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公孫淵也算一方勢力,爲何三國沒有算他呢?

公孫淵也算一方勢力,爲何三國沒有算他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三國時期還有一個第四個國家,就是遼東公孫氏所創建的燕國。燕國的奠基者是東漢末年成爲遼東太守的公孫度,真正開創燕國的則是公孫度的孫子公孫淵。公孫淵是一個不太安分的人,他在曹魏和東吳之間左右逢源,孫權爲了破壞曹魏的後方,積極拉攏公孫淵,封公孫淵爲燕王。結果反而被公孫淵打了一個響亮的耳光。一萬東吳軍隊也被公孫淵擊潰。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曹魏、公孫氏與東吳

曹魏、東吳、公孫氏這三股勢力,它們大致的關係是曹魏和東吳相互對抗,公孫氏長期向曹魏臣服,但是在公孫淵時期開始接受東吳的拉攏。三方的位置簡單地說明一下:曹魏和東吳一個在北方一個在南方,這個不用多說了;公孫淵的位置在曹魏的東北部,所轄遼東、玄菟、樂浪、帶方四郡,與曹魏相隔遼水。曹魏到遼東,可以從幽州走陸路渡過遼水到遼東郡,也可以從青州走海道。而東吳到遼東只能走海道,繞過青州到沓津,不僅容易遭遇風浪,還有可能受到曹魏的偵測和截擊。

至少在建安年間,孫權就派出使者到遼東那裏,但是被當時的遼東的統治者,也就是公孫淵的父親公孫康所殺,雙方的關係應該是比較冷淡的。而孫權在正式稱帝之後,他積極地擴大東吳對其他地區的影響力,又派使者到遼東。這個時候遼東的統治者就是公孫淵了。公孫淵沒有拒絕孫權的拉攏。而後孫權又派出使者與公孫淵通使,雙方的感情迅速升溫。

孫權和公孫淵建立聯繫,一方面是在曹魏後方樹立一個潛在的敵人,形成東吳、蜀漢、遼東公孫氏甚至鮮卑軻比能部隊曹魏圍攻的局面;另一方面東吳也能夠從遼東地區購買馬匹,補充在騎兵上的不足。孫權和遼東公孫氏的聯盟顯然不是曹叡想看到的,曹叡曾經派遣幽州刺史王雄和汝南太守田豫進攻公孫淵,王雄率領幽州軍隊走陸路,田豫率領青州軍隊走海道。

但是因爲東吳的龐大的使團的到來,曹叡放棄了這次軍事行動,要求王雄以及田豫撤軍。田豫根據風象,判斷出東吳船隊在返回途中要短暫停靠在膠東半島的成山,於是提前做好準備,取得一個局部戰役的勝利,斬殺了東吳將領周賀。

雖然孫權對這次出使的損失感到很惋惜,很多人比如虞翻也認爲聯絡懸遠的公孫淵這件事不太靠譜,變數太大。但是爭取公孫淵對抗曹魏的誘惑還是太大。在公孫淵做出迴應之後,孫權更是加大拉攏公孫淵的力度,隨即派使者封公孫淵爲燕王。這回公孫淵感到恐懼,在曹魏和東吳之間最後還是選擇曹魏,決定消滅東吳的使團。

公孫淵針對東吳使團的行動

按照《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的記載,東吳這次使團有上萬人;根據公孫淵對曹魏的上表來看,這個數字有些誇大,但也有七、八千人的規模。而且這次出使的陣容也比較豪華,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中郎將萬泰、校尉裴潛、將軍賀達。張彌位列九卿,裴潛是和周賀一起出使遼東的使者,賀達是東吳名將賀齊之子,也是東吳的''佳將'',不過因爲太過意氣用事得不到升遷。東吳這次萬人使團可以說是體現出了自己的誠意。

公孫淵也算一方勢力,爲何三國沒有算他呢?

東吳使團到遼東分爲兩個部分。一個部分由張彌、許晏、萬泰、裴潛等人率領四百多人,到襄平負責與公孫淵交流,完成授予王爵的任務,順便購買馬匹;另外賀達、虞諮率領主力部隊停留在沓津,作爲張彌等人的後鎮。

公孫淵針對東吳使團的行動也是分爲兩個部分。第一是消滅四百人使團。公孫淵先是分化張彌等人的力量,將他們分別安置在遼東、玄菟各縣,將他們打散;接着公孫淵發兵圍攻、消滅東吳使團,殺死張彌、許晏、萬泰、裴潛這四個主要人物,接受其他部從的頭銜。針對四百人,尤其是被打散的四百人的使團,講道理應該是非常簡單的事情,沒有什麼可以說的。

第二部分就是針對賀達、虞諮所領的接近萬人的東吳水軍。公孫淵派部將韓起率領軍隊到沓津,先是用智取的方式:將軍隊潛伏起來,派長史柳遠設宴誘使賀達、虞諮與自己見面;又驅趕一些馬匹做出想要與賀達做生意的樣子。等待賀達、虞諮下船後就用伏兵進行斬首。

公孫淵也算一方勢力,爲何三國沒有算他呢? 第2張

賀達、虞諮遠赴遼東,還是比較謹慎的,拒絕下船接近韓起,只是派遣五、六百生意人下船與遼東交易。僅從這一點上來看,賀達、虞諮就比漢末三國時期很多被誘殺的將領比如何進、楊懷、高沛、楊奉強出很多。眼見賀達、虞諮不上當,韓起沒有辦法,於是對這五、六百人進行屠戮,也算是有一個交代。其中被遼東軍隊直接殺死的有三百多人;受傷逃跑溺死的有二百多;加上跑到山裏的以及投降的,基本上是全軍覆沒。至於東吳的主力部隊應該是沒有遭遇太大的損失,但公孫淵的背叛對於孫權來說無疑是一記響亮的耳光。

餘論

公孫淵的背叛讓孫權十分憤怒,按照史料的記載,孫權一度有過親征遼東的想法,結果被薛綜、陸遜等人勸止。其實小編認爲孫權徵遼東的想法未必是真心,或者即便有過這個想法也不堅定。

從東吳到遼東且不說海道的風浪的不便,沿途的動向很容易被曹魏所轄的徐州、青州偵測到,曹魏可以隨時出兵支援公孫淵,尤其是膠東半島一帶,如果東吳軍隊登陸並且陷入與公孫淵的戰爭泥潭,其後方受到曹魏很嚴重的威脅。而且遼東對於孫權來說是一塊飛地,即便消滅公孫淵也不能長久駐守,反而幫助曹魏去除公孫淵的隱患,加強對遼東的控制。所以孫權親征遼東的計劃可能只是做做樣子,或者在周邊劫掠一番而已。

公孫淵與東吳的關係破裂,而後曹魏就對公孫淵動手,先後派遣毌丘儉、司馬懿進攻遼東。公孫淵趁勢自立爲燕王,並向東吳求援。雖然公孫淵曾經給孫權一個耳光,但是能夠拉攏公孫淵對抗曹魏還是比較划算的事情。於是孫權派遣大軍支援遼東,可惜時間已經來不及了,司馬懿一舉擊潰並殺死公孫淵,結束了這個割據遼東近五十年的勢力。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