爲錐形陣。就是前鋒如錐形的戰鬥陣型,錐形陣必須前鋒尖銳迅速,兩翼堅強有力,可以通過尖銳的前鋒在狹窄的正面攻擊敵人,突破、割裂敵人的陣型,兩翼擴大戰果,是一種強調進攻突破的陣型,這種陣形非勇悍無敵的將領和精銳的攻擊性部隊無法使用。

魚鱗陣和錐形陣的區別在於三角形的寬度。錐形前方寬於魚鱗。魚鱗在前方的部隊通常跟保護主將是同樣密集,主將不用前面親自帶頭攻擊,而是躲在後面。但是背後露出太多,如果被敵人深入敵後,後果不堪設想。

二十歲的李世民,到底是怎麼把五十歲的王世充幹掉的? 第3張

二月十五日,王世充出右掖門,臨洛水爲陣觀察唐軍動靜,唐降將王懷文忽然持槊直刺王世充,卻刺在王世充衷甲(外衣裏面穿的護胸甲,用處相當於現在的避彈衣)上,長槊矛頭折斷,王世充有驚無險。王世充左右衛兵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驚呆了,個個驚愕,不知所爲。王懷文趁此功夫快馬加鞭直奔唐營而去,卻在寫口被追兵擒獲斬殺。寫口爲洛城中水匯入洛河的入口處。寫通瀉,寫口也作瀉口。可見王懷文是跑到河邊等待渡河船隻時被追及的。

王世充回去後,解去衷甲,露出小衣(以示他並未穿衷甲),並向羣臣炫誇:“王懷文以長槊刺我而不能傷,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天命吧”。王世充此舉對信奉鬼神的楚人部衆顯然無疑於打了一針強心劑,其鼓舞人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羣屬們紛紛相信他就是神的化身,刀槍不入,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因此增強了堅守城池的決心。

從二月十五日起,唐軍開始四面攻城,晝夜不息。城中守衛甚嚴。唐軍攻城之大炮飛石重五十斤,能擲二百步遠。八弓弩箭尾如車輪,箭頭如巨斧,能射五百步。但在如此猛烈的攻擊程度下,半個多月過後,洛陽居然還是沒有攻下。唐軍將士遂疲憊思歸,總管劉宏基等呈請班師。李世民否決了他的建議:“我們大舉前來,正當一勞永逸。現在鄭國諸州已經望風降服,唯剩洛陽一座孤城,而且指日可下。我們爲何要放棄”。於是下令軍中“洛陽未破,師必不還。再有上言班師者斬”。

再過兩個月,李世民於虎牢關生擒竇建德,將竇建德帶至洛陽城下,王世充看見,頓時希望破滅,與竇建德相對而語,數次凝噎。五月初十,王世充身穿白衣率領太子羣臣兩千餘人到軍門投降。李世民以軍禮相見,王世充俯伏流汗。李世民說:“你常與人說我還是個孩子,現在見了我這個孩子,爲何如此恭敬呢”。王世充頓首謝罪。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