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古代扛旗的士兵衝鋒在前面不怕死嗎 他們在戰場有什麼作用

古代扛旗的士兵衝鋒在前面不怕死嗎 他們在戰場有什麼作用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古代扛旗的士兵衝鋒在前面不怕死嗎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說起古代的冷兵器戰爭,完全是鐵與血的故事,可以想象的是兩支軍隊,手持各類冷兵器武器衝撞在一起,剎時間人仰馬翻,從影視劇裏面可以看到場面是十分混亂的,上一秒你把敵方的一個士兵砍倒在地,下一秒你也有可能被敵方的士兵砍死,說白了,就是戰場上各人各安天命,誰也顧不上誰,能從死人堆裏爬出來你就是勝利。

古代每一個王朝更迭基本都是腥風血雨,王朝的建立是建在千千萬萬士兵屍體上的,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打的仗自然是數不勝數,從古代戰爭壁畫和現代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當主帥下令開戰的時候,將士們都會拿起武器往前衝鋒,但有個現象就是,衝鋒的隊伍中有很多扛着旗子的士兵也衝鋒在前面,他們手拿着的是旗子不是武器,衝鋒在前面豈不是在送人頭?古代的扛旗兵爲什麼敢於衝鋒在前面呢?他們在戰場上有什麼作用?

古代扛旗的士兵衝鋒在前面不怕死嗎 他們在戰場有什麼作用

圖1 中興瑞應圖中的紅纛赭黃牙旗

古代軍隊的隊伍中有很多種類的旗幟,具體有號旗、令旗、聯絡旗、陣旗、將旗、牙旗,每種旗幟都有各自的功能,其中攜帶量最大的便是號旗,也就是士兵扛着衝鋒的最多旗幟,另外令旗、聯絡旗、陣旗、將旗這些也會跟着衝鋒。牙旗是全軍的標識旗,一般留在主帥的身邊,主帥到哪,它就到哪,代表的是全軍的靈魂和精神,《說文》中說到:“旌,所以精進士卒也。”

明朝朱棣在靖難之戰中,在白溝河和李景隆進行了一場大戰,多次吃了朱棣抄後路的虧的李景隆,這次學聰明瞭,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抄了朱棣的後路,由於兵力上的劣勢,朱棣漸漸頂不住了,就要潰敗之際,一陣大風吹來把李景隆的帥旗吹倒了,明軍一看主帥旗倒了,紛紛大喊:“將軍死了,還不快跑。”燕軍趁勢反擊,大獲全勝。我們的紅軍也有句名言“紅旗走到哪,我們就跟到哪。”可見旗子代表的也是一種精神。

古代扛旗的士兵衝鋒在前面不怕死嗎 他們在戰場有什麼作用 第2張

圖2 明人摹宋繪《胡笳十八拍》 圖中爲五方旗

古代扛旗兵爲什麼要衝鋒在前面,在“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的古代,鼓、鑼、旌謂之爲古代軍隊的”三官”,也就是重要的指揮作用,旗幟鮮明的大旗可以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引導衆軍衝鋒,旗往何處,人就往何處,古代掌旗者都是大力士,旗在人在,旗亡人亡。除了能夠爲衆軍指引方向,還可起到撐場子的作用,大量的號旗看起來氣勢如虹,兵多將廣,能夠震懾敵方,同時主帥能夠根據號旗所在的位置知道己方的鋒線推進到了哪裏,戰鬥的激烈情況,如果己方的號旗樹立的越來越少,證明敵方佔了優勢,需要及時調整戰鬥部署。

在混亂不堪的戰鬥場面中,還可起到區分敵我的作用,避免誤傷友軍,爲了更好區別敵我雙方,一些號旗還會寫上國號。韓信在破趙之戰中,就曾率領兩千的輕騎兵背上漢軍的軍旗,在趙軍被自己的調虎離山之計傾巢出動後,率軍攻入趙軍大營,拔掉趙軍軍旗,插上寫着大漢的軍旗,趙軍見此現狀,以爲大營已被佔領,頓時軍心瓦解,全軍潰敗。

古代扛旗的士兵衝鋒在前面不怕死嗎 他們在戰場有什麼作用 第3張

圖3 明軍出征抗倭寇 出征隊伍中的長矛手 斬馬刀 和執旗官

古代扛旗的士兵衝鋒在前面不怕死嗎 他們在戰場有什麼作用 第4張

圖4 明軍出征抗倭寇 明軍陣勢中的蠍旗手 鉤鐮兵和八卦旗

號旗還可用來迷惑敵軍,古代軍隊往往在自己兵力過少,實力的孱弱的時候,爲了迷惑敵軍,往往選擇多樹旗幟,虛張聲勢,恐嚇敵人,一支旌旗蔽天的軍隊和一支只樹刀槍,旗幟稀少的軍隊的氣勢是有很大差異的,太平軍的軍帥所屬的軍旗就有五百五十六面,行軍起來,威武雄壯。

令旗、聯絡旗又起到通訊的作用,確保主帥下達的命令能夠迅速傳達到前線,陣旗則在需要重組隊形或陣型的時候用到,將旗則是辨認己方部隊人員的編屬情況,“將異其旗,卒異其章。”古代左、中、右三軍的旗幟是不同的,一般中軍用黃旗,右軍用白旗,左軍用藍旗,作戰時候,士兵就在對應的旗幟下,戰場上各種旗幟看似混亂,實際分工明確,共同維持各部隊在戰場上的運作。

古代扛旗的士兵衝鋒在前面不怕死嗎 他們在戰場有什麼作用 第5張

圖5 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普遍使用小旗作爲傳達命令時的標誌,稱爲令旗

在古代的攻城戰中,第一時間把旗幟插上敵方城牆是十分重要的,這宣示着已經攻佔了敵方城池,對鼓舞軍心很重要,二戰中蘇軍把紅旗插上德國國會大廈,宣示着德國法西斯的滅亡,衝鋒在前面的扛旗手就起到了這個作用,負責把旗子插上敵方城樓。

但很多人會說,旗手雖然是大力士,但畢竟是沒有武器,在危險重重的戰場上如何保護自己呢?前面說到,旗幟會影響到全軍的士氣,甚至會影響到戰爭的勝敗,既然如此重要,當然不會讓他們在戰場上任由人宰殺,他們身邊是有士兵重點保護的,戚繼光就規定,“凡失旗鼓旌節者,全隊斬;或爲賊所取者,亦全隊斬。有功準贖”。可見要想將扛旗兵殺了,難度還是非常大的,就算這個扛旗兵死了,後面的士兵也會把旗幟扛起來繼續戰鬥,直到全隊士兵全部犧牲,這也是我們爲什麼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最後一個士兵陣亡時都會抱着軍旗。

所以,作爲全軍耳朵和眼睛的扛旗兵,即使衝在最前面,也不是最容易死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