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漢朝的稅率高達40%,爲何卻還算“輕徭薄賦”呢?

漢朝的稅率高達40%,爲何卻還算“輕徭薄賦”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國之國民,就要納稅,古今中外皆如此。那古人一年要交多少稅呢?我們將以漢朝爲例來計算一下。(友情提示:這篇文章涉及許多基礎的數學四則運算,“數殘”的朋友請慎重決定是否閱讀。)

漢朝的稅率高達40%,爲何卻還算“輕徭薄賦”呢?

歷史教科書總說漢朝稅賦低,其實低的只是田租一項。漢朝老百姓需要交的賦稅有很多種。第一部分是“田租”,屬於土地稅,你有多少田產,就要交多少稅。田租一般交東西,例如穀物和芻稿,芻稿就是草料。我們一般說的漢朝“十五稅一”或“三十稅一”,指的就是這部分的稅率。田租在全部賦稅中只佔小部分。第二部分是“賦”,賦屬於人頭稅,按你家的人口數量交。不同的人,交的標準不一樣。3~14歲的少年兒童,交口錢,每人每年交二十三錢。15歲就被看作成年人了,要交算賦,每人每年交“一算”,一算爲一百二十錢。算賦要交到56歲。如果你家養奴婢了,每個奴婢每年交兩算,這筆錢是需要主人交的。養奴婢加倍交算賦的做法是爲了抑制豪族大戶蓄養奴婢,使自由民減少從而影響國家財政收入,同時也是爲了抑制家族豪強勢力。如果是商人家庭,也要加倍,每人每年交兩算。這是重農抑商的表現,怕大家都去經商影響農業生產。最悲慘的家庭是家裏有大齡剩女的,漢惠帝時規定:女子從15歲到30歲還不出嫁的,加倍徵賦,最高可達五算。這麼做是爲了鼓勵結婚,多生育人口。剩女到了30歲就不用加倍交算賦了,因爲國家也明白:過了30歲還沒嫁出去的,這輩子可能都嫁不出去了!

第三部分是“更賦”,屬於代替自己服役的“免役稅”。那時的成年男子每年都要給國家服役。比如服“更卒”,就是一年給當地政府義務勞動一個月,挖個水渠,修個城牆。服“正卒”就比較坑了,要去首都給朝廷當兵。好在這種正卒一生只服一次,一次一年。最坑的要屬服“戍卒”,每年都要去邊境戍邊三天。你家離邊境近還行,離得遠就慘了,戍邊三天,路上來回都得走幾個月!所以漢朝政府就出了個法子:你不去戍邊也可以,但得交錢,國家花錢僱人替你幹,一年一次三百錢。

漢朝的稅率高達40%,爲何卻還算“輕徭薄賦”呢? 第2張

漢朝老百姓還要交“獻費”,獻費獻給誰呢?當然是皇帝!皇帝天天操勞國家社稷,時時惦記天下蒼生,“孝敬皇帝”難道不是應該的嗎?這就是皇權專制社會下的狗屁邏輯!漢朝的獻費是每人每年六十三錢。

除了以上按照田產和人口數交的稅外,還有以家庭爲單位交的“戶賦”,以家庭爲單位,每戶每年交二百錢。

另外,還有特殊商品消費稅。漢朝時實行鹽鐵官營政策,因此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鹽是國家專賣,價格很貴,買鹽就是變相向國家交稅。

一個五口之家生活在漢朝,假設家中有兩兒一女,一年交的賦稅加起來大約在兩千錢,另外還要上交糧食產量的7%。當然,這個交稅總額是在你家沒有剩女的前提下。如果你有一個成年還嫁不出去的女兒,交的稅更多!

那漢朝的一個家庭收入是多少呢?根據鳳凰山10號漢墓出土的竹簡來看,一戶家庭最多能有50畝地,漢朝一畝地的糧食產量大約是兩石,所以一戶家庭一年大約有一百石的收入。這是比較富裕的家庭了,要知道,當時一個縣令的收入也就是一年四五百石。再按照糧價換算,收成比較好的年頭,一石糧食大約是五十錢。一百石就是五千錢,再交給國家兩千錢,稅收達到了40%左右。你可能覺得這個稅率太高了。但秦朝時徵收的是“泰半之賦”,意思是稅收達到個人總收入的三分之二。與秦朝相比,漢朝的賦稅真的算得上“輕徭薄賦”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