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諸葛亮留下的一首詩,至今沒人讀懂嗎?

諸葛亮留下的一首詩,至今沒人讀懂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蜀吳三國的君主,都把招攬人才視爲治國平天下的第一要務,各國都聚集了一大批傑出的才幹之士。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蜀漢丞相諸葛亮。與同時代的其他人才相比,諸葛亮有一個難能可貴之處:多才多藝。如果說這世上真的有“全才”的話,那麼諸葛亮應該算一個。

關於諸葛亮的用兵如神、治國有方,各位讀者想必早已瞭然於胸,毋庸贅述。諸葛亮還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發明家和武器裝備專家,他發明的連弩和木牛流馬,堪稱古代兵器史上和運輸史上的奇蹟,奧妙無窮機理精深,即使是到了科學昌明的現代,人們依然無法徹底弄清它們的製作原理

諸葛亮家族是東漢的世家大族,世代爲官。到了他父親諸葛玄這一代雖然家道中落,但依然保持着書香門第的良好家風。諸葛亮成長過程中,飽讀書史,滿腹才學,完全具備了一個文學家的水準。從他日後的《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可以看出,諸葛亮的文學水準和寫作功底,都堪稱文壇宗師。

諸葛亮的作品,大都未能完好保存下來。但他早年隱居隆中時,一方面躬耕田畝,一方面吟詩作文,曾經寫過一首樂府詩《樑甫吟》,又稱《梁父吟》。根據《三國志》記載可以看出,諸葛亮對自己這首作品非常滿意,閒來無事經常會吟誦一番。但這首《樑甫吟》的內容到底是什麼?《三國志》作者陳壽不知爲何,只記下這首詩的題目,內容一字未提。

諸葛亮留下的一首詩,至今沒人讀懂嗎?

幸運的是,宋朝學者郭茂倩的著作《樂府集解》中,完整記錄了這首詩:“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裏。裏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又能絕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爲此謀,相國齊晏子。”

從字面內容看,這是一首詠史詩,記述了春秋時期“二桃殺三士”的故事。齊景公手下三個勇士田開疆、古冶子、公孫接三人,勇力絕人,武功蓋世,雖然功勳卓著但卻桀驁不馴,居功自傲,不聽約束管制。齊景公也拿他們沒辦法。晏子爲齊景公出了個主意,賜給他們三人兩個桃子,結果三人爲了爭奪桃子翻臉成仇,三人先後自刎而死。

從諸葛亮的遠大志向和一生經歷來看,誰也不知道他怎麼會莫名其妙地寫出這麼一首詩,還整天掛在嘴邊反覆吟詠。正如清代學者袁枚在《隨園詩話》中所說,“殊不可解”。歷朝歷代很多學者,都費盡心機想挖掘出諸葛亮這首詩想表達的真實意思,但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到。

有人認爲,諸葛亮是想通過這首詩表達對晏子的嚮往崇敬之情,也想成爲晏子一樣的人。問題是晏子在歷史上的定位,不過是春秋時期一個舌辯之士,以機智詼諧、巧舌如簧聞名,並不是伊尹、姜尚那樣的爲國爲民作出重大貢獻的名臣名相。

況且晏子“二桃殺三士”,歷來爭議很大。從《晏子春秋》記載來看,晏子殺害三勇士的本意是在挾私報復,三勇士見到他沒有起身行禮,晏子懷恨在心,才設下毒計陷害三勇士,並非什麼光彩事。何況諸葛亮詩中還明說三勇士被害屬於“一朝被讒言”,是晏子的讒言導致的後果,可見這種解釋並不符合諸葛亮的本意。

第二種解釋,如果諸葛亮認爲晏子所說是“讒言”,那麼他這首詩顯然是在表達對三勇士的敬仰憑弔之情。但《晏子春秋》明文記載三勇士的所做作爲:“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此危國之器也”,可見這三人也不是什麼好鳥,不然齊景公也不會這麼輕易同意對他們下手。以諸葛亮的學識眼界,怎麼會仰慕這三個狂妄愚魯的匹夫之輩。

還有一種解釋,認爲諸葛亮把三勇士比作漢末三國初期多如牛毛的亂世軍閥,他想效法晏子爲國家剪除禍亂。但同樣基於上面的那句詩,三勇士之死是“一朝被讒言”,說明這種推斷站不住腳。時間過去了1800多年,後人對這首詩的解讀依然是見仁見智,無一人弄清諸葛亮到底在表達什麼,這首詩到底是什麼意思。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