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戊戌變法爲什麼會讓慈禧開始對光緒失望呢?

戊戌變法爲什麼會讓慈禧開始對光緒失望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於戊戌變法,大清當時出現了兩個不同的派系,一個光緒主導積極革新主張變法求存,另一方由慈禧領導,主張保守打壓,那麼這兩派有何不同之處?

同:都能接受洋務

異:光緒膽小懦弱卻無父親的謹慎,慈禧洞悉人性、工於心計

慈禧太后與清德宗光緒皇帝有三重個人關係:他們是名義上的母子;血緣關係上的姨甥;傳統親戚關係上的叔母與侄兒。光緒的生身父親醇親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就是慈禧丈夫咸豐皇帝的弟弟。而奕譞又娶了當時的懿貴妃慈禧的妹妹做福晉,生下了載湉,也就是後來的光緒帝。

歷史記下了這樣一幕,在慈禧的親生兒子同治皇帝去世的當天晚上,在決定皇位繼承人的會議上,慈禧一錘定音,過繼時年只有四歲的載湉給咸豐皇帝和自己做兒子,並立爲帝。而作爲父親的奕譞當場“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

戊戌變法爲什麼會讓慈禧開始對光緒失望呢?

一生歷經宦海沉浮的奕譞非常瞭解慈禧,更瞭解慈禧這樣做的真正目的是緊抓皇權,讓自己的兒子做一個有名無實的傀儡。而自己非但不能父以子貴,反而會因爲與皇帝的關係而很有可能成爲慈禧打擊的對象。

奕譞一生謹小慎微,對慈禧始終恭敬有加。從得知兒子繼位而暈厥這件事,可以看出奕譞的膽小懦弱,光緒則繼承了他的性格;但長於深宮,未經政治歷練的光緒卻沒有父親的謹慎。

與之對照的是他的這位名義上的母親,歷經宮廷權鬥而不倒的慈禧太后。正如哈爾濱師範大學的隋麗娟教授在《正說慈禧》系列講座中所指出的:“慈禧具有自己所獨有的能力,那就是洞悉人性、工於心計、個人至上、臨危不懼、敢作敢爲。這正是專制帝王所應具備的素質!”

清王朝吸取朱明王朝的教訓,對皇子的教育十分嚴格,刻苦讀書是每個皇子從童年起的必有之義。光緒二年四月二十一日(公元1876年5月14日)尚不滿5週歲的光緒皇帝正式上學讀書。在光緒長達近二十年的讀書生活中,對他影響最大的當屬他的老師翁同龢。翁同龢來自世宦家族,翰林出身,學富五車,是同治帝和光緒帝的兩代帝師。他對光緒的教育沒有拘泥於四書五經之類的封建綱常名教,而是結合急劇變化的世界大勢,引入了新鮮的中外史地和激進的早期啓蒙思想家的著作方面的課程。當時清政府正積極推進洋務運動,翁同龢把相關的事務和實物都納入了皇帝的教育課程。

需要指出的是,翁同龢添加這些課程,事先徵得了慈禧的同意。在光緒的教育問題上,我們可以看到慈禧務實開明的一面。

戊戌變法爲什麼會讓慈禧開始對光緒失望呢? 第2張

慈禧沒有曾國藩等讀書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抱負,但具有政治家天生的趨利避害的本能。在其長達半個世紀的執政生涯中,較少頑固的守舊,更多的是實用主義的態度。這深刻影響了晚清的時局。

同:不違祖宗大法,無損滿洲權勢

異:光緒親政,慈禧訓政

光緒十二年,當慈禧爲了符合祖制和照顧輿論,假意主動提出光緒親政的問題時,對慈禧真實意圖心領神會的奕譞,隨即領銜王公大臣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懇請慈禧訓政的請願行動,最終制定了一個被史書稱爲《訓政細則》的“約法三章”,將訓政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了下來。這個細則規定光緒親政後,慈禧的聽政權、國家政務的最後決定權,全部保留。

光緒親政了,但歸政後的慈禧仍然牢掌大權。翁同龢看在眼裏,也只能怨在心裏,他的日記中一句“現在國事一切照舊”透露出了他對慈禧攬權的不滿和無可奈何!這種一國兩主的局面必然導致一種結果,那就是帝后兩黨的形成。

1895年,中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

清朝的洋務運動與日本的明治維新幾乎同時開啓。在經濟軍事成就上,洋務運動並不輸於明治維新。但是號稱“天朝大國”人口土地面積遠超對手的清王朝,敗於維新變法不足三十年的東洋彈丸小國日本,這極大地震撼了中國的有識之士。甲午戰敗意味着清政府推行了三十餘年的“徐圖自強,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的徹底破產。士大夫階層中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意識到政治體制改革是繞不過去的,必須變法維新方能真正圖強。

1895年5月2日,也就是光緒批准《馬關條約》的同一天,在京參加會試的舉子以廣東人康有爲爲首,發動了著名的“公車上書”,敦請光緒皇帝仿效日本與西方,推行變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