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徐晃本來只是默默無名的小吏,他是如何成爲名將的?

徐晃本來只是默默無名的小吏,他是如何成爲名將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1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徐晃,字公明,生年不詳,卒於魏明帝曹叡太和元年 (227年),河東楊(今山西洪洞縣)人。

徐晃年輕時曾做河東郡小吏,因隨楊奉討伐董卓有功,升爲騎都尉。李榷、郭汜長安火併之後,他又隨楊奉護送漢獻帝東入洛陽。漢獻帝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於開封擊敗楊奉,徐晃便投奔了曹操。從此,他便成爲曹操的—名忠實戰將,跟隨曹操轉戰於大河上下、江淮之間,爲曹魏的立國建立了功勳。

徐晃本來只是默默無名的小吏,他是如何成爲名將的?

徐晃一生經歷大小數十次戰鬥,他勇於摧鋒陷陣,攻擊強敵。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駐守荊州的蜀漢大將關羽興師北上,包圍了曹魏的江北重鎮樊城和襄陽。當時,鍬晃率軍駐守宛城(今河南南陽市),爲襄、樊之地的後備軍。曹操爲了解救樊城,襄陽,前後增兵至12營,悉歸徐晃指揮。關羽圍軍層層設壘,封鎖嚴密,陣地十分堅固。徐晃率士卒到達前線,不顧矢石飛流,身先士卒,數次突入重圍,與關羽的守將激戰於樊城之外,同時,令其士卒掘地道通樊城,與城內曹軍取得聯繫。經過數日苦鬥,擊破了關羽圍軍,解除了樊城,襄陽之圍。這次戰役對於鞏固曹操的南部疆土,穩定後方都起了重大作用,使曹操十分高興.戰投一結束,曹操親出營帳7裏之外迎接徐晃,並設宴慶賀,慰勞他說: “全襄、樊,將軍之功也”。又在一篇令中說: “賊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且樊、襄陽之在圍,過於營、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 穰且。”

徐晃本來只是默默無名的小吏,他是如何成爲名將的? 第2張

徐晃不僅勇猛過人,而且善於用兵,往往能夠避敵強大,改其虛弱,以少勝多。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發兵進取必中,徐晃奉令屯守汾陰,以鎮撫河東。當曹軍主力進至潼關後,遇到關中軍閥馬超等人阻擊, 不得前進。 曹操使召徐晃商討進兵之策。徐晃認爲,由於曹軍主力陳兵邊潼關以東,調動了關中諸侯悉出潼關防守。這樣,黃河西岸的關中軍隊已無勁旅,防守空虛,如果乘其虛弱,渡河而西,再轉而南攻,曹軍就能勝利。曹操聽取了他的意見,並令其率兵先行渡河,佔領陣地,然後曹軍主力全部渡過黃河,南攻潼關,剪除了關中的割據勢力。他在解除樊城、襄陽之圍的戰役,也採取了類似的策略,聲東擊西,調動了蜀軍主帥,而後乘虛襲擊,贏得了勝利。

不僅如此,徐晃更懂得把政治鬥爭與軍事鬥爭結合起來,在跟隨曹櫻與各路軍閥的鬥爭中,既重視軍事進攻,也幫助曹操收攬人心,從政治上瓦解對方。在曹操與袁紹的鬥爭過程中,由於雙方交戰時間較長,仇恨較深,所以曹操每攻佔袁紹佔據的地方,往往有報復性的屠城之舉。徐晃認爲,這樣只能更加激起袁紹勢力的反抗,阻礙曹操的統一。他奉勸曹操改變這種做法,使袁氏勢力自行瓦解。建安九年(204年),徐晃奉命攻取了袁氏所屬的易陽城(今河北邯鄲市北),就曾勸告曹操說:“二袁未破,諸城未下者傾耳而聽,今日滅易陽,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無定時也。願公降易陽以示諸城,則莫不望風。”曹操採納他的意見,果然取得顯着效果。

徐晃治軍嚴謹,令行禁止。在任何情況下,他的軍容嚴整,上卒精神振奮。樊城、襄陽解圍後,曹軍諸路軍隊彙集於縻坡,曹操案行諸營,不少士兵出陣圍觀,唯有徐晃部下軍營整齊,將士駐陣不動。曹操暗暗讚歎他有周亞夫之遺風。他每戰有功,但很少邀功請賞,所以在曹操的軍隊中流傳着一句話: “不得餉,屬徐晃”。他常常說: “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當以功自效,何用私譽爲!”。他把爲曹操的統一事業而戰鬥當作自己效力的機會,以此爲動力,鞭策着自己的行動。盡避這些認識打上了封建思想的明顯印記,然而,也顯出了他那可貴的品格。他是曹魏政權的開國元勳,也是我國古代的優秀戰將。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