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史記中所記載的內容都是真的嗎?有哪些內容是杜撰的?

史記中所記載的內容都是真的嗎?有哪些內容是杜撰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史記中所記載的內容都是真的嗎?有哪些內容是杜撰的?

喜歡歷史的朋友肯定都有讀過《史記》,《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上到黃帝時代,下到漢武帝初年,整整跨越了3000多年的歲月。不過《史記》中記載的內容都是真正的歷史嗎?答案是否定的。司馬遷也沒辦法活3000多年,不然他就能把自己看到的一切都給記錄下來。實際上《史記》中也有很多杜撰的內容,在歷史上並沒有真實的發生過。但就算這樣,《史記》依然是一部偉大的歷史作品。

史記中所記載的內容都是真的嗎?有哪些內容是杜撰的?

說到《史記》,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從小學的《將相和》開始,我們就與它耳濡目染。

作爲二十四史的老大,又與《資治通鑑》成爲史學CP,《史記》的成就和影響自是毋庸置疑的。

魯迅先生說過很多假的“經典語錄”,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話可是真的。

該書的作者司馬遷更是因《史記》“一書封神”,從此鹹魚翻身,成了後世無數歷史學家的祖師爺。

不過,就客觀性而言,《史記》是否真的就是一部完全真實可信的史書呢?

《史記》的戲說高於史實

史記中所記載的內容都是真的嗎?有哪些內容是杜撰的? 第2張

在《史記》中,最爲精彩的要數鴻門宴這一段了,司馬遷依次介紹楚漢陣營的人物。最後,司馬遷專門提了句“亞父者,范增也。”在鴻門宴之前的《范增列傳》中,我們都已經知曉范增與項羽的關係,這裏爲什麼還要專門介紹呢?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當時的場景,一羣人在一起寒暄,項羽恭維劉邦看起來胖了,劉邦吹捧項羽看起來帥了,范增看看劉邦身邊的張良,打着小算盤。

那麼,他們由寒暄到各自落座,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司馬遷專門介紹“亞父者,范增也”,是給讀者勾勒了一個鴻門宴之外的場面,讓讀者的腦海中有一段恰當的留白,不至於一開始就陷入緊張的情緒。

但是亞父授意項莊進來祝酒,所言“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這兩句沒有加上項伯“見事緊急”之類的話語,又讓人感到事情急迫,讓項伯來不及想。

這樣層層遞進,一步步製造緊張氣氛,最後讓人身臨其境的套路,跟說書人如出一轍。

讀《史記》,就好比司馬遷作爲一個說書人,既要旁白,還要融入進劇情,必要的時候甚至要表演,我們就好比觀衆,聽着司馬遷聲情並茂地“戲說”歷史。

史記中所記載的內容都是真的嗎?有哪些內容是杜撰的? 第3張

烽火戲諸侯、荊軻刺秦王都是假的?

既然是“戲說”歷史,司馬遷在某些歷史的記載上,投入的感情色彩就比較濃厚。

拿“烽火戲諸侯”來說,周幽王得到了美人褒姒,這位褒姒是個冰美人,蒙娜麗莎的2.0版。

周幽王不愛江山愛美人,你不笑是吧,“待我拱手河山討你歡”,他點燃了烽火臺,戲弄了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

幽王很高興,因而又多次點燃烽火,這事讓諸侯們喪失了對幽王的信任,也就漸漸不來了。

結果犬戎一來,周幽王再點烽火,沒人理他,犬戎攻破鎬京,殺死了周幽王。

這“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司馬遷寫得跟親眼見過似的,但是西周哪來的烽火制度?再說了,即便有,請問在山東的齊國如何能看到陝西的烽火?

任他斗轉星移,竹簡也不會說謊。

在2012年發現的一組戰國竹簡中,發現了周幽王被滅的古文字記載。據竹簡記載,周幽王廢掉了申皇后,她的老爸申侯很不爽,上書進諫,勸誡幽王不要重蹈夏桀和商紂的覆轍。

史記中所記載的內容都是真的嗎?有哪些內容是杜撰的? 第4張

周幽王聽到臣子將自己比作亡國之君,當時就怒了,主動出兵攻打岳父申侯,申侯聯合繒國以及犬戎和周幽王大戰,最後周幽王戰敗被殺,西周滅亡。

再來說說荊軻,司馬遷把他刻畫爲武藝高強、重情守諾的刺客。

但荊軻刺秦,是在燕太子丹滿足了荊軻所有的要求,荊軻一直推諉,不得已才動身的,荊軻算不上報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

就連刺客安身立命的武藝,荊軻也很一般,相比較聶政從一堆人身邊殺出重圍,荊軻刺秦的動作實在是笨拙。

在刺客史上,荊軻之所以比聶政有名氣,在於聶政刺殺的人不如荊軻刺殺的人有分量,而荊軻刺的對象是嬴政。

而反抗秦國的暴政就更談不上了,果真如此大義凜然,又何必在太子丹多方催促甚至威脅下才動身。

只能說,荊軻牛皮吹大了,想不吹都不行了。

如此的例子林林總總了,首先司馬遷對於劉邦就不夠尊重,把劉邦說成是劉邦的母親與神仙生的,這就硬生生得給劉太公戴了有顏色的帽子不說,還把漢家帝王搞成了統統是來路不明的貨。

對於自己的老闆漢武帝,司馬遷也毫不客氣,漢武帝所作的驅逐匈奴這些事被淡化了不少,卻着重寫了漢武帝晚年的巫蠱之禍。

史記中所記載的內容都是真的嗎?有哪些內容是杜撰的? 第5張

司馬遷爲啥要“騙”我們?

說到底,司馬遷也是人,再嚴謹理智的知識分子,也只是儘可能在態度上保持中立,而不可能像機器一樣完全客觀。

他們必須以自己的思想爲依託去記錄事件,而遭受的經歷和時代的侷限不可避免會對其有着根生蒂固的影響。

因爲替李陵辯護,司馬遷被漢武帝處以極刑。你在身體上摧殘我,我就在名聲上搞臭你,不僅搞臭你,還要搞臭你祖宗。司馬遷已經很剋制,但是這種情緒還是表現出了端倪。

同時,司馬遷對於那些悲劇英雄,如項羽還有飛將軍李廣,還有敢於刺殺皇帝的荊軻,溢美之詞就很多,這也是由於代入了自己的情感。

而褒姒爲西周的滅亡背鍋,則在於司馬遷認爲褒姒開了帝王廢嫡立庶的先例,沒了規矩,國將不國。

加上此前太子劉據冤死,司馬遷又目睹了其他皇子爭奪皇位的血腥,在修史的時候,必然會對第一個帶頭破壞宗法制的褒姒厭惡至極。

在司馬遷看來,這種惡劣的影響會延續數千年,所以,明貶褒姒,其實是同情劉據,那麼矛頭最後還是指向了處死劉據的漢武帝。

除了主觀情緒的影響,在資料蒐集方面,司馬遷也難免會有所遺漏,而且先秦文學因爲秦始皇“焚書坑儒”多有佚亡,他只能走南闖北聽當地人的講述,但這些資料來源有真有假,很多也是道聽途說的戲說。

所以,很多的歷史,司馬遷只能憑自己的想象並結合民間的說法去寫。

但這都不能忽視司馬遷和他的《史記》的價值,把自己的態度寫入歷史,瑕不掩瑜,因爲歷史並不僅僅是一種由死人積累的知識,也是一種由活人塑造的體驗。

這種人生體驗和超越生命的渴望,乃是貫穿於文學、藝術、宗教、哲學和歷史的共同精神。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