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揭祕:古代有“公款消費”嗎?

揭祕:古代有“公款消費”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時官員請人吃飯誰來買單?答案是公款報銷、財政買單。今天,筆者就來聊一聊古代的“公款消費”那些事兒。

據專家考證,“公款消費”或“公務招待”,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形成制度了。當時有一種“迎新送故”的習俗,就是新官上任和前任離職,都要搞個歡送會,費用由地方財政負擔。此外,從縣城到京城,各級官員年年都要送禮拜年,聊表寸心,這些費用當然也是由各級財政來負擔的。

到了隋唐時期,公務招待的規定更加健全。各地官府都搞起了招待所、賓館(驛站),尤其是朝廷裏的“機關食堂”更是講究的不得了。朝廷每當要舉行朝會、皇帝接見重要官員或主持重要會議,以及會見外來使者等等,都要舉辦宴會大吃一頓,即“朝食”。能吃上“朝食”的,當然都不是一般“幹部”。級別不一樣,待遇也不一樣。像宰相級別的高官,可以到專門的高級餐廳去吃,稱之爲“堂食”。有人考證:認爲後來的“食堂”,就是從這裏演變而來的;級別低一些的官員,則去吃普通的工作餐。在唐代,這種公務招待都有專項資金支持,叫做“公廨錢”。

揭祕:古代有“公款消費”嗎?

到了宋代,不但朝廷裏的官員能吃上“朝食”,地方上的官員也可以定期聚餐。這種聚餐每月一次,知府、縣令大人與幕僚等人都可以參加。錢從哪裏來?“公使錢”報銷。這“公使錢”裏,一部分是中央財政補貼,另一部分是地方財政的配套資金,而且這筆錢有時還花不完,有的官員就拿剩下的“公使錢”出書。如今流傳下來的古籍中,有一種版本叫“公使庫本”,說的就是用“公使錢”出的書。

據記載:南宋時,有個地方官員見“公使錢”花得太多了,便向朝廷要補貼。宋孝宗聽到彙報後,氣得拍了桌子,大罵“混賬!”。原來,這位老兄一年之內花掉了45萬緡,一緡是一千個銅板。有人算過,依照當時的價格,45萬緡可以蓋13.5萬間住宅。一年之內,光吃喝就花了這麼多錢,難怪皇帝也要大發雷霆。

揭祕:古代有“公款消費”嗎? 第2張

隨着時間的推移,“公款消費”的名堂越來越離譜。比如,升官了要宴請,這叫“燒尾宴”;從虛職轉入實職要請客,這叫“開印宴”;科舉考試中榜了,要喝酒慶祝,這叫“瓊林宴”。其中,“瓊林宴”原本是考生們自己湊錢辦,後來爲了顯示皇帝的恩寵,就由朝廷出錢,變成公款吃喝了。宋時,爲新科進士舉辦的宴會規模尤其盛大,皇帝也會出席,舉辦地點就在皇宮御花園中的“瓊林苑”,所以稱之爲“瓊林宴”。

再就是朝廷官員到地方調研、視察等公差,通常是由地方官員負責招待、送禮,地方財政來買單。明朝嘉靖年間,有個叫翟鑾的大臣代表皇帝去慰問戍邊的官兵。他這一圈轉下來,吃喝不算,光收的禮物就裝了一千輛車。這些禮物當然都是地方財政支付,肥了翟鑾。

官場上吃喝、送禮之風如此之盛、公款消費如此之巨,難道朝廷就聽之任之嗎?非也!各朝各代的當權者包括有識之士,都認識到了“公款消費”的危害性,即國家財政收入大量流失,各級官員揮霍浪費、中飽私囊,沉重的負擔都轉嫁到了老百姓的頭上,導致民怨沸騰,威脅政權穩定,非治理不可。

揭祕:古代有“公款消費”嗎? 第3張

漢景帝曾經頒佈禁令,嚴打官員“下基層”接受宴請、公款吃喝之風。如果發現了,立即撤職。宋朝規定:因公出差的人員食宿有統一的標準,吃飯要拿就餐券,叫作“券食”,按標準用餐。如果超過標準,或者私自接受地方的宴請,必須依法治罪。對於那些公款吃喝又尋歡作樂的,更是嚴懲不貸。台州府的知州唐仲友宴請老丈人、小舅子等親屬,竟然續了一個月,花的每一個銅板都報銷,還招妓、嫖娼,被大學士朱熹舉報,朝廷經查實,立即給予嚴懲。

草根皇帝朱元璋建國之初,也曾經鐵腕反腐,對於公務招待管得很嚴。如果不是辦理軍國大事的人,各地官員一律不得公款招待。至於公車的使用,諸如馬匹、船隻等,不能隨便動用,必須符合《應合給驛條例》的規定。

總之,歷朝歷代出臺的治理公款消費的措施不可謂不多,但真正要扭轉這種官場陋習,剷除公款消費的痼疾,還要看當政者的決心和魄力。然而,要剷除“公款消費”,從封建社會的本質來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