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中國古代有沒有社會福利機構?它們都有哪些功能?

中國古代有沒有社會福利機構?它們都有哪些功能?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社會福利機構主要是對孤兒、孤寡老人等弱勢羣體提供救助服務的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的建立和普及,體現的是人性的關愛和社會的文明進步。儘管中國的社會福利機構是從近代西方傳入的。然而在古代,中國的社會福利事業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中國古代有沒有社會福利機構?它們都有哪些功能?

古代的社會福利事務最初多由民間承擔,比如漢代以來形成的世家大族、宗族組織以及宗教團體等。這些團體會救助身邊的弱勢羣體。佛教傳入我國後,寺廟也能承擔一些社會救助職能,《西遊記》裏的唐僧就是一個由寺廟養大的孤兒。

到了宋朝,經濟繁榮,社會發展,迎來了中國古代文明的巔峯時代,以至於有學者將宋朝視爲中國近代之開端。宋朝的城市文明已經有了近代的模樣,完整的社會福利體系就是重要證明。可以說,宋代的社會福利體系在古代社會是空前絕後的。在宋代的諸多社會福利機構中,代表性的機構有施藥局、安濟坊、居養院、漏澤園等。

中國古代有沒有社會福利機構?它們都有哪些功能? 第2張

與今天以賺錢爲根本目的的莆田系醫院不同,宋朝的施藥局爲窮苦民衆提供醫療服務,不以盈利爲目的,看病時只收本錢,對於特別貧困的窮人還免費發放藥物。

安濟坊和居養院是宋徽宗時普及完善的社會救助和養老機構。《宋史》記載,宋徽宗曾下詔:“置安濟坊養民之貧病者,仍令諸郡縣並置。”安濟坊主要給患病的窮苦民衆提供醫療服務,類似一個免費醫院。當時規定,凡是有1000戶以上的城鎮都必須設置安濟坊。居養院,主要是針對孤寡老人、窮人、孤兒的居養機構。其中,針對孤寡老人的居養院後來叫作安老坊、安懷坊等,名稱不同,性質一樣,類似今天的官辦免費養老院。在宋朝,凡是60歲以上的孤寡老人,都有權利進入居養院。居養院中,針對孤兒的部分叫作慈幼局,其性質相當於今天的兒童福利院。

通過名字我們很難猜到“漏澤園”這個機構的功能。實際上,它是一個福利性質的殯葬機構。在宋代,凡是無主的屍骨或者因家貧無法安葬的死者,都由政府負責安葬,安葬的墓地被稱爲漏澤園。漏澤園的建立,不僅給了貧窮者最後的往生體面,還能有效地改善居住環境和防止疫病流行。

中國臺灣經濟史家侯家駒將宋代社會福利評價爲“由胎養到祭祀”,堪比今天西方福利國家“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福利體系。在宋代,中國人的生活水準與文明程度遠高於世界其他國家,這也是本書開篇之所以說宋代是最幸福時代的原因。

談及宋代的社會福利,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宋朝的社會福利體系大多是在宋徽宗時期完善的。其中,蔡京所推行的居養院、安濟坊和漏澤園制度“無疑是北宋社會救濟制度發展的高峯,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甚至也在元明清三代之上”。這就有點諷刺了,因爲宋徽宗時代被很多後人認爲是宋朝最腐敗的時期,蔡京也被認爲是大奸臣。按很多人的理解來看,這兩位老先生不應該幹這麼多好事啊!這一問題就是歷史學界有名的“蔡京悖論”。明清之際的大學者顧炎武在談及此問題時就說:“漏澤園之設,起於蔡京,不可以其人而廢其法。”

對於這一問題,王老師的看法與顧炎武一致。對待歷史,我們應該秉着實事求是的態度,不應該把人物臉譜化,而是要將歷史人物全面還原——有則有之,無則無之,不能簡單扣帽子了事,更不能爲了我們想要得到的價值觀而刻意迴避歷史真相或製造歷史假象。宋徽宗和蔡京,可能算不得後世人眼中的“明君賢臣”,但其對古代社會福利事業所作的貢獻並不能因此被否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