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北宋禁軍八十萬數值遠超其他朝代,卻爲何造成了“宋軍羸弱”的現象?

北宋禁軍八十萬數值遠超其他朝代,卻爲何造成了“宋軍羸弱”的現象?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1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宋禁軍八十萬數值遠超其他朝代,卻爲何造成了“宋軍羸弱”的現象?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水滸傳》當中,林沖的身份是八十萬禁軍總教頭,王進也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八十萬禁軍”這個詞語在有關宋朝的小說或影視節目當中時常出現。那麼,歷史上的宋朝禁軍真的有八十萬嗎?

北宋禁軍八十萬數值遠超其他朝代,卻爲何造成了“宋軍羸弱”的現象?

北宋禁軍人數確實有過八十萬,宋仁宗時期禁軍員額高達82.6萬。不過北宋並不是所有的朝代禁軍人數都有八十萬之多,比如宋太祖時禁軍人數只有二十萬不到,宋太宗時爲三十五萬,而在宋仁宗以後的英宗、神宗時期禁軍人數亦沒有八十萬,只有六十萬左右。因此在北宋時期,“八十萬禁軍”只存在於仁宗時代,而其他皇帝在任時禁軍人數遠未達到八十萬。

然而即使如此,北宋的軍隊人數依舊超出其他朝代許多,比如唐朝的軍隊數量在五十萬左右,漢朝的軍隊數量則在三十萬左右,即使是窮兵黷武的漢武帝時期,全國的軍隊數量都沒有過北宋禁軍的人數。

北宋禁軍八十萬數值遠超其他朝代,卻爲何造成了“宋軍羸弱”的現象? 第2張

而且北宋禁軍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它的人數越多,戰鬥力反而越差。宋太祖趙匡胤時禁軍只有十幾萬,然而這卻是北宋最爲強大的時候。在宋太祖以後,禁軍的人數不斷增多,然而它的戰鬥力卻越來越差。宋仁宗時期的八十多萬禁軍加上數十萬地方軍隊,在面對十幾萬遼軍時竟然屢戰屢敗,就連西夏也多次大敗北宋禁軍。

北宋是從五代十國的亂世當中走出來的,然而經歷了血與火的宋朝卻沒有成爲“大宋”,反而成了“弱宋”。西夏、遼國、蒙古,宋朝在對外戰爭中似乎沒有取得過幾次勝利。契丹人更是馬踏東京,擄掠徽、欽二帝,製造“靖康之恥”。那麼,軍隊數量如此龐大的北宋軍隊,在面對外敵時爲何不堪一擊呢?

北宋禁軍八十萬數值遠超其他朝代,卻爲何造成了“宋軍羸弱”的現象? 第3張

北宋的兵制要爲宋軍的羸弱與失敗負責。唐末以後藩鎮割據,軍閥混戰,五代十國時期的皇帝基本上都是軍閥。宋太祖趙匡胤自己就是軍閥出身,且他是篡位建立的宋朝,因此他認識到:“兵權所在,則隨以興;兵權所去,則隨以亡。”(《範香溪先生文集》)趙匡胤於是對兵制進行了改革,在他繼位以後,實行“廢藩鎮,釋兵權,罷功臣,典禁兵”的政策,同時以“杯酒釋兵權”的方式迫使禁軍將領交出兵權。而趙匡胤之後的繼任者接着調整,最終建立起北宋獨特的兵制,並對北宋的軍事實力產生重大的影響。

在制度上,北宋建立起以樞密院掌管軍政,三衙分別統領馬步軍的軍事領導體制。樞密院是北宋執掌軍政的最高機關,與中書省平起平坐。樞密院的最高長官是樞密使,相當於宰相,且多由文人擔任。不過樞密院並不直接掌控軍隊,它主要負責制定戰略,調遣軍隊。而三衙則分別統領三支禁軍,它們互不統屬,最高指揮權歸於皇帝。北宋在派禁軍出征時,統帥既不是樞密院官員,也不是三衙官員,而是皇帝臨時任命的帥臣。軍隊回來以後,兵歸三衙,帥臣則失去兵權。

北宋禁軍八十萬數值遠超其他朝代,卻爲何造成了“宋軍羸弱”的現象? 第4張

《宋史·職官志》記載道:“樞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諸軍,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祖宗制兵之法,天下之兵,本於樞密,有發兵之權,而無握兵之重;京師之兵,總於三帥,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上下相維,不得專制。此所以百三十年無兵變也。”

北宋通過獨創的制度,將兵權一分爲三,最終歸於皇帝。這種制度防止了藩鎮割據,有利於保障國家的穩定。但是,由於兵權過於分散,調兵權、統兵權、握兵權在不同的官員手中,他們往往會相互掣肘。而且主帥沒有實權,只能按照皇帝的既定政策指揮戰爭,這極大的削弱了宋軍的戰鬥力,使得宋軍在對外戰爭中屢戰屢敗。

在兵力分配上,北宋遵循“強幹弱枝,內外相維”的原則,即中央禁軍強大,地方軍隊相對弱小。北宋的軍隊主要分爲禁兵、廂兵以及鄉兵,邊境上還有蕃兵。禁兵自然就是禁軍,他們是北宋的正規軍,亦是天子的衛兵,擔任着“守京師、備征戍”的任務。廂兵則是正規軍中的地方軍,他們多用於勞役,從事後勤補給。鄉兵是民兵,而蕃兵則是由少數民族組成的非正規邊防軍。

北宋禁軍八十萬數值遠超其他朝代,卻爲何造成了“宋軍羸弱”的現象? 第5張

禁軍的編制最爲龐大,一般情況下佔據全國總兵力的五成以上,而且朝廷對於禁軍最爲重視。然而在戰場上,蕃兵熟悉邊情,驍勇善戰,鄉兵則是保護自己的家園,悍不畏死,反而是中央禁軍表現最差。

身爲正規軍的禁軍戰鬥力之所以如此不堪的原因,與它的招募與訓練有關。北宋實行募兵制,據《宋史·兵志》記載:“或募土人,就所在團立;或取營伍子弟,聽從本軍;或募饑民,以補本城,或以有罪配隸給役。”

北宋常常在災年裏大規模募兵,許多災民應徵入伍。統治者認爲這樣可以防止災民造反,同時擴大軍隊規模,增強國防實力,應對敵國入侵。然而這樣做的實際效果卻事與願違,禁軍的戰鬥力不僅沒有得到增強,反而形成了冗兵冗費的局面,給國家財政帶來巨大壓力,且軍隊的戰鬥力越來越差。

在北宋初期,禁軍的訓練與管理十分嚴格,朝廷在給予禁軍豐厚俸祿的同時,對禁軍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然而在宋仁宗以後,隨着禁軍規模的迅速擴大,加之訓練與管理的懈怠,禁軍的戰鬥力迅速下降。可以說,宋太祖時期的十幾萬禁軍,卻要比宋仁宗時期八十萬禁軍的戰鬥力還要高。

北宋禁軍八十萬數值遠超其他朝代,卻爲何造成了“宋軍羸弱”的現象? 第6張

許多人認爲宋軍羸弱的原因在於宋朝重文輕武,以文抑武,然而這種觀點並不全面。北宋軍隊的問題不在於文武之爭,而在於北宋的兵制存在許多弊端。在北宋兵制下,皇權對於軍隊的把控程度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同時中央禁軍龐大無比,地方軍隊卻羸弱不堪。這樣雖然防止了藩鎮割據,加強了中央集權,但勢必會削弱宋軍的戰鬥力。所以,北宋的兵制,是在“維穩”與“強大”中間選擇了前者,而這也是宋軍羸弱,但宋朝卻能存在三百年的原因。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